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本概念易錯考點及例題剖析
考點1:分子式與化合價
例題1、某元素R硝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該元素相同價態(tài)的硫酸鹽的相對
分子質量為n,則該元素的可能化合價是()
A、(m-n)/14B、(n-m)/14
C、(2m-n)/28D、(n-2m)/28
[錯誤解答]假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則硝酸鹽化學式為R(N0.),,硫酸鹽化學式
為Rz(SO』),。根據(jù)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
質量分別為R+62x、2R+96x,結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依次為m、
n,可推知k值為(2m-n)/28,答案為C。
[錯誤原因]沒有考慮該元素化合價為偶數(shù)的情況。當x為偶數(shù)時,硫酸鹽的化學
式應該是R(S0」)“2。
[正確解答]假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若x為奇數(shù),則硝酸鹽化學式為R(N0.,)-
硫酸鹽的化學式為先(SOJ)x。則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
為R+62x、2R+96x,結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依次為m、n,可推
知x值為(2m-n)/28,答案為C;當x為偶數(shù)時,則硝酸鹽的化學式為R(N0$)
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SO,)“2。則該元素的硝酸鹽、硫酸鹽的相對分子質量分
別為R+62x、R+48x,結合題目給出的兩種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依次為m、n,可
推知x值為(m-n)/14,正確答案為A、C.
考點2:酸堿鹽氧化物等基本概念
例題2、有一種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稱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兩種價態(tài),
則這種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I。B、I2O5C、L0,D、L0,
[錯誤解答]選A。根據(jù)I呈現(xiàn)的價態(tài)和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的原則帶入試算,可知
選項A符合題意。
[錯解原因]忽視題目中“碘酸碘”的信息,或者無法從氯酸鉀中將“氯酸根”
的表示遷移過來。
[正確解答]根據(jù)氯酸鉀的化學式可知,氯酸根為C10J,進而推知碘酸根的表示
式為10/,其對應的I的化合價為+5;由于碘酸碘中碘的化合價為+3、+5兩種價
態(tài),因此陽離子的化合價為+3價。根據(jù)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的原則,該化合物的
化學式為I(103)3,即I。。
正確選項為D。
例題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②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
物;③硝酸和氫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④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舊化學鍵
斷裂、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
A、都正確B、①②④C、③④D、①②
[錯誤解答]選民1)由于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因此,只有一種元
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2)CO”S02.P。等非金屬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
物,因此“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說法正確;3)硝酸是強氧化性
的酸,沒有還原性;而氫硫酸是強還原性的酸,沒有氧化性;4)有新物質生成
是化學反應的表現(xiàn),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是化學反應的本質。因此選項B正確。
[錯解原因]片面地理解化學概念和有關物質的性質。
[正確解答](1)同素異形現(xiàn)象,如仇和0$、紅磷和白磷等,都屬于氧和磷的兩
種同素異形體。當①和①或紅磷和白磷混合在一起時,雖然只有一種元素,但
卻組成了混合物。(2)雖然大部分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屬氧化物,但有些金屬氧
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如Mn。、CrOs等;(3)雖然硝酸是強氧化性酸、氫硫酸
是強還原性酸,但由于兩種酸都不穩(wěn)定,自身分解時,既體現(xiàn)氧化性,又體現(xiàn)還
原性;4)舊化學鍵斷裂、新化學鍵形成就是化學反應的實質。因此本題的正
確選項為C.
