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氣分析操作流程_第1頁
血氣分析操作流程_第2頁
血氣分析操作流程_第3頁
血氣分析操作流程_第4頁
血氣分析操作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血氣分析操作流程醫(yī)生下達醫(yī)囑后,再次核對后執(zhí)行。到病人床前與清醒病人溝通后方可采血。注射器一素),肝素水濃度(氯化鈉)。步驟:1.5秒鐘。2.用。小兒3.頭帽。注:沒有連接三通管及肝素液的患者,根據(jù)需要用劃過肝素水的注射器抽取動脈或者靜脈血液,主要以動脈血為主,動脈抽血后壓迫十分鐘。4.5.將裝有的帶肝素水學員6.7.8.血液”。9.10.法對低氧血癥及其程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和估價。動脈血氣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診斷低氧血癥和判斷其程度的指標。即使有呼吸機可以糾正缺氧和低氧血癥,如果沒有動脈血氣分析監(jiān)測的幫助,就無法合理應用呼吸機的許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過程中,酸堿失衡是繼低氧血癥之后最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及時診斷和糾正酸堿失衡對危重病的救治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動脈血氣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斷和衡量人體酸堿平衡狀況的指標。

三.各種指標及臨床意義

1、酸堿度(pH)

參考值7.35~7.45。<7.35為酸血癥,>7.45為堿血癥。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無酸堿失衡。

2、二氧化碳分壓(PCO2)

參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參考值稱高、低碳酸血癥。>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樞危險。是判斷各型酸堿中毒主要指標。

3、二氧化碳總量(TCO2),參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體內受呼吸和代謝二方面影響。代謝性酸中毒時明顯下降,堿中毒時明顯上升。

4、氧分壓(PO2)參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險。

5、氧飽和度(SatO2),參考值3.5kPa(26.6mmHg)。

6、實際碳酸氫根(AB),參考值21.4~27.3mmol/L,標準碳酸氫根(SB)參考值21.3~24.8mmol/L。AB是體內代謝性酸堿失衡重要指標,在特定條件下計算出SB也反映代謝因素。二者正常為酸堿內穩(wěn)正常。二者皆低為代謝性酸中毒(未代償),二者皆高為代謝性堿中毒(未代償),AB>SB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堿(BE)參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負值為降低。

8、陰離子隙(AG),參考值8~16mmol/L,是早期發(fā)現(xiàn)混合性酸堿中毒重要指標。

判斷酸堿失衡應先了解臨床情況,一般根據(jù)pH,PaCO2,BE(或AB)判斷酸堿失衡,根據(jù)PaO2及PaCO2判斷缺氧及通氣情況。pH超出正常范圍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堿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堿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謝酸失衡。但血氣和酸堿分析有時還要結合其他檢查,結合臨床動態(tài)觀察,才能得到正確判斷。四.低氧血癥的判斷標準

主要根據(jù)PO2和O2SAT來判斷。一般來講,PO2<60mmHg時,才會使O2SAT及O2CT顯著減少,引起組織缺氧,方可診斷為低氧血癥。

1.輕度低氧血癥:50mmHg≤PO2<60mmHg,80%≤O2SAT<90%;

2.中度低氧血癥:40mmHg≤PO2<50mmHg,60%≤O2SAT<80%;

3.重度低氧血癥:PO2<40mmHg,O2SAT<60%。

五.酸堿失衡的判斷標準

1.呼吸性的酸堿失衡

主要根據(jù)PCO2和Ph進行判斷。

(1)PCO2:增高>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減少<35mmHg,提示呼吸性堿中毒。

(2)Ph:與PCO2協(xié)同判斷呼吸性酸堿失衡是否失代償。

PCO2增高>45mmHg時:7.35≤Ph≤7.45、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Ph<7.35、失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

PCO2減少<35mmHg時:7.35≤Ph≤7.45、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Ph>7.45、

失代償性呼吸性堿中毒

2.代謝性酸堿失衡

需要如Ph、HCO3std、HCO3act、BE(B)、BE(ecf)、ctCO2等較多的指標協(xié)同判斷,其中以pH、HCO3act(相當于教材上的HCO3-)、BE(ecf)三項指標最重要。

(1)HCO3act與BE(ecf):主要用于代謝性酸堿失衡的診斷。而酸堿失衡的程度與其減低或增高的幅度密切相關。

減低(HCO3act<22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謝性酸中毒。

增高(HCO3act>27mmol/L,BE(ecf)>+3mmol/L)提示代謝性堿中毒。

(2)Ph:與其他指標一起協(xié)同判斷代謝性酸堿失衡是否失代償。

代謝性酸中毒7.35≤Ph≤7.45

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Ph<7.35

失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

代謝性堿中毒7.35≤Ph≤7.45

代償性代謝性堿中毒;Ph>7.45

失代償性代謝性堿中毒

(3)HCO3act與HCO3std:二者的差值,反映呼吸對酸堿平衡影響的程度,有助于對酸堿失衡類型的診斷和鑒別診斷。BE(ecf)與BE(B)之差值意義類似。

當HCO3act>HCO3std時,CO2潴留,提示代償呼酸或代償代堿。

當HCO3act<HCO3std時,CO2排出增多,提示代償呼堿或代償代酸。

當HCO3act=HCO3std,但均低于正常值時,提示失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

