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3-(碳酸鹽海相)_第1頁
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3-(碳酸鹽海相)_第2頁
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3-(碳酸鹽海相)_第3頁
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3-(碳酸鹽海相)_第4頁
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3-(碳酸鹽海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章海洋環(huán)境及其相模式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陸源碎屑海洋環(huán)境和相模式第三節(jié)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環(huán)境和相模式

2WorldwideDistributionofCarbonates40°20°20°40°0°ReefsShelf

carbonate30°30°3分布地帶:碳酸鹽沉積主要分布于低緯度(南北緯30o左右)的清澈、溫暖、濱淺海地帶。條件:淺水、暖水、清水、陽光充分、沒有大量細碎屑沉積物的注入。生物:鈣藻大量繁殖,珊瑚礁發(fā)育。沉積物:主要是兩類沉積物:(1)顆粒碳酸鹽(貝殼砂、鮞粒砂、葡萄狀團塊、球粒);(2)造礁生物粘結(jié)巖。少量灰泥。現(xiàn)代碳酸鹽巖的分布特征在南北緯40o之間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鹽沉積。4

在水深

15m中所產(chǎn)生的CaCO3比深陸緣海每單位面積的CaCO3多幾倍。這主要與淺水綠藻及藍綠藻特別豐富有關。由于藻類的光合作用,從海水中吸收大量CO2,從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過飽和而沉淀出文石質(zhì)灰泥。并且鈣藻的外殼也是文石質(zhì)灰泥(成為顆粒的主要供給者)。藻類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鹽沉積物。淺海碳酸鹽的發(fā)育與藻類有密切關系5藻類的生活需要溫暖、淺水、清潔透光的環(huán)境。海水渾濁妨礙光合作用,阻止鈣藻生長,堵塞底棲生物的攝食器官,影響其繁衍(妨礙了大量碳酸鹽顆粒的產(chǎn)生)。海水太深,陽光和氧氣不足,對藻類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生長都不利。海水太深,水壓大,溶解CO2多,CaCO3不飽和,因此深水不會有大量碳酸鹽的產(chǎn)生。淺海碳酸鹽的發(fā)育與生物有密切關系深水碳酸鹽沉積物主要靠海水表層浮游生物(顆石藻、有孔蟲、翼足類等)和淺水陸棚區(qū)漂運來的灰泥或粉屑。6在海岸高能帶,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鹽沉積物發(fā)生簸選,將細粒碳酸鹽帶走,而留下各種砂礫級碳酸鹽顆粒,形成各種砂礫屑灘、介殼灘、沿岸砂壩、砂咀、濱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壩等(西沙群島)。內(nèi)(源)碎屑:盆地內(nèi)準同生改造的碳酸鹽顆粒。內(nèi)(盆內(nèi)):直接來源與準同生改造;成分:碳酸鹽。碳酸鹽的組成-顆粒和灰泥細粒碳酸鹽(灰泥、粉屑)沉積在:(1)較深水盆地區(qū):陸棚邊緣、障壁砂壩前緣的較深水區(qū)(灘前、灘間)。(2)較低能的淺水區(qū):障壁后的瀉湖及潮坪區(qū)。7碳酸鹽沉積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包括生物作用和生物造巖。有些生物能適應高能環(huán)境,具有抗浪的生態(tài)本能,它們在高能環(huán)境下原地生長聚集成為礁體。在高能帶,由于向岸的波浪和潮汐作用,較深部的海水能夠沿著斜坡上升到淺水區(qū),使其溫度劇然升高,水壓降低,CO2迅速釋放,促進了CaCO3大量沉淀。同時,從深水帶來大量養(yǎng)料,有利于造礁生物的生長。因此,在沿岸高能帶常形成岸礁,在濱外或陸棚邊緣高能帶常出現(xiàn)堤礁或堡礁(Barrierreef)。碳酸鹽的組成-生物和生物礁碳酸鹽巖工廠碳酸鹽沉積的核心地區(qū)熱帶,水深10~15m。ThemoderncarbonatefactoryanalogpresentedbelowisthewestsideofAndrosIslandontheGreatBahamaBank.Theactiveareasthatproducecarbonatesedimentshavebeentermedthe“carbonatefactory”byJames(1979).Itisimportanttonotethatmostcarbonatesedimentisproducedintheshallow-marineenvironmentwithinafewtensofmetersofthewatersurface.Thesedimenteitherremainswhereitwasproducedoritcanbetransportedlandwardontotidalflatsorintobeach/eoliandunecomplexes.Italsocanbetransportedoffshoreintodeeperwaterandbedepositedinthedeepslopeorbasinenvironment,alongwiththesedimentderivedfromtheshallowpartoftheopen-oceanwatercolumn.CarbonateFactoryBiologicalCarbonateFactory10Chemicalprecipitates:oolitesCarbonateFactory11Planktonicforamnifera(Globerginid)CoccospheresCoccolithsCarbonateFactory12無生物礁的高能地帶,持續(xù)地保持高能條件,同時,碳酸鈣又過飽和,這就使造礁生物不能大量繁衍。出現(xiàn)明顯的碳酸鹽的沉積作用、膠結(jié)作用、顆粒的包殼作用等。產(chǎn)生被亮晶膠結(jié)的顆?;?guī)r。顆粒類型:鮞粒、砂屑、球粒、團塊、核形石、生物碎屑等。13在炎熱干燥區(qū),蒸發(fā)作用使瀉湖咸化,正常海水化學沉淀CaCO3(文石)。咸化到一定程度就沉淀高鎂方解石(轉(zhuǎn)變?yōu)榘自茙r)及蒸發(fā)巖(膏鹽、鹽巖)沉積。生物很貧乏,僅有某些廣鹽性生物。在障壁(礁或碳酸鹽砂堤)后的瀉湖及潮坪:是水循環(huán)受到限制的低能條件。在溫暖潮濕區(qū),瀉湖的鹽度變化不大,可出現(xiàn)大量綠藻、鈣質(zhì)海綿、苔蘚蟲及腕足類等,為碳酸鹽沉積提供大量顆粒。14在潮坪地帶由于間歇性的潮汐泛濫及陸上暴露干涸,形成白云巖以及鳥眼、干裂、藻紋層、膏鹽晶體假象等沉積構(gòu)造。在熱帶多雨區(qū),潮間坪沉積物里出現(xiàn)淡水沉積透鏡體,造成富含半咸水植物的沼澤,或出現(xiàn)微喀斯特地貌,沉淀結(jié)殼狀淡水方解石等。15如右圖所示,由于灰?guī)r結(jié)構(gòu)是不同作用過程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因而就會存在一個寬松的譜系。

