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1頁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2頁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3頁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4頁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一.選擇題(共10題,共20分)1.以下是固態(tài)水的是(

)。A.露B.雨C.冰2.關于熱傳遞的說法,正確的是(

)。A.要想端起剛盛好的熱湯,可以用抹布墊著手B.能隔熱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熱,是因為它們不會傳遞熱C.湯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裝飾作用3.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產(chǎn)生熱對流現(xiàn)象的是(

)。A.固體B.液體C.氣體4.地震來臨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站在陽臺上大聲呼救B.乘坐電梯下樓C.躲到廁所保護好頭部5.人體(

)在不受大腦控制的情況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A.會B.不會C.無法判斷6.通過(

)現(xiàn)象無法推測地球內(nèi)部結構。A.地震B(yǎng).火山C.地熱D.雷電7.露和霜的不同之處(

)。A.露是固體,霜是液體B.露是液體,霜是固體C.露白天形成,霜夜晚形成8.當我們的耳朵聽到上課鈴聲的刺激后,我們做出的正常反應應該是(

)。A.心情變得很好B.馬上停在原地C.迅速往教室跑去9.如圖所示,玩“快速抓尺子”的游戲,反應越快的同學抓住尺子時,手上方尺子(

)。A.越短B.越長C.幾乎沒有長度10.研究地表變遷的重要證據(jù)是(

)。A.地層中的化石B.猜測C.做實驗二.填空題(共10題,共54分)1.大腦雖然只占體重的2.5%,卻消耗著身體(

)%的能量和(

)%的氧氣。2.像燃著的蠟燭那樣,能發(fā)光的物體叫作(

),光是沿著(

)傳播的。3.人的(

)負責各種認知和思維活動,還負責管理人的情緒和運動。4.電燈可以自己發(fā)光,像這樣的物體我們稱之為(

);像這樣的物體還有(

)、(

)等。5.早晨陽光明媚,小歐知道太陽是地球最大的(

)光源。小鷗覺得頭發(fā)都被太陽曬熱了,這種熱傳遞的方式是(

)。6.三原色光中任意兩種色光等量相加,會出現(xiàn)另一種色光的(

)色光。7.(

)由冰水混合物組成,由雨滴與溫度低于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jié)出現(xiàn)的一種災害性天氣。8.地殼主要由(

)、(

)和變質(zhì)巖三大類巖石構成。9.地球表面的主要陸地地形有(

)、(

)、(

)、高原、丘陵等。10.不同物體的傳熱(

)不一樣。容易傳熱的物體叫(

),一般是(

)材料制成的,如(

)、(

)、(

)等;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

),如(

)、(

)、(

)等。三.判斷題(共10題,共20分)1.我們看見的霧、露、霜、雪、雨都是液態(tài)的水。(

)2.光腳站在瓷磚、地板、地毯上的感覺都是一樣的。(

)3.熱傳導時,熱可以從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也可以從溫度較低處傳到溫度較高處。(

)4.在烈日下操場的單杠會熱的發(fā)燙,是因為發(fā)生了熱對流。(

)5.溫度、風、水等對地表形態(tài)的改變比較緩慢。(

)6.所有的光都是自然光。(

)7.長期不吃早飯不會影響我們的大腦。(

)8.冬季,人們把新栽樹的樹干用塑料薄膜和草繩包起來,主要是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幫助樹苗保溫、抵御嚴寒。(

)9.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會發(fā)光,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要看物體是自己發(fā)光還是因為有其他發(fā)光體存在而發(fā)光。(

)10.節(jié)氣“霜降”這一天一定會出現(xiàn)霜。(

)四.連線題(共1題,共12分)1.將下列生活現(xiàn)象與對應的光的性質(zhì)連起來。透過樹林的陽光七彩泡泡看見水里的魚

光的反射水中倒影倒映在江中的橋

光的折射雨后彩虹一葉障目

光的直線傳播圣火采集手影游戲

猴子撈月

鑿壁偷光

杯弓蛇影五.簡答題(共6題,共24分)1.都說不能拿雞蛋去碰石頭,這說明石頭是堅硬無比的,可為什么一些巨大的巖石最后會變成細小的沙子和泥土呢?2.“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請從科學的角度解釋這句話。3.請列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面鏡。(至少列舉三個)4.廚房中的鏟子、漏勺、炒瓢的手柄通常用什么材料制作?為什么要選用這樣的材料?5.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6.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六.綜合題(共3題,共38分)1.人造霧實驗過程:①往量筒內(nèi)倒入適量溫水,放入點燃的線香。②移走線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觀察量筒內(nèi)的現(xiàn)象。③用冷水代替溫水,重復,再觀察量筒內(nèi)的現(xiàn)象。(1)放入線香的目的:(

)。(2)用冰袋的目的:(

)。2.小明想通過實驗探究露和霜的形成原因。1.他先在杯中放入碎冰,在杯下墊一塊濕毛巾,然后將冷水倒入碎冰中,并測量冰水的溫度。在杯下墊一塊濕毛巾,是為了(

)A.降低水的溫度 B.增加空氣中水汽含量 C.防止杯子打滑2.過一段時間,觀察杯子的外壁,發(fā)現(xiàn)杯子的外壁出現(xiàn)小水珠,這是因為(

)。A.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B.下雨了 C.碎冰蒸發(fā)了3.小旭向冰水中加了些鹽,是為了(

)4.過一會兒再觀察杯子外壁,發(fā)現(xiàn)杯子外壁出現(xiàn)(

),將杯子中的冰水倒掉,過一會兒杯壁上的(

)變成了(

),說明(

)是水的固體形式。5.通過實驗,小明知道了在天氣晴朗的夜晚,當溫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會在草木或其他物體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

)。當夜晚的氣溫急劇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氣會在物體表面凝結成冰晶,這就是(

)。3.熱傳遞實驗。為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小明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臺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然后用酒精燈給鐵絲的一端加熱(如圖)。1.在加熱鐵絲的過程中,圖中所示的四根火柴的掉落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該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熱總是從_____________的地方傳到_____________的地方。3.在加熱鐵絲的過程中,兩個鐵架臺之間的這段鐵絲的長度____________。(填“變短”“變長”或“不變”)4.如果把圖中的鐵絲換成同樣粗細的銅絲,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火柴掉落的情況是(

)。A.火柴掉落的順序會發(fā)生改變B.火柴掉落的時間會發(fā)生改變C.火柴掉落的時間和順序都會發(fā)生改變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A3.A4.C5.A6.D7.B8.C9.B10.A二.填空題1.

20;252.光源;直線3.大腦4.光源;螢火蟲;太陽5.自然;熱輻射6.互補7.凍雨8.巖漿巖;沉積巖(順序可調(diào)換)9.平原;山地;盆地10.能力;熱的良導體;金屬;銅;鐵;鋁;熱的不良導體;塑料;木頭;陶瓷三.判斷題1.×2.×3.×4.×5.√6.×7.×8.√9.√10.×四.連線題1.五.簡答題1.風化侵蝕原因造成的。2.“有雨山戴帽,無雨半山腰?!笔且痪錃庀笾V語,主要描述的是雨和云的關系。3.潛望鏡、梳妝鏡、穿衣鏡、練功房里的鏡子4.要點:通常用木頭或塑料制成手柄。木制或塑料手柄是熱的不良導體,不易傳熱,以免燙傷。5.能夠長大,會繁殖,需要食物,會死亡。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