例題4、下列說法可以實現(xiàn)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堿發(fā)生反應
②弱酸與鹽溶液反應可以生成強酸
③發(fā)生復分解反應,但產(chǎn)物既沒有水生成,也沒有沉淀和氣體生成
④兩種酸溶液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⑤有單質參加的反應,但該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⑥兩種氧化物發(fā)生反應有氣體生成
A.①②③④⑤⑥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③④⑤⑥D.只有②④⑤
[錯誤解答]選B、D。
[錯誤原因]對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條件的理解還停留在初中水平以及對氧化物的分
類還不夠理解全面。
[正確解答]①酸性氧化物定義②掌握特例硫酸銅溶液與硫化氫氣體反應③復分
解反應發(fā)生條件是生成難電離難溶和揮發(fā)性物質。如醋酸鈉和鹽酸反應④亞硫
酸和氫硫酸反應⑤氧化還原反應特征是化合價發(fā)生變化,有單質參加但化合價不
變化的有如臭氧與氧氣的互變⑥如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等反應所以選A
考點3:元素相對原子質量
例題5、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為m,中子數(shù)為n,則下列論斷說法中正
確的是()
A、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這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C、若碳原子的質量為Wg,此原子的質量為(m+n)g
D、核內中子數(shù)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總質量
[錯誤解答]選民
[錯解原因]對原子的質量數(shù)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認識產(chǎn)生混淆,而且對相對原
子質量的認識
停留在初中化學的認識之中。
[正確解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各種同位素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因此
它不能由某種同位素原子相對原子質量或質量數(shù)來確定;雖然某種同位素的質量
數(shù)與其相對原子質量十分接近,但它并不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因此正確選項為Ao
考點4:質量守恒定律
例題6、反應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爾質量之比為22:9,當1.6gX與
Y完全反應后,生成4.4gR,則在此反應中Y和M的質量之比為()
A、16:9B、23:9C、32:9D、46:9
[錯誤解答]m(M)=4.4gx/22=1.8gm(Y)=4.4+1.8-1.6=4.6go所以m(Y)
/m(M)=4.6g/l.8g=23/9,選B
[錯解原因]錯誤地把R與M的摩爾質量之比當作質量之比計算。
[正確解答]因為M與R摩爾質量之比為22:9,則在反應中R和M的質量之比為
22:18,于是算出當生成4.4gR的同時就會產(chǎn)生3.6gM,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得
出消耗1.6gX時,消耗Y為(4.4+3.6-1.6)g,即6.4g。因此兩者的質量之比
為6.4g:3.6g,即16:9。答案為A.
考點5: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例題7、設N,、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標準狀況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與C02的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
數(shù)為NA
B.在標準狀況下,此個H20分子所占體積為22.4L
C.常溫常壓下,活潑金屬從鹽酸中置換出lmolh發(fā)生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
D.常溫常壓下,28g氮氣含有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0N、
[誤分析]題易錯選D項。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學考慮了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時,
只注意到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而忽略了內層電子數(shù)為2,從而得出錯誤結論。
[正確解答]標準狀況下,lmol任何氣體所占體積都約為22.4L。因為決定它們體
積大小的因素是氣體分子間的距離,而不是分子本身體積的大小。因此對于混合
氣體,此結論也一定成立(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能自發(fā)反應,而導致反應前后
氣體分子數(shù)不等除外如:NO和a)。所以在標準狀況下lmol混合氣體所占體
積也是22.4L反過來在標準狀況下每22.4L氣體所含分子數(shù)就一定是N-A項
正確。
在標準狀況下HQ并不是氣態(tài)。而對于液體或固體物質來說,決定它們體積
的因素是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粒子,其本身大小不同,體積也就不同。在標準
狀況下,lmol的HQ的體積不是22.4L.B項不正確。
物質的量和質量都是與溫度、壓強無關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說,lmol物
質在任何溫度下,所含粒子數(shù)都仍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條件是該物質在此溫度下
能存在且不發(fā)生反應)因此當+1價的氫被活潑金屬還原成。價的氫時,只要有
lmol出生成,就必然轉移2moi電子,即轉移電子總數(shù)為2N,(不管是標況還是常
壓)。C正確。
氮原子核外有7個電子,氮氣分子核外有14個電子。則lmolN?含有的核外
電子數(shù)就是14N,.D項不正確。
[答案]正確選項為A、C
例題8、用兒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5℃時,pH=13的l.OLBa(0H),溶液中含有的數(shù)目為0.2兒
B.標準狀況下,2.24LC1,與過量稀NaOH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shù)為0.24
C.室溫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目為1.54
D.1molC50H62分子中含有共價鍵的數(shù)目為92N.
