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3豫建設標[2014]45號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委),各有關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為DBJ41/132014年8月8日44勘察與環(huán)境調查、5土壓力與水壓力、6基坑工程穩(wěn)定性、7本規(guī)范參編單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本規(guī)范參加單位:河南省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周同和李小杰趙迷軍郭院成李振明劉明林吉建華劉漢東付進省張根山劉希亮頓志林宋繼國喬來軍王松江宋建學本規(guī)范審查人員:滕延京顧曉魯顧寶和張雁6 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2.2符號 4 74勘察與環(huán)境調查 4.1一般規(guī)定 4.3環(huán)境調查 4.4勘察報告 205.1一般規(guī)定 5.2靜止土壓力 20 21 246基坑工程穩(wěn)定性 6.1一般規(guī)定 7土釘支護 41 7 7.3復合土釘墻 49 8.1一般規(guī)定 8.2排樁 8.4地下連續(xù)墻 9支擋式支護 9.1一般規(guī)定 9.2排樁-預應力錨桿 69 10其他形式支護 10.1一般規(guī)定 10.2放坡 11蓋挖法與逆作法 9011.1一般規(guī)定 90 91 9612地下水控制 12.2截水帷幕 12.3集水明排 13.1一般規(guī)定 8 附錄A錨桿抗拔試驗要點 附錄B降水引起的建筑地基沉降計算 附錄C基坑總涌水量計算 附錄D建(構)筑物地基變形限值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9 2 4 7 4.2EngineeringInvestigat 4.3InvestigationofSurroundingArea 20 5.3ActiveEarthPre 235.5EarthPressureinPart 6StabilityofFoundationExc 34 366.5Anti-seepage 37 41 427.3CompositeSoilNa 49 58 61 68 699.3Double-row-pileWallandPr 10OtherRetainingandP 83 90 90 11.3ConstructionofRetainin 96 99 99 AppendixAKernelofAnchorPulloutTest AppendixBAnalysisofGroundSettlementDu AppendixCSimplifiedCalculationforWat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 ListofQuotedStandar Addition:Explanatio 11.0.1為了在河南省行政區(qū)域內的基坑工程中做到安全適用、22.1.1基坑excavations為進行建(構)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面向下開挖出的與基坑開挖相互影響的周邊建(構)筑物、地下管線、道2.1.3支護結構retainingandprotectionstructure2.1.5支擋式結構retainingstructure2.1.6土釘soilnail2.1.8復合土釘墻compositesoilnailingwall2.1.9排樁soldierpilewall32.1.14冠梁cappingbeam2.1.15腰梁waling設置在擋土構件側面直接承受錨桿或內支撐作用的梁式2.1.17聯(lián)合支護combineds2.1.18蓋挖法cut-and-cover42.1.20截水帷幕curtainforc基坑外地下水位的截水體;底端未穿透含水層時稱為懸掛式 5la———6——主動土壓力的坡面傾斜折減系數;72年。度大于7m的膨脹性土或填土、大于10m的濕陷性黃土基坑工隔水層的層位、埋深和分布情況,查明各含水層(包括上層滯89支擋式1地下連續(xù)墻宜同時用作主體地下結構外墻,可同時用于截水;2錨桿不宜用在軟土層和高水位的碎石土、砂土層中;等,錨桿的有效錨固長度不足時,不應采用的損害或違反城市地下空間規(guī)劃等規(guī)定時,不內支撐懸臂式1排樁適用于變形控制不嚴格的基坑工程;土釘墻式丙級1土釘墻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經降水的非軟土基坑,且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m;于15m;土、砂土、粉土層中;不宜大于12m丙級丙級等支護形式丙級1施工場地應滿足放坡條件;注:當基坑不同部位的周邊環(huán)境條件、土層性狀、基坑深度等1對支護結構變形有限制的基坑工程,應進行變形驗算,2支護結構承載力設計應考慮最不利作用,結構材料不得3除經有關單位同意或主管部門批準外,支護結構不得超3.0.13基坑支護設計的地面超載取值不宜小于20kPa,并應考4.1.1在進行基坑工程勘察前,需詳細了解設計意圖、周邊環(huán)1附有建筑物輪廓線或建筑紅線及室內外地坪標高的總平2附近區(qū)域既有基坑工程的相關資料與使用情況;3包括基坑設計深度、基坑平面尺寸、主體建筑物的建筑4.2工程勘察與測試4.2.1基坑工程勘察宜在基坑開挖邊線外1倍~2倍基坑開挖勘察范圍。當開挖邊界外無法布置勘探點時取得相關勘察資料外,尚應結合場地內的勘察資料進行綜合分4.2.2勘探點布置間距應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基坑工程設計等級取15m~30m,每一地質剖面不宜少于3個點,地4.2.3勘探孔的深度不應小于基坑開挖深度的2倍~3倍。當在要求深度內遇堅硬黏性土、碎石土和穩(wěn)定層。對支護樁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應達到持力層以下不少于3倍樁端直徑,且不少于5m;對一般支護樁,勘探孔深應達到樁端以下不少于3m。4.2.4取土勘探點(孔)應在勘探范圍內均勻分布,并不少于總勘探點數的1/3,每一取土孔均應分層采取土試樣,每一巖土層的土工試驗不得少于6組數據。