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實詞專練: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二)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實詞專練: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二)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實詞專練: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二)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實詞專練: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二)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實詞專練: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練習15: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2)

(一)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民

和齊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如是,則百姓蓑不安其處,樂其鄉(xiāng),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聲于是白,

光輝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為師,是王者之始也。樂姚冶以險,則民流慢鄙賤矣;流慢則亂,鄙賤

則爭;亂爭則兵弱城犯,敵國危之。如是,則百姓不安其處,不樂其鄉(xiāng),不足其上矣。故禮樂廢而邪音起

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申詩商,禁淫聲,以時順修,

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

(節(jié)選自《荀子?樂論》

材料二:

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擊鳴鼓、

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民衣食之財,將安可得乎?即我以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國即攻小國,

有大家即伐小家,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然即當為之撞巨鐘、

擊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而揚干戚,天下之亂也,將安可得而治與?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姑

嘗厚措斂乎萬民,以為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無補也?!?/p>

今王公大人唯毋①處高臺厚榭之上而視之,鐘猶是延鼎②也,弗撞擊將何樂得焉哉?其說將必撞擊之,

惟勿撞擊,將必不使老與遲者,老與遲者耳目不聰明,股肱不畢強,聲不和調,明不轉樸。將必使當年,

因其耳目之聰明,股肱之畢強,聲之和調,眉之轉樸。使丈夫為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廢

婦人紡績織紅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為樂,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為樂非也。

(節(jié)選自《墨子?非樂》)

【注】①唯毋:同與下文的“惟勿”,發(fā)語詞,多譯為假如,如果。②延鼎:倒扣著鼎。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

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然后名聲于是A白B,光輝于是C大D,四海之民E莫不愿得F以為師G,是H王者之始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莫,沒有;不。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意思相同。

B.審,推究。與“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中“審”意思不同。

C.畢,全,者B。與“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中的“畢”意思相同

D.虧,損耗,減少。與“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中“虧”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荀子里提倡禮樂教化,認為禮樂教化可以約束人的行為,消除人性之惡,促使人心向善,同時又有

利于建構和諧的社會,確保國家安全。

B.荀子肯定音樂的教化作用,同時又主張“賤邪音”“禁淫聲”,對音樂不可任其自流,他的這種思

想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C.墨子反對荀子的觀點,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認為音樂既不利民也不利國,民眾不能從中獲得衣食

財物,天下也不能借助音樂獲得治理。

D.非樂,就是禁止音樂,反對從事音樂活動,其思想核心仍然是“兼愛”,即視人如己,不分親疏遠

近、貧賤富貴,同等程度地愛一切人。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流侵則亂,鄙賤則爭;亂爭則兵弱城犯,敵國危之。

(2)強劫弱,眾暴寡,詐欺愚,貴傲賤,寇亂盜賊并興,不可禁止也。。

14.材料二的第一段抨擊了王公大人,簡要概括其原因。(3分)

【答案與解析】

10.BDG【解析】“于是”是“就”的意思,其后當有能作謂語的詞語,“白”和“光”不難與“于

是”斷開。故必選B、D?“四海之民”是主語,其后不可斷開;“得以”是能夠的意思,“得以為師”即

能夠把這個國家作為老師的,“得以”之間不可斷開。故選G?!笆恰敝复拔膬热?,作“王者之始也”的

主語,可不斷開。

11.A【解析】A項,“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莫”是代詞,意思為:沒有什么;沒有誰。與

“百姓莫不安其處”中的“莫”意思不同。

12.C.【解析】C項,“否定音樂的教化作用”,無中生有。墨子否定的是音樂行為,并沒有直接否定

音樂的教化作用。

13.(1)放縱怠惰就會有禍亂,粗俗卑下就會有爭奪;有禍亂爭奪,國家就會軍隊疲弱,城池被侵犯,

敵國會傷害它。(得分點:流侵,放縱怠惰;鄙賤,粗俗卑下;兵弱,軍隊疲弱。)

(2)強壯的擄掠弱小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亂盜賊

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得分點:劫,擄掠;暴,欺負;傲,鄙視;寇亂,外寇內亂。)