[錯誤解答]AB
[錯誤原因]對PH的概念未理解透徹,對CL與NaOH溶液反應的電子轉移不清
或想當然
[正確解答]C
考點6:氧化還原基本概念規(guī)律
例題8、標準狀況下,往100mL0.2mol/L的FeBn溶液中通入一定體積的CL,
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有50%的B「被氧化。則通入的氯氣的體積是多少?
[錯誤分析]由于2Br-+Cl2=Br2+2C1,根據(jù)題意,有50%的被氧化,即有
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氣的體積為0.224L。導致錯誤的原因是忽略離子
還原性強弱(Fe“>B「)。
[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比較Fe"、的還原項強弱比較。同一種氧化劑與
不同的還原劑反應時先與還原性較強的反應。由于Fe-還原性比B「強,因此CL
先氧化Fe“,再氧化因此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應該是:Fe“先被完全氧化,然
后BI再被氧化50%.
[答案]消耗的氯氣的體積為0.448L。
例題9、在一定條件下,R0「和r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如下:R0L+6I+6H'=R
+3I2+3H20
(1)R0「中R元素的化合價是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
[錯誤分析]錯誤答案(1)R的化合價為6-n;(2)R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錯誤原
因(1)沒有注意到R0,”帶電核,而只注意到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
的事實;(2)錯誤在于求出R的化合價為+5后,認為+5價為該元素的最高正價,
從而推斷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5。
[正確解答](1)根據(jù)離子反應電荷守恒思想,可以推斷反應前的離子所帶電核
總數(shù)為T(因為反應后離子所帶電核總數(shù)為T).又因為「與H*離子所帶電核總
數(shù)為之和為0,因此RO,”所帶電核數(shù)為T,因此n=l。于是可以推斷RO3"中R
的化合價為+5;(2)由于R-只帶一個單位負電核,說明R原子只能得到一個電
子。因此R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
[答案]+5、7
例題10、E是氧化性最強的非金屬單質,在加熱的條件下,物質的量相同的F2
(氣體)跟燒堿完全反應,生成NaF、M0和另一種氣體,該氣體是下列中的()
A、H2B、HFC、0F2D、O2
[錯誤解答]選D。由于R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2+2H2O=4HF+O21.當已與
氫氧化鈉作用,可以看作F?先與水作用,然后產(chǎn)物HF繼續(xù)與氫氧化鈉反應:
HF+NaOH=NaF+H£,綜合考慮兩個反應,得到產(chǎn)物為NaF、HQ、02.故選D。還有
部分同學因對OF?不熟悉而不敢作出選擇。
[錯誤原因]沒有注意反應條件一一加熱,對艮與水反應的知識做簡單遷移,而
且沒有注意到反應國與NaOH的物質的量問題。
[正確解答]根據(jù)題意,反應過程中已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且已知反
應中有產(chǎn)物NaF、HQ。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立即可以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F2+2NaOH=2NaF+2H2O+OF21,因此本題正確選項為(C)0F2o
例題11、銅與lmol/L的硝酸反應,如果硝酸根的濃度下降0.2mol/L,則溶液中
的c(I)同時下降()
A.0.2mol/LB.0.4mol/LC.0.6mol/LD.0.8mol/L
[錯誤解答]假設溶液的體積為IL。因為硝酸根離子濃度下降了0.2mol/L,因此
反應中有0.2mol的硝酸參加反應。由于硝酸中H*與NOJ之比為1:1,因此消耗
的H’的物質的量為0.2mol,下降的濃度為0.2mol/L.
[錯解原因]誤把被氧化的硝酸當作參與反應的硝酸.
[正確解答]由于硝酸被還原生成NO,因此硝酸根離子濃度會減小.根硝酸與銅反
應的離子方程式:3Cu+8H+2NOC=3Cu2+2N0+4HQ反應中消耗的硝酸根離子與
氫離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4.因此正確選項為D(0.8mol/L).或者:由于硝
酸根離子轉化為NO,在轉化過程中,每個NO,失去了兩個0,與4個H+結合轉化
為因此當硝酸根離子濃度減小時,的濃度減小
H20O0.2mol/LH'0.8mol/L.
