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1157-2009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13-T1157-2009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13-T1157-2009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13-T1157-2009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13-T1157-2009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05DB13

口卜

、竺T丬﹄

iPi月省地方標準

DB13/T1157-2009

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2009-11-24發(fā)布2010-11-24實施

河北省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13/T1157-2009

火炬樹育苗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火炬樹(Rhustyphina)的苗圃地選擇、播種育苗、分蘗育苗、根插育苗、苗木管理、

病蟲害防治和一苗木出圃等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T.R北省火炬樹苗木生產(chǎn)。

2苗圃地選擇

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光照充足且有灌溉和排水條件的壤土或沙壤土為育苗地。

3育苗

3.1播種育苗

3.1.1種子貯藏

火炬樹種子小,千粒重8g,..9g,種皮上附有絨毛和臘質(zhì)。秋季種子成熟后及時采收果穗,暴曬脫

粒,用磚搓去絨毛,袋內(nèi)干藏。

3.1.2苗床準備

在向陽排水好的地方建高床,千旱區(qū)宜用低床,施足基肥,每667m2用腐熟有機肥2000kg-3000kg.

高床高出地面15cm-25cm,床面寬1.Om-1.5m,床面長6m-8m為宜,苗床間設30cm-40cm寬的

步道。低床低于地埂15cm,寬0.9m-1.0m,床面長及步道要求同高床,在下游處設排水口,在整地或播種

前要對土壤進行消毒。

3.1.3浸種催芽

用70℃的溫水浸種,攪拌到不燙手為_I卜,放置8h,撈出后與2倍的細沙混拌置溫床中催芽,保持

20??C,大翻動2-3次,有一半種子裂嘴露自播種。

3.1.4播種

3.1.4.1播種時間

一般春季,當日平均溫度達15℃左右即可播種,以“谷雨”節(jié)前后最為適宜。播種時間最好選在

陰大播種。播前灌足底水,待水滲干后開溝條播,行距30cm,覆土0.5cm左右,種子播后壓實,使其與

土壤充分接觸,要適當噴水,保持土壤濕潤。

3.1.4.2播種量

-1i#667m'播種M為3.5kg-5kg.

3.1.5播種后的管理

巧d-20d左右苗出齊?;鹁鏄溆酌鐙赡郏袟l件時,可在南側面插樹枝或秸桿遮蔭。

3.1.5.1澆水和施肥

苗高3cm'5cm時,可灌第一水,以后每隔10d澆水1次。生長季追肥2次,以尿素為主,,5kg-7.5

kg/667M-,結合澆水進行。從8月底以后停一I卜澆水、施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促進停長。

3.1.5.2間苗、補苗和定苗

苗高3cm左右時((3片~4片真葉)進行間苗補苗,進行2次一3次,當苗高10cm時定苗,株行距為30

cmx30cm.

3.1.5.3松土除草

DB13/T1157-2009

幼苗出齊后根據(jù)一壤板結和雜草情況,及時松土、除草。

3.1.5.4移栽

一般應在深秋落葉后至第二年春季發(fā)芽前進行。栽時要求截干移植,距地表8cm-10cm處平剪,

剪口‘阝1cm處留有好芽,移栽前修剪過長和劈裂的根系,栽時要求一苗正、根舒,栽后及時澆水,確保

栽植成活。

3.2根插育苗

3.2.,根條置備

利用出圃或移栽時剪下的粗度在0.5以上的根,剪取10cm左右作插穗。

3.2.2種條處理

將剪好的根條,浸入15^-20℃水中24h,備扦插,如短時間不插,應埋于冷涼濕砂中。

3.2.3起壟

地表施優(yōu)質(zhì)十糞,每667m,撒施3000kg。翻地20cm,摟平地面。用畜犁或拖拉機起寬60cm,

高20cm的大壟,壓平垅尖。

3.2.4插根

在做好的壟上采用粗棍插孔,然后把根條插進孔內(nèi),再覆土?;蛟诩鹤龊玫腁.上開溝兩行,溝深20

cm,行距30cm,然后將根段按30cm間距,隨插隨理,插后根段頂部覆2cm-4cm薄土。

3.2.5根插后管理

3.2.5.1水分管理

根插后為防止地表干裂,要經(jīng)常噴水保持濕潤。

3.2.5.2土壤管理

當新稍長達5cmj時,及時中耕除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3.2.5.3追肥

幼苗期采用葉面噴肥,可噴施0.3%一0.5%的磷酸二氫鉀或0.01%的噴施寶3次一5次。后期進

行土壤追肥2次,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銨或復合肥,每667m2施肥量30kg-40kg,結合澆水進行。

