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命題要求_第1頁
初中語文命題要求_第2頁
初中語文命題要求_第3頁
初中語文命題要求_第4頁
初中語文命題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語文

一、命題指導思想

1.以《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jù),全面、科

學地考查學生初中階段的語文學業(yè)水平。

2.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xiàn)義務(wù)教育的性質(zhì)。

3.推進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

發(fā)展思維,提高審美情趣,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4.建立科學的初中語文評價體系,全面、科學地評價初中生的語

文素養(yǎng)。

二、考試范圍

1.七至九年級人教版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

2.與教材內(nèi)容難度相當?shù)恼n外現(xiàn)代文和淺易的課外古詩文。

3.《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一優(yōu)秀詩文背

誦推薦篇目(7——9年級)”

4.《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二關(guān)于課外讀

物的建議”

三、考試內(nèi)容及要求

㈠積累與運用

1.字詞

?正確識記課文中重要詞語的字音。

?準確辨析課文中重要詞語的字形并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識別并糾正生活中常見的錯別字。

?準確理解和運用常見的重要詞語(包括成語)。

?書寫規(guī)范、整潔,盡可能美觀。

2.句子

?辨別并修改具體語境中的語病。

?在具體情境中簡明、連貫、得體地進行語言表達。

3.文學常識及名著閱讀

?正確識記教材和名著閱讀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

中的重要人物。?根據(jù)提供的信息推斷相關(guān)作品的作者、名稱和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內(nèi)容,并進行簡要評價。

?由具體的閱讀材料進行拓展,聯(lián)系相關(guān)作品展開分析,提出自己

的見解和看法。

4.古詩文默寫

準確識記、理解并運用《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

一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7——9年級)”的具體內(nèi)容。

5.綜合性學習

根據(jù)提供的具體材料,按照要求進行分析,展開探究,提出看法,

發(fā)表見解。㈡古詩文閱讀

1.古詩文閱讀材料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

2.解釋和辨析古詩文中常用文言實詞的意思,掌握常見的一詞多

義、通假、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

3.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通順地翻譯文言句子。

4.把握古詩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對人物及事件進行簡要評價。

5.從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兩方面初步賞析《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

(2011年版)》“附錄一優(yōu)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7——9年級)”推薦

的古詩詞。

㈢現(xiàn)代文閱讀

1.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以課外為主。

2.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

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

3.準確提取、篩選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4.準確理解并解釋重要詞句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5.掌握記敘、議論、抒情、說明和描寫等主要表達方式并理解其

作用。

6.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賞析作品中生動、優(yōu)美、含義深刻的語言。

7.簡要評價文章的內(nèi)容、語言和寫法。

8.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或相關(guān)資料針對文中某一問題進行探究并發(fā)表獨

到的見解。㈣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推斷、想象并進行適當?shù)难a充。

㈣作文

1.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一篇規(guī)范的記敘文、簡單的議論文、簡單的

說明文和一般的應(yīng)用文。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體

驗和真切感受。寫記敘文,做到內(nèi)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

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yīng)

用文。

3.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安排合理的行文順序,詳略得當?shù)厝∩?/p>

材料,語言通順,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鼓勵創(chuàng)新,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精神世界;鼓勵合理的運用

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鼓勵語言流暢優(yōu)美,生動形象。

5.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卷面整潔。

注意:試卷考查內(nèi)容不考慮知識的覆蓋面。

四、考試形式、試卷結(jié)構(gòu)及分值分配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40分??荚嚂r間為150

分鐘。

2.題型:選擇題、修改題、填空題、簡答題和作文。以主觀題為

主,適當增加探究性試題和開放性試題的比重。

3.試卷結(jié)構(gòu)及分值分配:

?積累與運用(25分左右)

?古詩文閱讀(20分左右,包括文言文閱讀和古詩詞賞析)

?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左右,兩篇現(xiàn)代文閱讀,兼顧記敘、議論、

說明和抒情類文章)

?寫作(65分,含書寫分5分)

?試卷的總題量不超過25題。

4.試題難度:

試題的總體難度擬控制在0-65-0-70o

五、附錄

1.課內(nèi)現(xiàn)代文重要篇目:

《秋天的懷念》《我的老師》《春》《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

《看云是天氣》《皇帝的新裝》《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最后一課》

《社戲》《貓》《阿長與山海經(jīng)》《背影》《老王》《中國石拱橋》《蘇

州園林》《大自然的語言》《藤野先生》《我的母親》《海燕》《云南

的歌會》《端午的鴨蛋》《沁園春雪》《敬業(yè)與樂業(yè)》《故鄉(xiāng)》《我的

叔叔于勒》《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范進中舉》《孔乙己》《變色

龍》《威尼斯商人》

2.課內(nèi)文言文重要篇目:

?全部精讀文言文篇目。

?略讀文言文篇目:《核舟記》《大道之行也》《湖心亭看雪》《五

柳先生傳》《馬說》《滿井游記》《隆中對》《出師表》《愚公移山》

六、題型示例

【題例一】古詩文默寫。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觀滄?!罚?/p>

?感時花濺淚,。(杜甫《春望》)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diào)歌頭》)

?,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杜牧《泊秦淮》)

?孔子所說的“,”體現(xiàn)了推己及人、為人著想的道德情懷,因此

被鐫刻于聯(lián)合國總部,作為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黃金法則。

【答案】?星漢燦爛?恨別鳥驚心?人有悲歡離合?枯藤老樹

昏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后庭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古詩文默寫以填空為主,記憶與理解型默寫相結(jié)合,涵蓋

了詩、詞、曲、文,相對穩(wěn)定。題目重在考查學生的古詩文積累情況和

記憶水平,選材著眼于名篇名句。考查的具體內(nèi)容,既重視文采,又重

視思想,在強調(diào)語言經(jīng)典積累的同時,也突出了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

為避免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只背誦個別名句的弊端,要考查相對完整的

詩(詞、曲、文)內(nèi)容。

【題例二】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角(juW)逐褻牘(du)重蹈覆轍(zha)滿載(zai)而歸....

B.愜(qia)意斑斕(lan)咬文嚼(j送o)字心無旁鷲(wfi)....

C.教誨(hui)剽(bi5o)悍毛骨悚(s6ng)然相得益彰(zhMg)....

D.追溯(sil)焦灼(zhu6)粗制爛(匕n)造高屋建甑(ling)....

【答案】B(A.牘一瀆載zai—z區(qū)iC.剽biao一piaoD.爛一濫)

【解析】“正確識記并辨析重要詞語的字音、字形”是考點之一,考

查的重點是讀準語音,辨析字形。選擇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

高而又容易讀錯、寫錯的詞語。課本中雖然出現(xiàn),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見

的生僻字一般不作為命題的材料。字音的考查,側(cè)重于多音字(如:角、

載、嚼)和生活中常見的誤讀字(如:票IJ、甑、灼);字形的考查,側(cè)

重于同音字(如:牘一瀆,瀾一斕,爛一濫)和形近字(如:塑一溯,

悔—誨),引導學生在識記的基礎(chǔ)上理解并運用。

【題例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生長在荒漠中的依米花,默默無聞,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

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那是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占盡人世間所有的色彩。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兩天后就會隨母株一起枯萎,開花就意味著

它生命的終結(jié)。開花的植物對水分的()很大。但依米花沒有根系,

只有一條主根,孤獨地蜿蜒盤曲著鉆入地底深處,尋找有水的地方,那

需要幸運和頑強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時間在沙漠里尋

找水源,然后一點點()養(yǎng)分,在完成蓿蕾所需要的全部養(yǎng)分后,它

開花了!在它最美麗的時候,因耗盡了所有的養(yǎng)分而凋零。

世界上的萬物都有燦爛一回的時候,這是上蒼賜給它們的權(quán)利。

人生的道路有幾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樣勇往直前的歲月真是太少

了。用一生定要美麗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堅持,每個人都會比現(xiàn)在做得

更好!

?請為文中的括號處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

備選詞語:需求要求積淀積聚

?選文中畫線句有語病,請修改。

?發(fā)揮想象,在選文中的橫線處寫幾句描寫依米花的話。(不超過

20個字)

【答案】?需求積聚?在最美麗的時候,它因耗盡了自己的所有的

養(yǎng)分而凋零。(它在最美麗的時候,因耗盡了自己的所有的養(yǎng)分而凋零)

?示例:它的花瓣兒呈蓮葉狀兒,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與大

地上空的毒日爭艷。

【解析】這是徐州市多年以來一直堅持使用的特色題型。注重在具

體的語境中對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綜合性考查以及語言運用的能力,題型靈

活多樣,綜合性強。語段的選擇強調(diào)情境的真實性,充分考慮到背景材

料的價值觀因素和語文考查的知識點、能力點等要素,有利于科學地、

多角度地設(shè)題,同時也注意到了價值觀的因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價值觀。題目設(shè)置只考查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運用,不涉及閱讀能力

的考查。具體設(shè)題上包括:詞語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斷修改,語境中

的語言表達。表面上考的是基礎(chǔ)知識,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能力素養(yǎng)。注意

考查的科學性與多角度。例如第?題,同樣是詞語的辨析使用,“需求”

與“要求,,考查的是詞義差異問題,而“積淀”與“積聚”考查的是詞性區(qū)別

問題。再如病句修改題,其考查的側(cè)重點是病句中“成分殘缺”的類型。

前兩題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和落實基礎(chǔ)知識。第(3)小題是請學生根據(jù)