4.2.5基坑工程勘察測試參數應根據基坑工程設計等級、可能與原位測試方法宜符合表4.2.5-1、表4.2.5-2的規(guī)定。試驗類別物理性質W不均勻系數C有效粒徑d?0中間粒徑d?0平均粒徑d?0限制粒徑d?0水理性質力學性質先期固結壓力pe回彈指數C固結試驗土體應力歷史評價、內摩擦角9m內摩擦角φ黏聚力cs續(xù)表4.2.5-1試驗類別力學性質內摩擦角qo(總應力)黏聚力cu(總應力)有效內摩擦角φ有效黏聚力c(CU)試驗有效內摩擦角φ有效黏聚力c(CD)試驗內摩擦角gu不排水剪(UU)試驗條件差的黏性土基坑的靈敏度S?靜止土壓力系數K?表4.2.5-2原位測試方法孔壓)砂土、素填土、劃分土層;2估算土的力學參數;3孔壓靜探的消散試驗還可估算土的固1判定砂土和砂質粉土的密實度;1測定原位應力條件下軟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2估算軟黏土的靈敏度;3判定軟黏土的固結歷史;1估算土的旁壓模量、旁壓剪切模量及側向基床系數;的內摩擦角;應力(或靜止土壓力系數)和松散~中密的1獲得直觀的連續(xù)的土性變化柱狀圖,劃分土層、判定土類;3估算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方法測定土層的水文地質參數。抽水試驗應合理布置水位觀1基坑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結構類型、層數、地基基礎類型、尺寸、埋深、持力層、基礎荷載大小及上部結構2基坑及周邊2倍~3倍基坑深度范圍內存在的各類地下5基坑周邊道路的位置及車輛載重情況以及其他動荷載4.3.3基坑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道路、地下管線等,應5土壓力與水壓力5.1.1基坑支護結構承受的土體側向壓力應包括土壓力、水壓5.1.2對懸臂式、支擋式支護結構,當位移控制要求嚴格時,5.1.3土壓力計算應考慮因雨水、地下管線滲漏形成的滯水壓5.2靜止土壓力y?——第i層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K?——靜止土壓力系數。5.2.2靜止土壓力系數K?宜由試驗確定,當無試驗條件時也可按式(5.2.2-1)或式(5.2.2-2)計算:OCR——黏性土的超固結比。5.3主動土壓力5.3.1主動土壓力強度標準值pak的計算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1碎石土及砂土可按式(5.3.1-1)、式(5.3.1-2)計算:1)當計算點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時2)當計算點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式中:K——第i層土的主動土壓力系數Oak——作用于深度za處的豎向應力標準值(kPa),可按本規(guī)范第5.3.2條規(guī)定計算;za——計算點深度(m);ua——支護結構外側計算點處的水壓力(kPa),可按本規(guī)范第5.3.3條規(guī)定計算。3當按以上規(guī)定計算的基坑開挖面以上主動土壓力強度標5.3.2基坑外側豎向應力標準值計算1基坑外側豎向應力標準值oak應按下式計算:生的附加豎向應力標準值(kPa);Ym——深度za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3當距支護結構外側a處地表作用有寬度為b的條形附加荷載q?時(圖5.3.2-2),基坑外側土中附加豎向應力標準值4對條形基礎下的附加荷載(圖5.3.2-3),基坑外側土中的附加豎向應力標準值△ok可按式(5.3.12-4)計算,相應計算參數應按圖5.3.2-3取值。5.3.3基坑內外無滲流條件時,支護結構外側作用的水壓力應根據基坑外側的靜止地下水位按式(5.3.3)計算。當基坑內外地下水有穩(wěn)態(tài)滲流時,應考hwa——基坑外側地下水位至主動土壓力強度計算點的垂直距離(m)。5.3.4主動土壓力系數宜按下式計算:5.4被動土壓力5.4.1被動土壓力強度標準值ppk的計算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1對于砂土及碎石土,可按式(5.4.1-1)和式(5.4.1-2)1)當計算點位于地下水2)當計算點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式中:0k——作用于基坑底面以下深度zp處的豎向應力標準值(kPa),按本規(guī)范第5.4.2條規(guī)定計算;Kpi第i層土的被動土壓力系數,應按本規(guī)范第5.4.4規(guī)范第5.4.3條規(guī)定計算。5.4.2作用于基坑底面以下深度z鄧處的豎向應力om可按下式式中:Ym——深度z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5.4.3基坑內外無滲流條件時,支護結構內側作用的水壓力應根據基坑外側的靜止地下水位按式(5.4.3)計算。當基坑內外式中:hp——基坑內側地下水位至被動土壓力強度計算點的垂直距離(m)。5.5.1當鄰近基坑側壁的建筑物基礎低于基坑底面,且外墻距支護結構凈距a小于htan(45°-qk/2)時(圖5.5.1),作用在支護結構上任意點的土壓力強度標準值pak宜符合下列要求:1當計算點位于B點以上或C點以下時,可按本規(guī)范第5.3.1條規(guī)定計算土壓力。2當計算點位于B點與C點之間時,土壓力計算宜符合下1)對于黏性土、粉土和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碎—2cknb√Ka(5.5.1-1)2)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可按下式計算:Pak=(2—nb)nbΣy;h;K。h?=a/tan5.5.2地面不規(guī)則條件下(圖5.5.2),支護結構上的主動土壓力可按下式計算:q?可按基底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1.2倍取用;當樁端位于基坑底面以下時,可不考慮樁端平面處的超載值(圖5.5.3a);圖5.5.3鄰近既有建筑剛性樁復合地基時土壓力的計算當樁端位于基坑底面以上時,樁端平面位置處的超載值q?