14.王公貴族從事音樂活動,需要動用青壯年勞動力,浪費人們耕田、種菜、植樹的時間,荒廢人們紡

紗、績麻、織布等事情。

【解析】梳理文段,抓住重點句“使丈夫為之,廢丈夫耕稼樹藝之時;使婦人為之,廢婦人紡績織紅之

事”“虧奪民衣食之財,以拊樂如此多也”,進行歸納整理即可。

【參考譯文】

(-)音樂滲入人心很深,感化人也很快速,所以先圣王謹慎地為音樂做文飾。音樂中和平順,人民

就和睦而不放縱。音樂嚴肅莊重,人民就整齊而不混亂。人民和睦整齊,軍隊就強勁,城池就鞏固,敵國

就不敢觸犯它了。這樣,百姓就不會不安于居住的地方,而樂于在故鄉(xiāng),以及滿足在上位的人。然后國家

的名聲就會光明,光輝就會大,四海的人民沒有不愿意能夠以這個國家作為老師的,這就是成為王者的開

始。音樂如果美麗妖媚而險惡,人民就放縱怠惰粗俗卑下。放縱怠惰就會有禍亂,粗俗卑下就會有爭奪。

有禍亂爭奪,國家就會軍隊疲弱,城池被侵犯,敵國會傷害它。這樣,百姓就不會安于居住的地方,不會

樂于在故鄉(xiāng),不會滿足上位的人。所以禮樂廢除了,邪惡音樂興起,就是國家被傷害削弱侮辱的根本。所

以先圣王尊崇禮樂而輕視邪惡的音樂。先圣王序列官員,說:“整治法令,推究詩歌,禁止邪惡音樂,根

據(jù)時勢整理,令傲慢無禮粗鄙不正當?shù)囊魳?,不敢擾亂正當?shù)囊魳?,這是太師的工作。

(-)民眾有三種憂患:饑餓的人得不到食物,寒冷的人得不到衣服,勞累的人得不到休息。這三樣

是民眾的最大憂患。然而當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民眾的衣食財物將

能得到嗎?我認為未必是這樣。且不談這一點,現(xiàn)在大國攻擊小國,大家族攻伐小家族,強壯的擄掠弱小

的,人多的欺負人少的,奸詐的欺騙愚笨的,高貴的鄙視低賤的,外寇內亂盜賊共同興起,不能禁止。如

果為他們撞擊巨鐘,敲打鳴鼓,彈琴瑟,吹竽笙,舞動干戚,天下的紛亂將會得到治理嗎?我以為未必是

這樣的。所以墨子說:“且向萬民征斂很多錢財,制作大鐘、鳴鼓、琴、瑟、竽、笙之聲,以求有利于天

下,為天下除害,是無補于事的?!彼阅诱f:“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從高臺厚榭上看去,鐘猶如倒扣著鼎一樣,不撞擊它,將會有什么樂處呢?這就是說

必定要撞擊它。一旦撞擊,將不會使用老人和反應遲鈍的人。老人與反應遲鈍的人,耳不聰,目不明,四

肢不強壯,聲音不和諧,眼神不靈敏。必將使用壯年人,用其耳聰目明,強壯的四肢,聲音調和,眼神敏

捷。如果使男人撞鐘,就要浪費男人耕田、種菜、植樹的時間;如果讓婦女撞鐘,就要荒廢婦女紡紗、績

麻、織布等事情?,F(xiàn)在的王公大人從事音樂活動,掠奪民眾的衣食財物,大規(guī)模地敲擊樂器。所以墨子說:

“從事音樂是錯誤的!”