語境,發(fā)揮想象補寫一句話,這種考法,更多是從對上文的理解與銜接

方面來考慮,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既可以考查學生的語感,又能考查到

學生的應(yīng)變能力。

【題例四】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以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動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為主人公。

這些寓言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后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

蘊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水滸》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鏈式結(jié)構(gòu):第四十回以前先講述單

個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發(fā)展到水泊梁山大聚義,七十回之后則寫

他們歸順朝廷、走向失敗。這使小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頭緒眾多卻線索分明。

C.《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幾篇

追憶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選自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

拾》。

D.《曹劌論戰(zhàn)》《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分別

選自《左傳》《史記》《戰(zhàn)國策》和《三國志》。這幾部書既是史學名

著,又是文學名著,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回答問題。

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

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fā)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

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臉上永遠紅撲撲的,特別亮的是額骨與右耳之

間一塊不小的疤——小時候在樹下睡覺,被驢啃了一口。

請寫出文段中的“他”是誰并簡要分析此段描寫的作用。

【答案】?C(《社戲》是小說,不是散文,也非出自《朝花夕拾》

一書。)

?祥子通過對祥子外貌(肖像)的描寫,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樸

可愛、體格健壯、充滿生氣、出身平凡等特點,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學生名著閱讀和文學常識的掌握情況。名著閱讀涉及

到初中階段規(guī)定必讀的三部名著:《伊索寓言》《水滸》《駱駝祥子》;

文學常識考點依然出自教材,考查了魯迅作品以及幾篇經(jīng)典的史書選

文,覆蓋面廣,綜合性強,以引導師生全面地閱讀學習名著經(jīng)典。

設(shè)題的角度比較全面。如選擇題四個選項,分別指向內(nèi)容主旨、結(jié)

構(gòu)形式、文學體裁、作品出處等知識點。簡析題則涉及作品辨識及寫法

分析,考查學生的細節(jié)閱讀情況及感悟體會。既要有比較豐富的積累,

又要有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由此可見,在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和積

累文學常識時,不可滿足于一般性了解,必須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作品,

要對作品有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認識。例如,要能夠由具體的閱讀材料

進行拓展,能聯(lián)系相關(guān)作品展開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題例五】請你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對下面提出的問

題展開探究。

4月23日,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定下的,世界閱讀日;之所

以選擇這個日子,是為了紀念在這天出生或逝世的塞萬提斯、莎士比亞

這樣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們,閱讀可能是又一面臨,消亡’的事

物,盡管現(xiàn)在閱讀物和閱讀形式空前多樣。調(diào)查顯示,目前,全國人

均每天讀書時間不足15分鐘;只有5.6%的國民知道身邊有閱讀活動或

閱讀節(jié),有74.4%的國民表示身邊沒有閱讀活動或閱讀節(jié),另有20.0%

的國民表示不知道身邊是否舉辦過閱讀活動;65.5%的國民希望當?shù)赜?/p>

關(guān)部門舉辦閱讀活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人均每年購書量不到5冊,國民閱讀率

連年下降,每年有超過一半的識字成人一本書也沒讀過。而700萬人口

的以色列卻有100萬人擁有借書證。

問題:如何改變我國國民的閱讀現(xiàn)狀?請你提出幾條建議。(至少

寫出三條)

【答案】①政府要加大讀書場所的建設(shè)和開放的力度。②圖書出版

發(fā)行部門要創(chuàng)作更多的更好的讀物,將讀者重新引回書本面前。③學校、

家庭都要注重創(chuàng)設(shè)讀書氛圍,培養(yǎng)個人良好的讀書習慣。④設(shè)立閱讀日

或讀書節(jié),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

⑤設(shè)立農(nóng)家書屋、社區(qū)書屋,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閱讀場所,更好的

閱讀條件。

【解析】材料探究題屬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考查范疇,要求學生能

夠依據(jù)所提供的具體語言材料,按照要求進行分析,展開探究,發(fā)表見

解,提出看法,并準確地進行語言表達,能夠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語文綜合

素養(yǎng)。

選取的探究材料,關(guān)注了情況堪憂的國民閱讀現(xiàn)狀,既與語文學科

密切相關(guān),便于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篩選、概括、表達等語文能力,

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jié)合,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還引導學生反思個人閱

讀行為,關(guān)注社會閱讀問題,非常有意義。

此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對文后提出的問

題展開探究。一方面強調(diào)了答題時要“有所本”,即充分利用所給的語言

材料,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留有了思考的空間,“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有利