可按天然地基取用(圖5.5.3b);2對水泥土樁、灰土樁復合地基或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可將基底附加應力作為超載值取用,復合土層土體強度指標應按5.5.4對水泥土樁、灰土樁與碎石樁、砂樁復合地基,復合土1內摩擦角宜采用下式估算:9p=arctan[muptan3水泥土攪拌樁、灰土樁、高壓旋噴樁、夯實水泥土樁復n——復合地基樁土應力比。5.5.5鄰近基坑側壁的既有建筑為樁基礎時,土壓力的計算宜1作用于既有建筑基底的超載值q?可按基底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10%~20%取用(圖5.5.5a);2樁端位于擬開挖基坑坑底深度以上時,作用于樁底平面位置處的超載值q?可按應力擴散法計算得到的附加應力值取用(圖5.5.5b);6基坑工程穩(wěn)定性式中:Ms、Mr——作用于危險滑弧面上的滑動力矩標準值(kN·m)和抗滑力矩標準值(kN·m);6.1.5對支擋式支護結構,應通過水平抗滑移穩(wěn)定性、上部抗1放坡覆蓋噴射混凝土面層支護,不應小于1.2;2土釘墻、復合土釘墻支護,不應小于1.25;3懸臂式、支擋式支護,不應小于1.3;4對黏性土,計算中不計滲流力作用時,各種支護整體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不應小于1.4。6.2整體穩(wěn)定性6.2.1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宜采用圓弧滑動條分法,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6.2.1):1無地下水時,可按下式驗算整體穩(wěn)定性:h;——第i土條高度(m);c——土的黏聚力(kPa);L;——第i土條弧面的長度(m);q?——地面超載(kPa);b;——第i土條寬度(m);R——滑動圓弧的半徑(m);2當基坑內外有地下水位差時,可按下式驗算整體穩(wěn)式中:hi——第i土條浸潤線(地下水位滲流線)以上的高度y?——與h?相對應的i的天然重度(kN/m3);hzi——第i土條浸潤線以下坑內水位以上土條高度h?i——第i土條坑內水位以下土條高度(m);3對于非圓弧滑動面,宜采用Janbu普遍條分法驗算。6.2.2懸臂式排樁和雙排樁支護應計算圓弧切樁與圓弧通過樁端時的基坑整體穩(wěn)定性,圓弧切樁時(圖6.2.2)應考慮切樁阻式中:a——樁與滑弧切點至圓心連線與垂線的夾角();h?——切樁滑弧面至坡面的深度(m);R?——切樁滑弧半徑(m);△d——樁間凈距(m);規(guī)范第5章規(guī)定計算。6.2.3土釘墻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圖6.2.3)應符合下式要求:式中:s——土釘(錨桿)的水平間距(m);0,——土釘(錨桿)與水平方向夾角(°);T;——第j排土釘(錨桿)在滑弧外的抗拔承載力設計值1—噴射混凝土面層;2—土釘(錨桿)6.2.4復合土釘支護穩(wěn)定性計算,不應考慮水泥土帷幕、水泥土樁及直徑小于250mm微型樁的作用;對直徑不小于300mm6.2.5錨拉式支護結構可采用圓弧滑動條分法(圖6.2.5)按C;,9;——第j土條滑弧面處土的黏聚力(kPa)、內摩擦b;——第j土條的寬度(m);θ;——第j土條滑弧面中點處的法線與垂直面的夾Rk,——第k層錨桿在圓弧滑動體外錨固承載力設計值ak——第k層錨桿的傾角();θk——滑弧面在第k層錨桿處的法線與垂直面的夾u;——第j土條滑弧面上的水壓力(kPa);采用落底式截水帷幕時,對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碎石土、砂質粉土,在基坑外側,可取u;=Ywhm.,,在基Ek——主動土壓力標準值合力(kN/m);hp——合力Ek作用點至樁墻底的距離(m);ha——合力Eak作用點至樁墻底的距離(m)。6.3.2單層支點支護結構抗傾覆穩(wěn)定性(圖6.3.2-1)應符合式(6.3.2-1)要求,支點力(圖6.3.2-2)應按式(6.3.2-2)、式(6.3.2-3)計算確定。λ——支點力系數;對錨桿、預應力錨桿可取1.35;hπi——支點至基坑底面的距離(m);Eac——設定彎矩零點位置以上各土層主動土壓力標準值ha?——合力Eac作用點至設定彎矩零點的距離(m);Ee——設定彎矩零點位置以上被動土壓力標準值合力he?——基坑底面至設定彎矩零點位置的距離(m);彎矩零點可采用坑底下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強度6.3.3單層支點支護結構尚應按下式進行繞支點的踢腳穩(wěn)定性分析,穩(wěn)定安全系數不應小于1.3。6.3.4多層支點支護結構除應進行傾覆穩(wěn)定性驗算外,尚應進6.4抗滑移穩(wěn)定性6.4.1重力式支護結構抗滑移穩(wěn)定性驗算應滿足下式要求:c——黏聚力,一般情況下取0,當基底土處于飽和狀態(tài)δ——墻底與土的外摩擦角,一般情況下,可取土體內摩擦角的2/3,排水條件下,可取土體有效內摩b——支護結構滑動面寬度(m);Ep——基坑被動土壓力合力(kN/m);Ea——基坑主動土壓力合力(kN/m);K,——抗滑移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可取1.3。6.4.2樁墻-錨桿支護結構應進行沿錨桿端部、嵌固段滑移在內6.5抗?jié)B流穩(wěn)定性6.5.1抗?jié)B流穩(wěn)定性驗算(圖6.5.1)應滿足下式要求:式中:Kh——基坑底土層抗?jié)B流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可取1.1;h'——基坑內外地下水位的水頭差(m);6.5.2當上部為不透水層下部有承壓水層時(圖6.5.2),應按Y——透水層以上土的飽和重度(kN/m3);t+△t——透水層頂面距基坑底面的深度(m);Pw——承壓含水層水壓力(kPa)。p6.6抗隆起穩(wěn)定性6.6.1因基坑外的荷載及由于土方開挖造成基坑內外的壓差,使支護樁端以下土體向上隆起時(圖6.6.1),抗隆起穩(wěn)定性應滿足下式要求:式中:Kp——抗隆起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可取1.8;To——由十字板試驗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剪切試驗確定q?——地面均布荷載(kPa)。