右圖還表明了灰?guī)r主要結(jié)構(gòu)類型之間的相互關系。16灰?guī)r的

成因-結(jié)構(gòu)分類17第三節(jié)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環(huán)境和相模式一、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二、潮坪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三、臺地邊緣淺灘相碳酸鹽巖沉積特征四、生物礁沉積特征五、風暴成因的淺海碳酸鹽巖沉積六、大陸斜坡碳酸鹽巖沉積特征七、遠洋深水碳酸鹽巖沉積特征

18碳酸鹽沉積受生物、水文和自然地理等多種條件的控制,沉積作用因素復雜,給建立碳酸鹽沉積相帶模式帶來困難。碳酸鹽巖沉積相和沉積環(huán)境的理想序列,至今似乎還沒有一個完整無缺的模式。目前關于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較多,擇2種簡要介紹。一、碳酸鹽沉積相模式19陸表海陸緣海面積廣闊,幾百—幾千km,四周多被大陸包圍(內(nèi)陸海)位于大陸邊緣(大陸架),窄,150—500km坡度平緩,

1/5000較陡,1/500-1/2000深度淺,30-50m,

200m達200-350m陸表海與陸緣海形成古代碳酸鹽沉積物的海洋并不像現(xiàn)代的許多陸緣海性質(zhì),而是屬于陸表海,如華北地臺和揚子地臺古生代的淺海都屬于陸表海。20第三節(jié)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環(huán)境和相模式一、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

1、按能量帶劃分的沉積相模式

2、威爾遜沉積相模式二、潮坪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三、臺地邊緣淺灘相碳酸鹽巖沉積特征四、生物礁沉積特征五、風暴成因的淺海碳酸鹽巖沉積六、大陸斜坡碳酸鹽巖沉積特征七、遠洋深水碳酸鹽巖沉積特征