例題12、取17.4gMnO?固體粉末與一定體積的濃鹽酸(含溶質0.4mol)共熱
制取氯氣(假設HC1揮發(fā)損失不計),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MnO,作催化劑B、鹽酸未完全反應
C、參加反應的鹽酸有一半被氧化D、反應產(chǎn)生2.24L氯氣(標況)
[錯誤解答]選C、D。根據(jù)該反應中量的關系:MnO2一一4HC1可知,該反應中MnO?
過量,因此HC1完全反應。又因該反應中只有一半的HC1作還原劑(另一半為起
到酸的作用),因此參加反應的鹽酸有一半被氧化(0.2mol),得到2.24L的氯
氣。
[錯誤原因]靜態(tài)考慮反應問題,忽略鹽酸濃度變化引起還原性變化的事實。
[正確解答]隨反應的進行,鹽酸的濃度逐漸減小,對應的還原性逐漸減弱,直至
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被停止。因此該反應過程中,雖然MnOz過量,鹽酸也不可
能完全反應,同樣的,收集到的氣體也不可能是2.24L但是不論如何,參與反
應的鹽酸一定有一半被氧化(對應的量一定少于0.2mol),因此正確選項為C。
注:許多物質的氧化(還原)性會受濃度變化的影響,并在一些具體的反應中表
現(xiàn)出來。例如,濃硫酸具有氧化性,在加熱的條件下與銅能夠發(fā)生反應,隨反應
的進行,硫酸濃度變小,氧化性逐漸減弱,最終反應將停止;若參加反應的金屬
為Zn等活潑金屬,則當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轉化為稀硫酸)時,又會有用產(chǎn)
生。又如,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銅反應生成NO2,隨反應進行,濃度減小,
氧化性將有所減弱。當濃度減小到一定程度,反應產(chǎn)物變?yōu)镹O。在解此類問題
時,必須要打破常規(guī),“動態(tài)”地考慮反應進行問題。這類問題也常在化學計算
中出現(xiàn)。
考點7:歸中和歧化反應分析
例題13、在KC10s+6HCl=KCl+3cl2+3HQ反應中,當生成0.5molCL時,氧化產(chǎn)物
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6:1B.5:1C.1:3D.1:5
[錯誤分析]由于反應過程中KClOs得到6個電子被還原,而HC1失去一個電子被
氧化,因此,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1,選擇A;或者由于反
應過程中KClOs得到電子還原為KC1(還原產(chǎn)物),而HC1失去電子被氧化CL
(氧化產(chǎn)物),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得到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
3,選擇C
[正確解答]由于該反應屬于歸中反應,反應機理為:KC10,中C1得到5個電子轉
化為CL(被還原)同樣的HC1中的C1失去一個電子轉化為CL(被氧化),反
應中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均為Cl2,且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
氧化劑得電子數(shù)和還原劑失去電子數(shù)之比,即5:1.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例題14、在反應11P+15CUS04+24H20=5CU3P+6H3PO、+151m中,每摩爾CuSO,能氧
化P的物質的量為()
A.1/5molB.2/5molC.3/5molD.11/5mol
[錯誤分析]選民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15molCuSO」生成6moiH3PO4,所以
ImolCuS04生成2/5mol113Po,錯解原因沒有注意到生成物中的H3P沒有一半是P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生成的
[正確解答]本題中的還原劑是P,而氧化劑是P和CuSO,。由于反應過程中Cu從
+2降為+1,因此反應中共得到15moi的電子;而做還原劑的P在反應中從。升
至+5價,因此lmolP得到5moi電子.因此15moicuSO』在反應中氧化3moi的P,
即每摩爾硫酸銅能夠氧化0.2mol的P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A.