6.6.2當基坑底承載力不足或基坑底某一深度存在軟弱下臥層時,坑底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部位尚應包括軟弱下臥層(圖式中:D——軟弱下臥層頂面距基坑底距離(m);To——由十字板試驗或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剪切試驗確定的軟弱下臥層總抗剪強度(kPa)。6.6.3考慮支護樁墻抗彎承載力時,基坑底土體向上涌起的抗隆起穩(wěn)定性(圖6.6.3)應符合下式要求:式中:Kp——考慮支護樁墻彎曲抗力作用的抗隆起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可取1.4;1錨桿(或土釘)承載力現場抗拔試驗,對于永久性支護拉承載力設計值的1.2倍~1.5倍。試驗應采用分級循環(huán)加3錨桿彈性變形不應小于自由段長度變形計算值的80%,且不應大于自由段長度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彈性變形計檢驗項目現場實測測鉆機傾角2土釘墻的內部穩(wěn)定性、整體穩(wěn)定性分析和抗滑穩(wěn)定性6對需控制基坑周邊環(huán)境位移的工程尚應進行支護變形1土釘錨固體直徑宜為80mm~150mm;2土釘墻側壁坡比宜小于1:0.2,土釘水平方向傾角宜為3土釘筋體宜選用直徑為16mm~28mm的HRB400、4土釘長度L應由計算確定,L與開挖深度h之比宜為5土釘水平間距可取1.0m~2.0m,垂直間距應根據土層,條件和計算確定,宜為0.8m~2m,砂土層中宜取小值;6沿土釘全長應設置定位支架,間距宜取1.5m~2.5m,土釘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20mm;7噴射混凝土面層的厚度宜為80mm~150mm;鋼筋網直徑應按計算確定,宜為6mm~8mm,網筋間距150mm~300mm,當面層厚度大于120mm時,宜設置二層鋼筋網。鋼筋網外應設置加強筋,加強筋直徑不應小于土釘筋體直徑的1/2。2開挖面發(fā)現地質情況與勘察成果不符或臨空面發(fā)現有軟3施工過程中基坑側壁或基底發(fā)生水浸泡可能影響基坑安1單根土釘承受的軸向拉力標準值可按式(7.2.Ea——主動土壓力合力(kN/m);γ——基坑底面以上各層土的重度標準值(kN/m3),按不同土層分層厚度取加權平均值,有地下水作用時Ka——主動土壓力系數;可按基坑底面以上各層土分別計式中:β——土釘墻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9m——基坑底面以上各土層按厚度加權的等效內摩擦角平均值()。式中:K——土釘抗拔承載力安全系數,應根據土層條件、基坑變形控制要求確定,不應小于1.6;R,k——第j根土釘極限抗拔承載力標準值(kN)。5土釘極限抗拔承載力標準值應通過現場拉拔試驗結果確式中:d——第j道土釘注漿體直徑(m),可根據施工工藝確l;——第j道土釘在破裂面以外第i個土層中的長度9sk,i——土釘注漿體與第i個土層極限側阻力標準值(kPa),可按表7.2.4取值。中密50~6565~80注:采用二次注漿時,表中側阻力值可乘以1.2~1.3的系數。式中:A,;——第j根土釘筋體配筋面積(mm2);fy;——第j根土釘筋體抗拉強度設計值(MPa)。且不應小于土釘錨固體重量的1.3倍。8土釘端部采用錨板錨桿方式時,應驗算土釘與面層連接2基底壓力最大值應小于基底土承載力特征值的1.2倍。1按設計要求開挖工作面,修整邊坡,埋設噴射混凝土厚2噴射混凝土時,噴頭與受噴面應保持垂直,距離宜為般工程可在土釘端頭部兩側沿土釘長度方向焊短段鋼筋(圖7.2.10b),并與面層內連接相鄰土釘端部的通長加強筋互相圖7.2.10土釘與面層的連接泥漿的水灰比宜為0.50~0.55,水泥砂漿的水灰比宜為0.40~0.45,灰砂比宜為1:0.5~1:1。2)注漿時,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200mm~250mm處,數量不宜少于土釘總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桿孔徑、長度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錨固體重量的3)預應力錨桿鉆孔直徑宜為110mm~150mm,與水平面1對直徑小于250mm的微型樁,可考慮插入坑底以下樁、墻的豎向承載力的作用,按式(7.3.3)驗算基坑底面處基底承B——復合土釘墻計算寬度(m);s——超前支護樁水平間距(m);Pmx——基底壓力最大值(kPa);qsk——入土深度范圍內深度樁長所在i土層極限樁側阻qp——超前支護樁樁端阻力特征值(kPa);h——基坑開挖深度(m);t——微型樁入土深度(m);2對直徑大于250mm的混凝土微型樁和連續(xù)水泥土樁墻,可按式(10.3.3)驗算樁端平面處的地基承載力。1微型樁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1)樁位偏差不應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應小于1/100;2)樹根樁、無砂混凝土樁、鋼管樁成孔宜優(yōu)先選用人工或機械洛陽鏟、長螺旋等干作業(yè)方式,有地下水或易3)微型樁注漿施工宜采用孔底注漿方式,并應采取封孔措施保證注漿壓力不小于0.5MPa;采用水泥漿液注時水灰比宜為0.55~0.65,灰砂比宜為1:0.5~5)預制混凝土樁不宜接樁,樁底標高應符合設計要求,3)樁位偏差不應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4)相鄰攪拌樁施工間隔,黏性土不應大于12h,砂性土不應大于8h;當間隔時間不滿足時,應進行預攪拌,2)對易塌孔的土層、水下施工,宜采用跟管鉆進工藝,抗拉強度標準值的60%;錨桿拉力鎖定值宜為錨桿承載力設計值的0.4倍~0.6倍,鎖定后應根據壓力計5地下水位水下施工錨桿或土釘時,應進行孔隙水壓力(8.3.2-2)進行。8.2.2排樁支護結構變形與沉降1排樁水平位移計算可采用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的“彈性支點2排樁支護結構地面沉降范圍、沉降量計算可采用三角形法(圖8.2.2),按式(8.2.2-1)、式h——基坑開挖深度(m);t——基坑開挖面以下支擋結構的長度(m);Sw——支擋結構側移面積(mm2);宜考慮支護體整體水平滑移變形,整體水平滑移可取5mm~15mm。1灌注樁排樁直徑不宜小于600mm,并宜取50mm的模數;對直徑不小于800mm的大直徑灌注樁,宜考慮施工對周邊2樁身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宜為C30~C35,且不應低3樁間距應滿足式(8.3.1)的要求,凈距宜為300mm~樁最小樁間距不宜小于1.5m。