21Shaw(1964)把淺海碳酸鹽沉積區(qū)劃分為陸表海和陸緣海兩種類型,論述了陸表海的水能量特征,提出陸表海碳酸鹽沉積分異主要取決于海水的能量。陸表海內(nèi)波浪、海流、潮汐作用是控制碳酸鹽分帶主要因素。Irwin(1965)根據(jù)Shaw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陸表海沉積模式。按照能量,把陸源物質(zhì)輸入很少的陸表海(清水碳酸鹽盆地)從廣海到海岸方向劃分為X、Y、Z三個帶。1、按能量帶劃分的模式22X帶:浪基面以下(淺海)。以粉屑、灰泥沉積為主(粉屑灰?guī)r、灰泥巖)。較深水、靜水、氧氣不足,藻的生長受到限制。沉積物色暗,發(fā)育水平層理。23Y帶:潮下帶。波浪和潮汐作用都十分活躍,陽光、氧氣、養(yǎng)料豐富,底棲生物及藻類大量繁盛。形成生物礁。大量碳酸鹽顆粒(鮞粒、生物碎屑、內(nèi)碎屑)。多為亮晶顆?;?guī)r。交錯層理發(fā)育。24Z帶:潮間帶+潮上帶。波浪作用小,灰泥為主,干旱氣候形成白云巖和蒸發(fā)巖。巖石有泥晶灰?guī)r、紋層狀灰?guī)r、白云巖。常見干裂、鳥眼構(gòu)造、扁平礫石、潛穴、鉆孔等沉積構(gòu)造。生物豐度和分異度低,僅見藍綠藻、介形蟲、腹足類、雙殼類等。25Laport(1967,1969)修改了Shaw和Irwin的模式,認為潮汐作用在海水動力能量分帶上起重要作用。發(fā)現(xiàn)由于潮汐面頻繁變動經(jīng)常引起能量帶的復雜遷移,因而形成各相帶的變化。把碳酸鹽的能量分帶與潮汐分帶結(jié)合起來,劃分出四個相帶。能量帶+潮汐劃分的模式26ABCD:平均高潮線C:平均海平面B:平均低潮線A:浪基面潮下帶1:潮上及潮間帶:相當于Irwin的Z帶;2:淺的潮下帶:位于浪基面以上,相當于Irwin的Y帶;3:無陸源沉積的潮下帶,位于浪基面以下,無細粒陸源碎屑物(主要指粘土),相當于Irwin的X帶的上部;4:有陸源沉積的潮下帶:位于浪基面之下,有陸源粘土沉積物,相當于Irwin的X帶的下部。

平均潮線潮下帶無陸源碎屑D427

實際上,Laport對Irwin能量相帶,特別是潮下帶進行了詳細劃分。將潮下帶劃分為三個相帶:分別相當于Y帶、X2、X1帶。能量帶+潮汐劃分的模式28第三節(jié)海洋碳酸鹽巖沉積環(huán)境和相模式一、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

1、按能量帶劃分的沉積相模式

2、威爾遜沉積相模式二、潮坪碳酸鹽巖沉積相模式三、臺地邊緣淺灘相碳酸鹽巖沉積特征四、生物礁沉積特征五、風暴成因的淺海碳酸鹽巖沉積六、大陸斜坡碳酸鹽巖沉積特征七、遠洋深水碳酸鹽巖沉積特征

29威爾遜(Wilson,1975)綜合了古代及現(xiàn)代碳酸鹽的大量沉積模式,吸收了按能量、潮汐劃分碳酸鹽相帶的優(yōu)點,根據(jù)海底地形、潮汐、波浪、氧化界面、鹽度、水深、海水循環(huán)、氣候條件等因素建立了綜合的碳酸鹽沉積的標準相帶模式。把海洋碳酸鹽劃分為三大相區(qū)和九個標準相帶,還提出九個標準相帶的24種微相類型。2、威爾遜沉積相模式30盆地相區(qū)臺緣相區(qū)臺地相區(qū)

Wilson模式9個相帶的劃分比較詳細和系統(tǒng),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綜合性模式,已被普遍使用。它的基本格局仍是低能—高能—低能這3大相區(qū)。