(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

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日:“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

楚王,日:“今齊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

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

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日:“不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

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

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日:“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p>

王日:“何也?”對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

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p>

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

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

廣從六里?!笔拐叻磮蟪?,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日:“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

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

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蔑婦”的“孤”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取曲沃”與“西取由余于戎”(《諫逐客書》)中的“取”字含義不同。

B.“其后秦欲伐齊”與“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中的“其”字含義不同。

C.“子為寡人慮之”與“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為”字含義相同。

D.“張儀南見楚王”與“南取百越之地”(《過秦論》)中的“南”字用法相同。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群臣聞見者畢賀”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中的“者”字含義不同。

B.“諸士大夫皆賀”與“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諸”字含義不同。

C.“而患必至也”與“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將伐顓臾》)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D.“何也”意思是為什么呢,“何”與《回鄉(xiāng)偶書》“笑問客從何處來”中的“何”字含義不同。

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其后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

B.“惠王患之”與“無敵國外患”(《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與“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兩句中的“茍”字含義相同。

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兩句中的“畢”字含義不同。

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敝”字含義相同。

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含義不同。

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國土”的意思,和現(xiàn)在漢語的“土壤”含義不同。

D.“廣從六里”與“約從離衡”《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楚王大說”與“秦伯說”(《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不傷一人”與“何傷乎?”(《侍坐》)兩句中的“傷”字含義相同。

C.“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而絕江河”(《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

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含義不同。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楚王不聽”與“聽臣微志”(《陳情表》)兩句中的“聽”字含義相同。

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含義相同。

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

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弭口無言”與“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諫厲王弭謗》)兩句中的“弭”字含義相同。

B.“以待吾事”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兩句中的“以”字含義不同。

C.“張儀反”與“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列子?湯問》)兩句中的“反”字含義相同。

D.“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與“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因”字含

義不同。

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兩句中的“因”字含義相同。

B.“乃出見使者”與“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同。

C.“楚兵大敗于杜陵”與“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左傳》)兩句中的“大敗”含義

不同。

D.“夫秦所以重王者”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之子》)兩句中的“夫”字含義不同。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齊、楚之交善”中的“之”為助詞,處在主謂之間,不譯,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中的“之”用法相同。

B.“不毅得商于之田”中的“不轂”是先秦諸侯之長的謙稱,與《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

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中的“不毅”含義相同。

C.“秦所以重王者”與“權,然后知輕重”(《孟子?梁惠王上》)兩句中“重”的含義不同。

D.“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兩句中“先”的含義不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張儀”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

B.“子為寡人慮之”中的“慮”為“考慮”之意,與《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

“慮”含義相同。

C.“今齊王之罪甚厚”與“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韓非子?五蠹》)兩句中的“罪”字含義相同。

D.“而大國與之歡”與“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琵琶行》)兩句中的“歡”字含義不

相同。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若此”中的“若”是假設連詞,翻譯為“如果”,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

鄰”中的“若”含義不同。

B.“則是北弱齊”與“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如孀妻弱子”(《列子?湯問》)兩句中的“弱”字含

義相同。

C.“私商于之地以為利”與“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私”字

含義不同。

D.“子獨不賀”與“今夜解州月,閨中只獨看"(《月夜》)兩句中的''獨"字含義不同。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必受欺于張儀”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兩句中的“于”字含義不同。

B.“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與“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兩句中的“于”字含義不同。

C.“乃出見使者曰"與“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兩句中的“乃”字含義相同。

D.“廣從六里”與“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xiāng)偶書》)兩句中的“從”字含義不同。

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欲興師伐秦”與“遙襟俯暢,逸興遺飛”(《滕王閣序》)兩句中的“興”字含義不同。

B.“伐秦,非計也”與“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兩句中的“計”字含義不同。

C.“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與“秦無亡矢遺鏤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相同。

D.“遂舉兵伐秦”與“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兩句中的“舉”字含義相同。

1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A.“秦與齊合”與“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

B.“遂舉兵伐秦”與“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jīng)?秦風?無衣》)兩句中的“兵”字含

義相同。

C.“計失于陳軫”與“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滕王閣序》)兩句中的“失”字含義不同。

D.“過聽于張儀”與“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史記?魏公子列傳》)兩句中的“過”字含

義不同。

【參考答案】

1.【答案】A【解析】A.“約車”的“約”是“拴套、準備”之意,“與諸將約”的“約”是“約定”之意,二者含義不同。

說法錯誤。B.“宣言”是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作文告的“宣言”是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

開表態(tài)以進行的宣傳號召,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C.“孤國”中的“孤”是孤單、孤立的意思;《赤壁賦》“泣孤舟之