當樁間凈距大于500mm時,應于C25,寬度宜大于排樁樁徑100mm,高度不宜小于400mm,形。加強箍筋應焊接封閉,直徑不宜小于12mm,間距不宜大3冠梁施工前,應將支護樁樁頂浮漿鑿除清理干凈,樁頂4樁身范圍內存在較厚的粉土、砂土層時,宜適當提高護1施工前應檢查鋼筋籠長度、外觀、焊接質量,并應檢驗2施工中應校核樁位、垂直度,軸線和垂直軸線方向樁位偏差均不宜超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1/200;混凝土灌注前應檢查樁底沉渣,其厚度不宜超過100mm;應預留混凝土試塊,樁身抗壓強度試驗每50m3混凝土不應少于1組試塊,且每臺班不應少于1組試塊。3冠梁施工前應檢測樁身完整性,檢測樁數宜為總樁數的100%;當根據低應變動測法判定的樁身缺陷可能影響樁的水平2%,且不得少于3根。4對檢驗結果不滿足設計要求的樁,應進行設計復核或采1對支護深度大于7m的基坑,宜進行排樁鋼筋應力監(jiān)測;8.3.1雙排樁的平面布置宜采用圖8.3.1所示的等間距矩形布置,雙排樁支護結構前后排距宜滿足式(8.3.1-1護高度的1/2;水平間距應滿足式(8.3.1-2)和式(8.3.1-3)。3排樁、冠梁、連梁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規(guī)定執(zhí)行;當在前后排樁中間設置2當有工程經驗時,也可采用前后排樁分擔土壓力的計算模型,前后排樁土壓力可按本規(guī)范第9.3.3條規(guī)定計算;雙排樁V、Vk——分別為截面剪力設計值、標準值(kN·m)。4整體穩(wěn)定性、抗滑移穩(wěn)定性、抗?jié)B流穩(wěn)定性和抗隆起穩(wěn)定性驗算,應滿足本規(guī)范第6章的規(guī)定,抗傾覆穩(wěn)定性應符合下式中:K,——雙排樁的抗傾覆穩(wěn)定安全hp——被動土壓力合力作用點至前排樁樁底豎向距離ha——主體土壓力合力作用點至前排樁樁底豎向距離Ep——被動土壓力合力(kN/m);G——雙排樁和樁間土的自重之和(kN/m);a——雙排樁和樁間土的重心至前排樁邊緣的水平距離5雙排樁與連梁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倍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其節(jié)點構造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縱向鋼筋宜采用HRB400或HRB500鋼筋,直徑不宜小于鋼筋籠下端500mm長度范圍內宜按1:10收成閉合狀,且與槽厚度在內側不宜小于50mm,外側不宜小于70mm。管(箱)施工的要求;連續(xù)墻設計厚度大40mm;導墻面與縱軸線間距離的1)地下連續(xù)墻的成槽工藝和成槽機械應根據工程地質、1)槽段的長度允許偏差±2%;2)槽段厚度允許偏差+1.5%,-1%;4)墻面局部突出不應大于100mm;1)接頭管(箱)應滿足混凝土澆筑時的強度、剛度和變數不應小于20次,清刷后的接頭不得夾泥;接頭管3)接頭管(箱)應在混凝土初凝至終凝過程中微量提動,2)混凝土坍落度宜為180mm~220mm,初凝時間不宜小9自成槽至混凝土澆筑完成的累計槽壁暴露時間過24h。1寬度(設計厚度+40) 234寬度56表8.4.4-3的規(guī)定。對于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工程,泥漿性能指標檢查項目性能指標1比重23456檢查項目1比重23檢查項目4563墻身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每100m3混凝土不應少于1等支護形式,適用于開挖深度較大、變形控制較嚴格的基坑水平中心距不宜小于6倍錨固體直徑且不應小于1.5m;不能滿噴錨桿不應小于旋噴固結土重量的20%~30%,囊式錨桿不應9.2.1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的排樁樁長、樁徑、嵌固深度、混凝土強度、配筋及錨桿長度、直徑、錨固體性、抗傾覆穩(wěn)定性等計算確定。腰梁、冠梁等應根據錨桿拉力、9.2.2支護結構計算宜采用彈性支點法,土的水平抗力系數的9ik——第i層土的固結不排水(快)剪內摩擦角標準Cik——第i層土的固結不排水(快)剪黏聚力標準值u——基坑底面處位移量限值(mm),可按地區(qū)經驗確定,無經驗時可取5mm~10mm。9.2.3采用彈性支點法計算灌注樁排樁內力時,排樁剛度系數可取0.75~0.85,彎矩可按經驗進行折減。1錨拉式支護結構的預應力錨桿應設自由段,長度不應小于5m。普通錨桿自由段在潛在破裂面以外的長度不宜小于0.5m,錨固段長度不應小于6m且不宜大于15m;旋噴錨桿、3錨固體直徑大于250mm的錨桿,水平凈距不應小于錨8錨桿預加力值(鎖定值)應根據地層條件及支護結構變全系數K;對于塑性指數大于17的黏性土層中的錨桿應進行錨d?——擴孔段錨固體直徑(m);d——非擴孔錨桿或擴孔錨桿的直孔段錨固體直徑(m);l,——第i層土中直孔部分錨固段長度(m);l;——第j層土中擴孔部分錨固段長度(m);表9.2.6取值;5——擴孔部分錨固體側阻力增強系數,可取1.1~1.3,K——安全系數,不應小于1.8。-—0.50<I≤0.750.0<I≤0.2544~64中密中砂中密74~90中密中密、密實F?——擋土構件計算寬度內的彈性支點水平反力(kN),可按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θ——錨桿傾角()。9.2.8錨桿筋體截面面積應根據錨桿抗拔承載力標準值按下式可取1.0,當預應力筋為多束時可取0.9;fpy——鋼筋、鋼絞線抗拉強度設計值(kPa)。9.2.9腰梁可采用H型鋼、槽鋼等現場加工制作,也可采用現3漿體應按設計配制,一次灌漿宜選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漿,或水灰比0.45~0.50的力宜在2.5MPa~5.0MPa。二次注漿時間可根據注漿工藝試驗1)錨固體強度大于15MPa并達到設計強度的75%后方3)錨桿宜張拉至錨桿軸向拉力標準值的0.9倍~1.0倍4)錨桿張拉控制應力不應超過錨桿桿體強度標準值的注漿體強度檢驗試塊數量每30根錨桿不少于1組,每組試塊數量為6塊。