盆地相區(qū)的1、2、3相帶與Irwin的X帶相當。其海底深度均位于浪基面之下,屬低能帶。

臺緣相區(qū)的4、5、6相帶與Irwin的Y帶相當(其是礁灘的模式)。其海底深度均位于波基面之上,波浪作用強烈,均屬高能帶。

臺地相區(qū)的7、8、9相帶與Irwin的Z帶相當。均位于臺地邊緣相區(qū)之后(靠陸一側(cè)),這里波浪能量消失(潮汐為主),水體運動均比較弱,屬低能帶。311、盆地2、陸棚3、深陸棚邊緣位置和條件氧化界面以下(100m左右)——200m左右的克拉通盆地,外陸棚海,低能靜水,滯流缺氧和過咸化均可能存在(下部淺海)氧化界面100m至最大風暴浪基面(40m左右)(中部淺海)(內(nèi)陸棚),低能碳酸鹽臺地斜坡腳,盆地邊緣(上部淺海),氧化界面以上,正常浪基面以下巖性和生物泥質(zhì)、硅質(zhì)、浮游生物殘?。ò瞪幽嗑Щ?guī)r、暗色頁巖、粉砂巖、薄層石膏層),不利于底棲生物生長,浮游生物為主,不利于碳酸鹽的形成粉屑灰?guī)r、粒泥灰?guī)r、灰泥巖,少量風暴影響,生物豐富,保存完整遠洋浮游生物及相鄰碳酸鹽臺地的細碎屑,生物豐富,保存完整沉積構(gòu)造水平層理、韻律層理、塊狀層理水平、小型交錯層理水平、小型交錯層理其他碳酸鹽濁積巖相:由斜坡的灰質(zhì)角礫、灰質(zhì)砂等組成異地碳酸鹽巖。非補償盆地相:異地碳酸鹽堆積。泥晶灰?guī)r、放射蟲硅質(zhì)巖。遠洋生物,暗色沉積。克拉通盆地(陸棚)碳酸鹽巖相:暗色薄層灰?guī)r、暗色頁巖或粉砂巖。遠源風暴巖近源風暴巖盆地相區(qū)324、臺地前斜坡5、臺地邊緣生物礁6、臺地邊緣淺灘位置和條件深水陸棚邊緣與臺地的過渡地帶,斜坡,可達30

浪基面-平均低潮線之間,高能生物礁,從浪基面之上到平均低潮線左右,高能礁與礁后開闊臺地之間,灘,從浪基面之上到平均低潮線左右,高能。鹽度正常,循環(huán)好,氧氣充足巖性和生物生物豐富,含廣海生物,但保存多不完整。生物碎屑灰?guī)r、角礫灰?guī)r、礁前塌積角礫灰?guī)r斜坡碳酸鹽泥和生物碎屑沉積、生物碎屑的圓丘礁緩坡、生物骨架灰?guī)r(礁環(huán))碳酸鹽砂,呈砂洲、海灘,扇狀或帶狀的濱外壩。亮晶砂屑灰?guī)r。沉積構(gòu)造塊狀層理、變形層理、滑塌構(gòu)造塊狀層理交錯層理、平行層理標志底質(zhì)移動不利于生物生活臺地邊緣相區(qū)337、開闊臺地8、局限臺地相9、臺地蒸發(fā)巖位置和條件

臺地邊緣內(nèi)的瀉湖和海灣(外側(cè)或周邊),潮下帶為主(幾米到幾十米)(低能),平均低潮線與浪基面,鹽度正常

瀉湖相(中部或靠陸一側(cè)),可包括潮間帶,海水循環(huán)受到限制,海水一般比較淺,鹽度變化較大,淡化和咸化均有

潮上帶為主(海平面之上),僅在特大高潮或特大風暴時才被海水淹沒,水動力弱,強氧化條件巖性和生物

各種生物,無窄鹽度生物。含相當數(shù)量的灰泥,結(jié)構(gòu)變化不大。含完整貝殼泥灰?guī)r、生屑粒泥灰?guī)r、柱狀疊層石灰?guī)r等

潮間坪和瀉湖中為灰泥、白云巖、藻席灰?guī)r(白云巖)。粗沉積物出現(xiàn)在潮汐水道或海灘上。淡水和海洋植物均有發(fā)育

白云巖、石膏,巖石中含陸源碎屑,并有風成及紅層沉積,原地生長的生物很少沉積構(gòu)造水平層理,小型交錯層理水平層理、鳥眼、藻疊層石、交錯層理水平層理、泥裂、藻疊層,發(fā)育有同生及成巖期的變形構(gòu)造,如結(jié)核、腸狀構(gòu)造標志白云巖化,7和8可以是平面關系,也可以是演化關系可暴露于水面上,氧化和還原均可,白云巖化干旱地區(qū)的潮上鹽沼地或薩布哈沉積是典型特征臺地相區(qū)343536

關士聰模式塔克(Tucker)模式里德(Read)模式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