當HCO3act=HCO3std,但均高于正常值時,提示失代償性代謝性堿中毒。

(4)ctCO2:與HCO3act的價值相同,協(xié)助判斷代謝性酸堿失衡。

減低(ctCO2<24mmol/L),提示代謝性酸中毒。

增高(ctCO2>32mmol/L),提示代謝性堿中毒。

六.臨床應用范圍

1.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病情初步判斷有缺氧和/或酸堿平衡失調者,需查血氣分析。

2.臨床各科的急危重癥一般都伴有程度不等的缺氧和/或酸堿失衡,原則上均需查血氣分析跟蹤病情變化。

3.各種診斷不明的疑難雜癥,查血氣分析可提示氧供和酸堿平衡狀態(tài)的信息,從而可拓展思路,有助于明確診斷。七

影響因素

1

.

\o"醫(yī)學百科:采血"采血位置

采血的動脈如有\(zhòng)o"醫(yī)學百科:輸液"輸液,就可能\o"醫(yī)學百科:發(fā)生"發(fā)生\o"醫(yī)學百科:溶血"溶血及稀釋,使K+升高,Ca2+降低。如誤采為\o"醫(yī)學百科:靜脈"靜脈血,因為靜脈血不能準確的反映動脈血氣狀況,它的\o"醫(yī)學百科:pH值"pH值在正常情況下與動脈血接近,但當機體患病時,各種\o"醫(yī)學百科:代謝"代謝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此時動脈與靜脈的pH就有明顯的差異。

2

.采\o"醫(yī)學百科:血量"血量及\o"醫(yī)學百科:肝素"肝素濃度

肝素濃度是準確血氣分析結果的核心保證,肝素用量過

可造成稀釋性誤差,使pH、PaO2值偏低、PaCO2值偏高,出現(xiàn)假性低碳酸血癥。但是肝素量過少,便起不到抗凝的作用。國際\o"醫(yī)學百科:生化"生化聯(lián)合會(IFCC)推薦血氣標本中肝素的最終濃度為50u/ml。

3.氣泡

因為氣泡會影響血氣的pH、PaCO2、PaO2的檢測結果,特別是PaO2值。理想的血氣標本,其空氣氣泡應低于5%。

4

.標本混勻程度

與其他抗凝標本一樣,不充分的混勻會增加\o"醫(yī)學百科:凝血"凝血的發(fā)生,從而影響血色素和\o"醫(yī)學百科:血細胞"血細胞壓積結果的準確性。

5.

標本的儲存

對于檢測\o"醫(yī)學百科:乳酸"乳酸的標本,檢測前必須在冰水中保存。其他檢測項目可在室溫或冰水中保存1h。6.

標本的送檢時間

PaCO2、PaO2和乳酸的檢測必須在15min內完成,其余項目如:pH、\o"醫(yī)學百科:電解質"電解質、BUN、血色素、\o"醫(yī)學百科:血糖"血糖和\o"醫(yī)學百科:紅細胞"紅細胞比積的檢測,要求在1h內完成。八.操作方法1.材料準備:常規(guī)消毒用品,抗凝用肝素液,采血用器具,橡皮塞。

2.穿刺部位的選擇

選擇沒有輸液的動脈及容易穿刺的動脈。一般選擇橈動脈,因為此處動脈固定,易暴露,不\o"醫(yī)學百科:受體"受體位和操作地點的限制;其次選擇股動脈和肱動脈,患者容易接受,且成功率高,不易誤\o"醫(yī)學百科:入靜"入靜脈或誤刺深層\o"醫(yī)學百科:神經"神經。3.備檢者準備:患者要取自然狀態(tài),活動后要休息約5--15分鐘。同時針對患者對動脈采血了解極少,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有針對性地做好解釋疏導工作,消除緊張情緒,避免各種因素致呼吸過度或屏氣而引起的血氣誤差。4.

采血:患者采血部位及采血操作者手指常規(guī)無菌消毒,應用專用動脈采血針或經肝素化后合適大小注射器進行,找準搏動最明顯處并用左手指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器,針頭與\o"醫(yī)學百科:皮膚"皮膚角度,深部動脈應垂直進針,淺部動脈以30°~45°為宜,穿刺時一手按壓固定血管刺入動脈,抽滿預設血量后,拔針同時立即排空氣泡,將針頭迅速刺入橡皮塞內,立即將標本掌心搓動混勻至少5s,再\o"醫(yī)學百科:顛倒"顛倒混勻,以防凝血,貼好標簽,立即送檢。同時用無菌干棉球壓迫穿刺點以止血,時間要大于5分鐘,有凝血機制障礙者要適當延長按壓時間,防止血腫形成。九.注意事項

1.送血氣分析之前,先電話通知作好準備。

2.采血量不宜過多,單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