于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

【題例六】閱讀下列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

定矣,余孥一小舟,擁羹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

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

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

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

慶①,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

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

王②夢中初遇洛神③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④,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

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誓帖子。至十九日,石警兄弟

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昭慶:指西湖北岸的昭慶寺。②東阿王:曹植。③洛神:

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之美有極其驚艷的描寫。④凈寺:

即西湖南岸的凈慈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上下一白?從武林門而西?即棹小舟入湖?取道,”,石徑塘而

歸????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湖中人鳥聲俱絕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①才一舉頭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C.①草草領(lǐng)略,未及遍賞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誓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4.下面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

A.“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

湖的冷寂。”則已心飛湖上也”中的“飛”字,寫出了一個初游西湖者目奪

神搖的內(nèi)心激蕩,遙見塔影凌空,便自心飛神越。

B.寫賞雪,卻寫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只是為了突出西湖

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則是突出了“山”“湖”“好友”

齊聚的喜悅。

C.“癡”字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

性格。“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一句寫出了作者對山水的癡

迷。

D.“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天空、云層、山巒、

湖水渾然一體,舉目皆白的景象?!吧缴缍?,花光如頰,溫風如酒,

波紋如綾”連用四個比喻,寥寥數(shù)筆,寫出了撲面而來的西湖美景。

【答案】

1.?全?往西走(向西去)?就,便(立即,馬上)?回去(回

來)

2.D(得到A.①消失②絕妙的,到極點的B.①抬起②發(fā)動C.①

來得及②和)

3.?湖中哪能還有這樣的人?。ㄏ氩坏胶羞€會有這樣的人?。?/p>

?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ú灰f相公您

癡迷,還有像您一樣癡迷于此的人啊?。?/p>

?這時候想要用一句話描寫(眼前美景)卻無法做到,大概就像是

曹植夢中初次遇到洛神時(那種驚艷的感覺吧)。

4.B(寫湖心亭上與金陵人同飲,主要表達幸逢知己之樂。)

【解析】

1、本題采用了課內(nèi)外短文對比閱讀的考查方式。課內(nèi)短文為《湖

心亭看雪》,課外選文是袁宏道的《初至西湖記》。二者皆為晚明山水

小品的代表性作品,獨抒性靈,凝練雋永,活潑靈動,極富美感。語言

相對淺顯,但經(jīng)典而深刻,能很好地展示文言文的內(nèi)涵之美、語言之美,

用作閱讀材料十分恰當。

2、題量為4題,分值為16分。設(shè)題除考查應(yīng)掌握的古漢語知識外,

還檢測了文章整體閱讀能力和精神意蘊理解能力。重在引導師生掌握閱

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夯實基礎(chǔ)知識,增加古詩文課外閱讀量,提高文

言素養(yǎng)。

3、命題時注意課內(nèi)外內(nèi)容相結(jié)合。如第二小題,涉及到課外選文

及五篇課內(nèi)篇目。

而課外選文,考查的關(guān)鍵詞語大都是課內(nèi)學過的,如“西”字的解釋

即見于“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西通巴蜀”(《隆中

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點前后聯(lián)系起來。由考查點來看,今年明

顯加大了對課外內(nèi)容的檢測比重。

4、第一、二兩道題的考查要點均為理解詞義,分別采用主觀題、

客觀題的形式,要求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辨析和解釋常用實詞的意義和用

法,掌握常見的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知識。雖然涉及到課外篇目,但

大都是課內(nèi)出現(xiàn)過的,如“得”字,即參見“一狼得骨止”(《狼》)一句。

第三道題考查句子的理解與翻譯能力,翻譯時既要注意實詞、虛詞的意

義與用法,還要注意句式的特點。如“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一句,必

須緊扣住“欲”、“下”、“得”等關(guān)鍵字翻譯。第四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

容、主題情感、重點字詞等方面的理解、分析和感悟的能力,雖然采用

客觀題的形式,但仍然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

【題例七】古詩詞鑒賞。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1.對上面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是詩人的自問自答,用樸實的語

言道出“心遠”的生活真諦。詩人因為遠離官場和俗世,心志高遠,所以

覺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靜的。

B.“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寫出了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jīng)意

間與南山美景相遇的隨意與自然,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苦悶、寂寞的心境,

自然真切。

C.“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了傍晚時分,山上的氣

象愈發(fā)美好,在這從容而渾然的暮色里,飛鳥一群群地結(jié)伴而還,作者

從中悟出了返璞歸真的人生真諦。陶詩的自然意趣就寄托在對飛鳥的吟

詠之中。

D.結(jié)尾兩句抒發(fā)感情,是對全篇的總結(jié)?!罢妗奔慈说淖匀槐拘裕巴?/p>

言”是指本想說明白,卻又不可言傳。其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

衷喜愛和無限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