整婦”的“孤”字是孤單之意,二者含義相同。說法正確。D.“陰合”的“陰”是私下、暗中的意思,《岳陽樓記》“朝

暉夕陰”的“陰”字指陰晦的氣象,二者含義不同。說法正確。

2.【答案】C【解析】C項,前者為介詞,“替”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演奏”的意思;A項,前者是“攻下”的意思,其

賓語是處所,后者是“得到”的意思,其賓語是人物(由余);B項,前者是指示代詞“那”的意思,后者是人稱代詞“他

們”;D項,“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詞作狀語”。

3.【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擔心”的意思;A項,前者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

志,后者是“者”字結構中的代詞,代指人;B項,前者是形容詞“眾”“多”的意思,后者是兼詞“之于”的意思;D項,

前者是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

4.【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動詞“憂慮”的意思,后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A項,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

是“夸耀”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詞“全,都”的意思,后者是“完結”的意思。

5.【答案】A【解析】A項,前者是形容詞“破敗”的意思,后者是“使……破敗”的意思;B項,前者是“認為”的意思,

后者是“用……做”"把……做成”的意思;C項,前者是“國土”“國家”的意思,后者是“土地”的意思;D項,都同

“縱”。

6.【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傷害”的意思,后者是“妨得”的意思;A項,都通“悅”,高興;C項,前者是“斷

絕”的意思,后者是“橫渡”的意思;D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

7.【答案】A【解析】A項,前者是“聽從”的意思,后者是“允許”“滿足”的意思;B項,前者是形容詞“好,完美”

的意思,后者是動詞“與……交好”的意思:C項,都是語氣副詞,表祈使,可譯為“還是”“可要”;D項,前者是介詞

“和”“跟”的意思,后者是動詞“親附”“結交”的意思。

8.【答案】A【解析】A項,前者是“閉”的意思,“弭口”即閉口;后者是“禁止”“消除”的意思,“弭謗”即“禁止

非議”“消除誹謗”。B項。前者是目的連詞“來”;后者是介詞“因為”;C項,二者都通“返”,都是“返回”的意思;

D項,前者是副詞“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介詞“由,通過”的意思。

9.【答案】B【解析】B項二者都是“接見”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介詞“趁機”的意思;C項,前者是“慘重的失敗”

的意思;后者是“戰(zhàn)勝,使失敗”的意思,二者最大區(qū)別是:后者“大敗”后有賓語“之”,所以是使動用法;D項,前者

是句首發(fā)語詞;后者與“子”合稱“夫子”,表示對年長而學問好的人的尊稱。

10.【答案】A【解析】A項,前者為結構助詞“的”,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翻譯為“齊楚的交情”;后者為助詞,處在

主謂之間,不譯。B項,二者都是謙稱之詞,含義相同。C項,前者是“重視”的意思,后者是“重量大”“比重大”的意

思;D項,前者是形容詞,“先于秦”的省略;后者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先”即“把……放在前面”。

11.【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名詞“罪惡”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懲罰、治罪”的意思。A項描述正確;B項正確,

后者也是動詞“考慮”的意思;D項,前者是動詞“交好,交善”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歡樂、快樂”的意思。

12.【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削弱”“使衰弱”的意思;后者是“年幼、年少”的意思。A項,前者假設連詞,后

者是動詞“像”“好像”的意思。C項,前者是動詞“占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私下、偷偷地”的意思。D項,前者是副

詞“唯獨”“只有”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獨自”的意思。

13.【答案】A【解析】A項,二者都是介詞,表被動。B項前者是介詞“從”“到”的意思,后者是介詞“對、對于”的意思。

C項,二者都是副詞“才”的意思。D項,前者通“縱”,“長、豎”的意思;后者是介詞“從”“自”的意思。

14.【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興起、興”的意思;后者是“殺盡”的意思。A項,前者是動詞“派遣、發(fā)動”的意

思;后者是名詞“興致、情趣”的意思。B項,前者是名詞“好計策、計謀”的意思;后者是動詞“商議,謀劃”的意思。C

項,二者都是“損失、丟失”的意思。

15.【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軍隊”的意思;后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