考點8:膠體性質
例題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qū)別是當一束光線通過膠體時可出現(xiàn)一條光亮的通路,溶
液則沒有此現(xiàn)象。
B.制備Fe(OH)$膠體的方法是將飽和氯化鐵溶液加熱煮沸
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膠體
D.滲析是鑒別溶液和膠體最簡便的方法
[錯誤分析]對膠體和溶液的本質區(qū)別是粒子的大小認識不清,而錯誤的認為丁達
爾現(xiàn)象是它們的本質區(qū)別。
[正確解答]可以利用丁達爾現(xiàn)象鑒別溶液和膠體,但這不是它們的本質區(qū)別,A
項錯誤。制備
Fe(OH)3膠體的方法是將飽和氯化鐵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變成紅褐色。所以
B錯誤。滲析主要用于溶液和膠體的分離和提純,如要鑒別最簡單餓方法是利用
丁達爾現(xiàn)象進行鑒別。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例題16、氫氧化鐵膠體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產(chǎn)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A稀硫
酸B酒精C飽和硫酸鈉溶液D磷酸鈉溶液
[錯誤解答]D
[錯誤原因]未理解膠體的形成和凝聚條件
[正確解答]是因為氫氧化鐵膠體粒子吸收周圍的鐵離子。氫氧化鐵吸附鐵離子
以后帶正電,這樣氫氧化鐵膠體的微粒都帶有正電荷而相互排斥而不易聚集在一
起形成重力大的沉淀(先這樣理解)加入硫酸以后開始硫酸的量不多,但是帶有
負電的硫酸根立刻中和帶有正電的氫氧化鐵膠粒,使之發(fā)生聚沉(就是說氫氧化
鐵膠體微粒彼此都不帶電,然后容易聚集在一起形成重力大的分子)形成沉淀。
再加入硫酸的時候就是中和反應了。選A
考點9:反應熱概念
例題1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101kPa時,1molC與適量0?反應生成ImolCO時,放出110.5kJ熱
量,則C的燃燒熱為110.5kJ/mol
B.在101kPa時,1molHz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H?燃
燒熱為-285.8KJ/mol
C.鑒定HC1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時,每次實驗均應測量3個溫度,即鹽酸起始
溫度、NaOH起始溫度和反應后終止溫
D.在稀溶液中:H+(aq)+0液(aq)=H20(1);AH=-57.3KJ/mol,若將含
0.SmolHzSO”的濃硫酸與含l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等于57.3KJ
[錯誤分析]本題有的同學對燃燒熱、中和熱的概念搞不清容易誤選B或者C
[正確解答]燃燒熱:在101kPa時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
所放出的熱量。
中和熱:在稔浮液中,強酸和強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Imol水時的反應熱。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化學基本理論易錯考點及例題剖析
考點1:原子結構
例1、下列離子中,所帶電荷數(shù)與該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等的是
A.Al3+B.Mg/C.Be2+D.H+
[錯誤解答]AD
[錯誤原因]未把離子的電荷數(shù)與核電荷數(shù)等概念理解清楚
[正確解答]A
考點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應用
例2、X、Y、Z、W四種主族元素,若X的陽離子與Y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
結構;W的陽離子的氧化性強于等電荷數(shù)的X陽離子的氧化性;Z陰離子半徑大
于等電荷數(shù)的Y的陰離子半徑,則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ZXYWB.WXYZC.XYZWD.ZYXW
[錯誤解答]BC
[錯誤原因]離子的氧化性強弱與該原子還原性強弱關系,電荷數(shù)與原子最外層電
子數(shù)與主族序數(shù)之間的關系未理解透徹
[正確解答]A
例3、下列關于鋸(Sr,核電核數(shù)為38)的單質(密度為2.50g/cm3),一定錯
誤的是()
A、顆粒狀的單質鋸投入水中,劇烈反應,生成大量的氣體并引起氣體燃燒和輕
微爆炸
B、顆粒狀的單質錮與稀硫酸反應,反應現(xiàn)象不如鈉和水反應那么劇烈
C、鋸在純氧中點燃可燃燒,燃燒生產(chǎn)的產(chǎn)物投入水中可以放出氣體