錨桿總數的2%,且不應少于3根;每3d測定一次,此后每10d測定一次,必要時(如開2根據設計需要,前后排樁可以選擇不同直徑、不同材3雙排樁的樁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3.1條的規(guī)定,雙排4雙排樁頂部宜采用梁板或平板連成整體,平板板厚不宜小于250mm,梁板板厚不應小于150mm。9.3.3雙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結構設計宜采用前后排樁與土體模型(圖9.3.3)。矩形布置的雙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結構,彈1土壓力分配系數可按下式計算:式中:L?———破裂面與地表交線與基坑開挖線間的距離(m),宜取htan(45°—φm/2);E=(1-β)Ea9.3.4雙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施工與質量檢驗可按本規(guī)范第9.2節(jié)的規(guī)定執(zhí)行。9.3.5雙排樁-預應力錨桿支護結構安全監(jiān)測除應滿8.3.5條、第9.2.11條的規(guī)定外,尚應進行連梁或樁頂連續(xù)板制、地質條件較差、基坑環(huán)境條件復雜、受錨桿施工影響較大、9.4.2排樁-內支撐支護結構的選型應根據基坑周邊環(huán)境條件、地質條件、基坑規(guī)模、設計等級、施工條件等,采用混凝土支1基坑的平面形狀、尺寸和深度;4地下結構的布置,土方開挖和地下結構工程的施工順序9.4.4對于形狀復雜、環(huán)境要求高的基坑工程,宜采用現澆混凝土支撐,應優(yōu)先采用平面支撐體系。平面2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可增加對撐、對撐桁架、角撐、角3支撐軸線的平面位置應避開主體工程地下結構的柱網小于8m;3設定的各層水平支撐,不得影響主體工程地下結構的1豎向斜撐體系應由斜撐、腰梁、斜撐基礎等組成,斜撐9.4.9支撐預加壓力不宜大于支撐力設計值的0.4倍~0.6倍。支撐構件的長細比不應大于75,連系構件長細比不應大于120,立柱長細比不宜大于25。各類支撐構件的構造應符合現檢驗項目預加頂力圍檁標高(開槽放支撐不在此范圍)支撐安裝時間用鐘表估測止碰撞和強力擦擠。減摩材料如有脫落、開裂等現象應及時~0.8m/min,提升速度宜控制在1m/min內;噴漿壓力不宜大9.5.10型鋼水泥土攪拌墻支護結構施工質量檢驗應符合表檢驗項目型鋼長度型鋼垂直度%坡高在5m以內1中密1:0.50~1:0.7523坡高在5m以內45中密、密實的建筑垃圾6(或自然休止角)坡高在8m以內1中風化2中風化于0.5m。噴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50mm,強度等級不宜低10.2.6放坡開挖工程施工質量檢驗、安全監(jiān)測應符合下列2土釘與預應力錨桿復合作用時,應考慮錨桿張拉對土釘3土釘和預應力錨桿與混凝土面層的連接宜采用錨板連接方式,設計時應進行局部抗壓承載力、抗剪和沖切承載力4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基坑工程,土釘、錨桿承載力安全系數分別不應小于1.8、1.6;土釘、錨桿筋體材料承載力安全系數分別不應小于2.0、1.8。5抗剪強度小于15kPa的軟黏土、淤泥質土,當采用錨桿10.3.2當排樁直徑大于600mm,土釘、錨桿上下排距不小于1.5m、水平間距不小于2m時,排樁內力與支護結構變形計算1應考慮排樁嵌固段水平承載力的作用,并應進行排樁抗2排樁嵌固段頂部水平承載力的設計值不應大于排樁樁身3排樁嵌固段水平承載力可由基坑坑底下主動土壓力與被4應按下式驗算樁端平面處地基承載力(圖10.3.3):圖10.3.3排樁-復合土釘支護結構樁端平面承載力驗算1應進行排樁樁身完整性檢驗,檢驗數量100%,檢驗方力錨桿,當鎖定后的預應力損失超過鎖定值20%時,應進行補10.4.5可采用使上部土釘超過破裂面一定長度的方法(圖力監(jiān)測;上部采用錨桿復合土釘支護時,尚應進行錨桿應力2)蓋板梁撓度不應超過設計規(guī)定限值或跨度的1/400,的長度宜為2.0m~3.0m,蓋板寬度宜為1.0m,厚度宜為連接,鋼蓋板與蓋板梁搭接處應采用螺釘與定位夾具板限制5圍護墻和支承柱在底板未封閉前的承載力、變形和穩(wěn)1結構頂板宜采用早強混凝土;柱多節(jié)柱型鋼柱h多節(jié)柱墻下返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規(guī)定?;炷?00mm~1200mm,有防水要求時邊跨混凝土墻還應上返11.3.7施工。填充的無浮漿混凝土應為高一強度等級的微膨11.3.8梁、樓板、底板與豎向結構的連接施工應符合下列每穿過一根鋼筋應立即將孔的雙面滿焊后,再進行下一穿筋2開挖宜采用斜面放坡,分層、分段(塊)、均衡、對稱開挖,嚴禁超挖。開挖參數應視土(石)質情況及支撐方1應根據基坑工程設計與安全等級、支護結構特點、開根據現行國家行業(yè)標準《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311規(guī)定的基坑施工安全等級,按表11.4.2確定施工監(jiān)測監(jiān)測項目圍護樁(墻)水平位移與豎向位移支撐內力宜測宜測宜測可測孔隙水壓力宜測可測宜測可測基坑長度方向,宜每15m~20m設置1個斷面,每斷面至少設1于20m,在結構斷面變化處應設置監(jiān)測斷面。12.1.1應根據場地及周邊區(qū)域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周邊環(huán)境條件以及支護結構與基礎形式控制方法。當場地周圍有地表水匯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滲漏時,3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力聯(lián)系;含水層的補給、徑流、排4基坑開挖深度、平面尺寸,基坑周圍建(構)筑物與地5基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近3年~5年內的降雨資料。系數不宜大于1.0×10-?cm/s。檢驗項目%目測:坑內不積水,%1井管(點)間距(與設計相比)%井管(點)插入深度(與設計相比)過濾砂礫料填灌(與計算值相比)井點真空度: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陰陽極距離:輕型井點噴射井點%同時應滿足抗?jié)B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按式(12.2.4)計算的水泥土攪拌樁搭接長度不宜小于200mm,旋噴樁不宜小于250mm;水泥摻入量不宜小于被加固土體重量的12%~15%;檢驗項目量機頭上升距離及時間水準儀(最上部500mm不計入)%定。