3.2.5.4抹芽

苗木生一長過程中,要及時除去樹干上及基部的萌芽,以促進主干更好發(fā)育。

3.2.5.5移栽

方法同3.1.5.4.

3.3分蘗育苗

3.3.1根孽苗的采集

將二年生以上的火炬樹周圍的根蘗苗崛起,進行移植。

3.3.2根蘗苗的栽植管理

管理方法同3.2.5.2,3.2.5.3,3.2.5.4,3.2.5.50

4移栽后的管理

幼苗生長過程中,保持土千通直生長,去除側枝,當土干高度達到2.5m時,上端不必剪除分枝,

促其旱日形成樹冠。

5病蟲害防治

火炬樹一般不發(fā)生病害,蟲害主要有:袋蛾、金龜子、霜大蛾、雙齒綠刺蛾等。

DB13/T1157-2009

5.1深翻土壤,消滅越冬蟲源,減少次年的危害基數(shù)。

5.2X光燈誘殺,利用害蟲成蟲的趨光性誘殺成蟲。

5.3藥劑防治:幼蟲期噴施25%滅幼脲3號2500倍或3%高滲苯氧威3000倍等。

6苗木出圃

一年四季均可進行。秋季落葉后至翌春發(fā)芽前,可裸根出圃;生長季帶葉出圃,苗木要重剪,不留

帶n一}?¤枝干,并且要帶土坨,土坨直徑為苗木地徑8倍一10倍,土坨要用草繩、蒲包進行包裹,裝運過

程中注意不要損壞土坨,一苗木按一定數(shù)量捆成捆包扎。

6

0

0

DB13/T1157-2009

月ij青

本標準由河北省林業(yè)局提出。

本標準土要起草單位:河北省林學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劉寶素、勒愛榮、杜紅梅、胡運彩、李瑞平、王敏、張煒、曹淑云、耿新杰、

張迎然。

DB13/T1161.2—2016

表1(續(xù))

行業(yè)

行業(yè)名稱產(chǎn)品名稱定額單位考核值準入值備注

代碼

2.750.77≥300MW,循環(huán)水冷

3.000.88<300MW,循環(huán)水冷

0.540.12≥300MW,直流冷卻

0.790.19<300MW,直流冷卻

火力發(fā)電0.630.15≥300MW,空冷

考核值為

0.950.23<300MW,空冷

m3/MW·h,準

D441電力生產(chǎn)2.140.75≥600MW,循環(huán)水冷

入值為

m3/s·GW0.530.13≥600MW,空冷

0.460.11≥600MW,直冷

余熱發(fā)電1.310.59

生物質(zhì)發(fā)電1.441.17

垃圾發(fā)電1.461.19

供熱m3/GJ0.37—

供熱水%0.50.5以供熱水量為計算基礎

14.5(制冷)12.1(制冷)適用于歌劇院、影劇院、圖書館、候車大

M3/m2.月

熱力生產(chǎn)和7.2(制熱)6.0(制熱)廳、大型醫(yī)院的中央空調(diào)

D443

供應8.2(制冷)7.0(制冷)適用于辦公場所、學校、中小醫(yī)院的中央

水源熱泵32

M/m.月

5.1(制熱)4.3(制熱)空調(diào)

M3/m2.月4.053.15適用于居民住宅地板取暖

太陽能單晶硅

M3/萬片38.030.0最小生產(chǎn)單位片

m3/m21.0現(xiàn)澆(含臨時用水)

磚混

m3/m20.30商品混凝土

m3/m21.5現(xiàn)澆(含臨時用水)

框架

E470房屋建筑m3/m20.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