D、錮在純凈氮氣中可以燃燒,燃燒產(chǎn)物投入水中可以放出氣體
[錯誤解答]Bo綜合考慮金屬活動順序和同主族元素金屬活動遞變性關系,可
以推知Sr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根據(jù)主族元素遞變關系有:Sr>Ca;根據(jù)金屬活
動性關系有:Ca>Na)o因此可以把鈉、鉀與水、與酸反應的知識遷移過來解題。
由于與水反應的實質為與H+的反應,而鋸比鈣活潑、酸中的H+比水中的大,
因此錮與酸反應必然鈉比與水反應更為劇烈。故B錯誤。
[錯誤原因]忽略Sr的硫酸鹽的性質(SrSCU不溶與水)
[正確解答]Ao
根據(jù)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可以推知,硫酸鍋的溶解性應該很小
(介于硫酸鈣微溶和硫酸鋼不溶之間),由于硫酸錮的難溶,因此硫酸與鋼反應
生成的產(chǎn)物覆蓋在錮的表面,阻礙兩者反應的進行,減緩了反應速率。因此B
的敘述是正確的。而選項A,銀投入水中,反應當然會劇烈進行,但是由于鋸的
密度比水大,沉于水中,因此不可能看到和鉀與水反應的相同的現(xiàn)象(鉀浮于水
面,反應劇烈,產(chǎn)生的熱量將引起氣體燃燒和輕微爆炸)
例4、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類化合物往往在結構和性質上很相似。化合物PHH
是一種白色晶體,下列對PHH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B、加熱時PRI可以分解,而且有顏色變化
C、它可以跟NaOH反應D、它可由PH3和HI化合而成
[錯誤解答]選A、B。根據(jù)題目信息,PH4I的結構和性質和NH4cl一樣,而NH4cl
是一種離子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會分解為NE和HC1,也可以有NH3和HC1
反應得到NHK1;且NH4cl會和堿反應。
[錯誤原因]機械簡單地遷移。在注重共性的同時,忽略差異性一面。
[正確解答]分析同“錯誤解答”。應該注意的是,PHH分解生成P%和HLHI在
加熱條件下會分解生成H2和有顏色的b(注意: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
HC1不容易分解)。因此B是正確的。本題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考點3: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例5、下列各組給定原子序數(shù)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數(shù)之比為1:1穩(wěn)定化合物
的是()
A.3和17B.1和8C.1和6D.7和12
[錯誤解答]C
[錯誤原因]只在無機物中思考,未想到有機物
[正確解答]D
例6、下列各物質中按熔點由低到高排列正確的是
A.。2LHgB.CO2KC1SiO2C.NaKRbD.SiCNaClS02
[錯誤解答]AC
[錯誤原因]未理解晶體的類型及同一類型晶體和不同類型晶體熔點大小的判斷
依據(jù)。
[正確解答]B
考點4:離子方程式書寫
例7、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2+3+
A.向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Fe+Cl2=Fe+2Cl
B.三氯化鐵溶液跟過量氨水反應:Fe"+3NH3.HQ=Fe(0H)33+3NH;
C.碳酸氫鈣溶液跟稀硝酸反應:Ca(HC03)2+2H*=Ca"+2H20+2C0zt
D.氯氣通入冷的氫氧化鈉溶液中:2CL+20H=3C1=CIO3+H2O
[錯誤分析]寫離子方程式時,只注意原子守恒,如A選項。對物質間的反應條件
把握不好,D項中Ch與冷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和NaClO,Cl?與熱的NaOH
溶液反應才生成NaCl和NaC103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B。
[正確解答]A項電荷不守恒;C項實質上是萬與HCCV的反應;D項不符合反應事
實。
例8、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在稀氨水中通入過量CO2:NH3-H2O+CO2=NH4+HCO3-
2+
B.少量SO2通入Ca(C10)2溶液中:SO2+H2O+Ca+2ClO=CaSO3I+2HC1O
+2+
C.用稀HNO3溶液FeS固體:FeS+2H=Fe+H2St
2++2
D.氫氧化鈣溶液與等物質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OH+H+SO4=CaSO4I
+處0
[錯誤解答]B
[錯誤原因]未考慮有CaSCh還原性HC1O有氧化性不能共存
[正確解答]A
考點5:離子共存