排水溝寬不應小于0.3m,溝底應比基坑開挖面低0.3m~0.4m。集水井應根據水量設置,直徑宜為0.6m~0.8m,井距宜為20m~40m,井底與溝底的差值不宜小于0.5m,開挖至坑12.3.2采用集水明排時,應在基坑周圍地面采取截水、封堵、導流等措施,防止地表水對基坑邊坡產生沖刷與入滲后形成潛蝕?;油鈧扰潘疁弦瞬贾迷诨由线吘€以外不小于0.5m。12.3.3集水井中的水應采用抽水設備抽至地面。盲Q基坑總涌水量(m3/d),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C計算。12.3.6當基坑側壁出現滲水時,可設置導水管、導水溝等明排12.3.8導滲井宜采用砂(礫)滲井、管井等形式,并應穿越整個導滲層進入下部含水層中;水平間距可取3.0m~6.0m。導滲12.3.9導滲井群的總流量應滿足基坑排水量和疏干水量的要F——導滲井的水平截面積(m2);I——滲透坡降,對于均質填料,取1.0。12.4降水設計與施工12.4.1基坑降水可采用真空井點、噴射井點、滲透系數(m/d)降水深度(m)真空井點多級井點<20噴射井點時,影響半徑R宜通過試驗確定。缺少試驗時,可區(qū)別潛水含水層、承壓含水層分別按式(12.4.7-1)和式(12.4.7-2)計算sw——井水位降深(m);當井水位降深小于10m時,取H——潛水含水層厚度(m)。1對于窄長形基坑(長寬比大于10),當含水層為潛水時,B——基坑寬度(m);s——地下水位降深(m)。2當含水層為承壓水時,流向完整基坑的涌水量可按下式3對于非完整基坑,可按完整基坑的涌水量予以折減的辦4對于塊狀基坑(長寬比小于10),可將不同形狀的基坑簡化為圓形基坑,其涌水量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C的“大井法”5塊狀基坑簡化為圓形基坑時,其等效半徑可按下列方法1)對矩形基坑,等效半徑宜按下式計算:η—簡化系數,當B/L≤0.3時,取1.14;當B/L>0.3時,取1.16。2)對于不規(guī)則近似圓形基坑,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3)對于不規(guī)則多邊形基坑,可采用下式計算:式中:r?、r?……rn——多邊形頂點至多邊形中心點的距離1)承壓水完整井q——單井允許出水量(m3/d)。2)潛水完整井3)承壓水非完整井(l>5r)式中:l——過濾器工作長度(m),真空井點和噴射井點的過濾器長度不宜小于含水層厚度的1/3;管井過濾器長4)潛水非完整井式中:n——井點個數(個);a——井點間距(m),a應大于15d(d為井管直徑);L?——基坑四周井點布置的總長度(m)。12.4.11應進行單井出水能力復核。降水井單井出水能力應大于按本規(guī)范第12.4.9條計算的單井出水量。各類井點經驗出水1真空井點經驗出水能力可取36m3/d~60m3/d;2噴射井點經驗出水量可按表12.4.11取值;噴射管壓力出水流量(m3/d)77整井公式計算。若求出的y。、ψ不滿足式(12.4.12-1)時,應調整井點數量和井點間距,再進行上述驗算,直至滿足式孔直徑宜為12mm~18mm,呈梅花狀排列,孔隙率應大于15%;管壁外應設兩層濾網,內層濾網宜采用30目~80目的金直徑不宜大于300mm,孔深宜比濾管底深0.5m~1.0m。在井1井點的外管直徑宜為73mm~108mm,內管直徑宜為50mm~73mm,過濾器直徑宜為89mm~127mm,井孔直徑不宜大于600mm,孔深應比濾管底深1m以上。過濾器的結構與真空井點相同。噴射器混合室直徑可取14mm,噴嘴直徑可取6.5mm,工作水箱不應小于10m3。4井點使用時,水泵的起動泵壓不宜大于0.34鋼制、鑄鐵和鋼筋骨架過濾器的孔隙率分別不宜小于角狀石渣料、風化料或其他黏質巖石。濾料規(guī)格宜滿足下列選用,并應大于設計值20%~30%。水泵應置于設計深度,水13.1一般規(guī)定7章~第12章的相關規(guī)定和設計要求。施工單位實施的施工監(jiān)當前開挖深度1次/2d1次/d1次/2d1次/d底板澆筑10d后1次/5d1次/3d1次/2d6帷幕樁墻滲漏嚴重、產生流土或水泥土樁墻產生超過序號甲級乙級甲級乙級甲級乙級13452墻(坡)頂沉降34533454534567基坑施工影響范圍內3813.3.3鄰近建筑物開裂或傾斜超過限值時,應采取下列應急反壓或基坑側壁卸載,待變形穩(wěn)定、查明原因后采取相應的13.4.1監(jiān)測報告應分為監(jiān)測日報、階段監(jiān)測報告和監(jiān)測總A.1.2錨桿抗拔試驗應在錨固段注漿固結體強度達到15MPaA.1.3加載裝置(千斤頂、油泵)的額定壓力必須大于最大試A.1.5計量儀表(測力計、位移計、壓力表)的精度應滿足試3根。級和錨頭位移觀測時間應按表A.2.3確定。分級荷載與最大試驗荷載的百分比(%)觀測時間(min)55555的10%;A.2.4當錨桿極限抗拔承載力試驗采用單循環(huán)加載法時,其加載分級和錨頭位移觀測時間應按表A.2.3中每一循環(huán)的最大荷載及相應的觀測時間逐級加載和卸載。A.2.5錨桿試驗中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終止繼續(xù)加載:1從第二級加載開始,后一級荷載產生的錨頭位移增量達到或超過前一級荷載產生位移增量的5倍;2錨頭位移不收斂;A.2.6循環(huán)加載試驗應繪制錨桿的荷載-位移(Q-s)曲線、荷載-彈性位移(Q-se)曲線和荷載-塑性位移(Q-sp)曲線。錨桿的A.2.7錨桿極限抗拔承載力應按下列方法確定:A.2.5條規(guī)定的終止繼續(xù)加載情況時,應取終止加載時的前一A.3.1蠕變試驗的錨桿數量不應少于3根。A.3.2蠕變試驗的加載分級和錨頭位移觀測時間應按表A.3.2觀測時間t?(min)觀測時間t?(min)5A.3.3每級荷載按時間間隔1min、5min、10min、15min、A.3.4試驗時應繪制每級荷載下錨桿的蠕變量-時間對數s?——t?時間測得的蠕變量(mm);A.3.5錨桿的蠕變率不應大于2.0mm。A.4.1錨桿抗拔承載力驗收試驗的最大試驗荷載,不應小于錨應力的要求。A.4.2錨桿抗拔承載力驗收試驗可采用單循環(huán)加載法,其加載分級和錨頭位移觀測時間應按表A.4.2確定。