例9、、在水電離出的C(H+)=10''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K\Na\HCO3、ClB.K\A102\Br、Cl
C.Na\Cl、NO八SO?D.Al"、NH?\Cl、S0/
[錯誤分析]選B、C。因為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O"mol/L所以C(OH)=lmol/L
為強堿溶液,故B也正確。因不能掌握水電離的影響因素而錯選B。
[正確解答]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mol/L,是一種類型題,等效于A1
與該溶液反應放出氫氣。實際上由水電離出的C(JT)=l()Mmol/L,是水的電離受
到了抑制,情況是加酸或加堿都可以造成水的電離受到了抑制,因此B選項中
A102在酸性條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該題選項正確的只有C(注意另條件可能)。
[答案]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
例10、、在水電離出的C(H+)=1014moi/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
A.K\Na+、HCO3\Cl-B.K>A1O2\Br\Cf
22
C.Na\Cl\NO3\SO4'D.A產(chǎn)、NI^、Cl\SO4'
[錯誤解答]選B、C。因為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10-,4mol/L所以C(OH)=1mol/L
為強堿溶液,故B也正確
[錯解原因]因不能掌握水電離的影響因素而錯選。
[正確解答]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尸10」4mo1/L,是一種類型題,等效于A1與
該溶液反應放出氫氣。實際上由水電離出的C(H+尸10"4moi/LL,是水的電離受
到了抑制,情況是加酸或加堿都可以造成水的電離受到了抑制,因此B選項中
A1O2-在酸性條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該題選項正確的只有C(注意另條件可
能)。
考點6: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例11、、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氫鉀溶液呈酸性。在0.1mol/LKHC2C>4溶液中,
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_2
A.C(K)+C(H)=C(HC2O4)+C(OH)+C(C2O4')
_21
B.C(HC2O4)+C(C2O4)=0.1mol-L'
2
C.C(C2O4-)>C(H2C2O4)
+-2-
D.C(K)=C(H2C2O4)+C(HC2O4)+C(C2O4)
[錯誤解答]選A、D
[錯解原因]選A者,對HC2O4-電離與水解大小程度沒能根據(jù)題干分析清楚。
[正確解答]B、D
掌握酸式根離子的電離水解關系
掌握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質子守恒;
考點7:鹽的水解規(guī)律
例12、中和一定量的某醋酸溶液時,消耗氫氧化鈉mg。如果先向該醋酸溶液中
加入少量的醋酸鈉,然后再用氫氧化鈉中和,此時可消耗氫氧化鈉ng。則m與
n的關系為()
A、m>nB、m<nC、m=nD、無法確定
[錯誤解答]選A。因為醋酸鈉水解呈堿性,所以當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醋
酸鈉后,相當于加入了堿。此時再用氫氧化鈉中和酸溶液時,消耗的氫氧化鈉的
量就會減少,因此選A。
[錯解原因]對中和反應的實質和水解知識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
[正確解答]因為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反應生成鹽和水的過程,其實質為H+
+0H-=H20o當往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鈉,并不會影響原來醋酸所能夠電離出來
的H+的總物質的量,因此不會影響中和反應消耗堿的量。正確選項為C。
例13、已知0.1mol-L-l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NazA、NaHA兩溶液中,離子種類不相同
B.在溶質物質的量相等的Na?A、NaHA兩溶液中,陰離子總數(shù)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
[錯誤解答]ABO
[錯誤原因]用電離平衡和鹽類水解平衡理論知識分析離子關系的能力弱
[正確解答]根據(jù)題給條件可判斷,H2A的第一級電離就較弱,屬于弱酸。所以