分級荷載與錨桿軸向拉力標準值Nk的百分比(%)觀測時間(min)555555的10%;于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量的80%,且應小于自由段長度與B.0.1降水引起的天然地基沉降可采用式(B.0.1)進行計算:ψ——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應根據建筑物附加應力與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比值的大小和土層情況,結合地區(qū)工程經驗取值。無經驗時,對軟土地層,宜取ψw=1.0~1.2,對一般地層可取0.6~1.0,對壓縮模量大于8MPa的較好土層可取0.4~0.6,對密實砂層可取0.2~0.4;△o'——降水引起的地面下第i土層中點處的附加有效應力(kPa);對黏性土,應取降水結束時土的固結度下的附加有效應力;△h;——第i層土的厚度(m);E.——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kPa);應取土的自重應力至自重應力與附加有效應力之和的壓力段的壓縮模量值。B.0.2基坑外土中各點降水引起的附加有效應力宜采用地下水滲流分析方法按穩(wěn)定滲流計算;當符合非穩(wěn)定滲流條件時,可按地下水非穩(wěn)定滲流計算。附加有效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1計算點位于初始地下水位以上時,按下式計算:2計算點位于降水后水位與初始地下水位之間時,按下式計算:附錄C基坑總涌水量計算C.0.1群井按大井簡化的均質含水層潛水完整井的基坑降水總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C.0.1):k——滲透系數(m/d);H?——潛水含水層厚度(m);s?——基坑水位降深(m);R——降水影響半徑(m);r?——沿基坑周邊均勻布置的降水井群所圍面積等效圓的C.0.2群井按大井簡化的均質含水層潛水非完整井的基坑降水總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C.0.2):C.0.3群井按大井簡化的均質含水層承壓水完整井的基坑降水總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圖C.0.3):C.0.4群井按大井簡化的均質含水層承壓水非完整井的基坑降水總涌水量可按下式計算(圖C.0.4):C.0.5群井按大井簡化的均質含水層承壓水-潛水非完整井的基坑降水總涌水量可按下式計算(圖C.0.5):附錄D建(構)筑物地基變形限值表D.0.1單層和多層建筑物的地基變形限值中、低壓縮性土(1)框架結構(2)砌體墻填充的邊排柱(3)當基礎不均勻沉降時傾斜(按不調整軌道考慮)縱向橫向D.0.2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地基變形限值應符合表D.0.2的表D.0.2高層建筑和高聳結構地基變形限值續(xù)表D.0.2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么做的,采用河南省工程建設標準 4勘察與環(huán)境調查 4.4勘察報告 5土壓力與水壓力 6基坑工程穩(wěn)定性 8懸臂式支護 8.3雙排樁 9支擋式支護 10其他形式支護 10.1一般規(guī)定 143 13.1一般規(guī)定 13.2監(jiān)測要求 13.4監(jiān)測報告 3.0.7本條規(guī)定了基坑工程設計時抗剪強度指標的選取原則,1不考慮鄰近建筑物與支護結構形成有限土體的情況,即6.2.2對于排樁支護結構,當排樁樁徑較小或樁體強度較低,樁依靠自身強度不足以抵抗樁兩側被動土壓力和主動土壓力差穩(wěn)定性驗算,則容易忽略掉某些特殊情況(樁體折斷的情況等),6.4.1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宋韻在蘇軾美學中的呈現動態(tài)
- 健康傳播相關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優(yōu)化政策執(zhí)行的路徑研究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前景展望試題及答案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的知識體系構建及試題答案
- 2025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實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就業(yè)前景試題及答案歸納
- 護士執(zhí)行力2025年執(zhí)業(yè)考試試題與答案
- 準備2025年文化概論考試的試題及答案清單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目標管理題及答案
- 《阿莫西林的生物合成》課件
- 2024年新疆拜城縣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村務工作者筆試題帶答案
- 江蘇省海安中學、金陵中學、宿遷中學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下學期4月聯(lián)考測試 化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企業(yè)管理專業(yè)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江蘇省灌南縣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醫(yī)療衛(wèi)生崗筆試題帶答案
- 2025年上海車展報告(乘用車篇)
- 租地合同補充協(xié)議格式
- 果戈里介紹課件
- 四川省瀘州市2025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診斷性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 小學音樂(聆聽)小小少年教案設計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大氣壓強》壓強 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