在NazA、NaHA溶液中由于水解和電離,兩溶液中所含離子種類數(shù)肯定相同。
在Na2A溶液中,由于A?-水解,陰離子總數(shù)增加,在NaHA溶液中由于HA水
解陰離子總數(shù)要不變,所以兩溶液中陰離子總數(shù)前者多。任何溶液中,陽離子所
帶正電荷總數(shù)跟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shù)必定相等。所以,在Na2A溶液中H+濃度
小于OH離子濃度。綜上所述選項C正確
考點8:電解規(guī)律
例14、、用惰性電極電解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向所得的
溶液中加入O.lmolCu(OH)2后恰好恢復到電解前的濃度和PH。則電解過程中轉
移的電子數(shù)為()
A、0.ImolB、0.2molC、0.3molD、0.4mol
[錯誤解答]選B。由于電解后加入0.ImolCu(0H)2,恰好恢復到電解前,而
0.ImolCu(0H)2中含0.ImolCu",即反應過程中有0.ImolCu2+被還原,因此電
解過程中共有0.2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錯誤原因]對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沒有深入的掌握,而且忽略了題目中加入的
物質為Cu(OH)2。
[正確解答]電解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方程式為:2CuSO,+2H2O整:2Cu
+2H2so.?+02t
從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因此,電解前后只有銅和氧的改變,電解后加入CuO
就可以使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但本題提示加入Cu(0H)2后溶液恢復原來狀態(tài),
說明電解過程中不僅硫酸銅被電解,而且有水被電解(因為硫酸銅被電解完全)。
0.ImolCu(0H)2可以可以看作是0.Imol的CuO和0.ImolH20,因此電解過程
中有0.Imol的硫酸銅和0.Imol的水被電解。因此本題正確選項為Do
例15、用質量均為100g的Cu作電極電解AgNOs溶液,電解一段時間后,兩電
極質量相差28g,此時兩電極質量分別是()
A.陽極93.6g,陰極121.6gB.陽極100g,陰極128.0g
C.陽極91.0g,陰極119.0gD.陽極86.0g,陰極114.0g
[錯誤解答]選B、D
[錯解原因]選B者,沒有注意活性陽極Cu作了陽極,其必然要溶解;選D者,
想當然認為Cu自己的溶解和放電如同精煉銅,原理不清。
[正確解答]電極的質量相差28g,即陽極減少的質量與陰極增加的質量之和為
28g,所以若為ImolCu,質量差為2X108+64=280g/mol,現(xiàn)在質量量差為
28g,所以反應Cu是0.Imol,
100-0.1X64=93.6g,另一端為121.6g,選A.
考點9:化學平衡狀態(tài)
例16、可逆反應凡+3比一*2NH3的正、逆反應速率可用各反應物或生成物濃
度的變化來表示。下列各關系中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A.3V正(N2)=丫正(上)B.V11;,(N2)=丫逆(NH:J
C.2V正(上)=3v逆(NH3)D.v正(岫)=3v逆(%)
[錯誤解答]AD
[錯誤原因]化學反應平衡標志V11;=V逆包含兩方面的意義未理解透徹,速率之比
等于系數(shù)之比不仔細。
[正確解答]C
例17、1將固體NHH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NH4l(s)-NH3(g)+HI(g);②2HI(g)=H2(g)+l2(g)。達到平衡時,c(H2)=
OSmolL〕c(HI)=4mol?L1則此溫度下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為()
A.9B.16C.20D.25
[錯誤解答]D
[錯誤原因]未理解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應是平衡時生成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
乘積除以反應物濃度的系數(shù)次方的乘積
[正確解答]C
考點10:化學反應的方向
例18:下列過程是非自發(fā)的是
A.水由高處向低處流B.天然氣的燃燒
C.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D.室溫下水結成冰
[錯誤解答]B
[錯誤原因]對自發(fā)反應概念的"條件”理解未透徹.
[正確解答]D
考點1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例19、25℃時,重水(D20)的離子積為1.6x10*,也可用PH值一樣的定義來規(guī)
定其酸堿度:PD=Tg[D+],下列有關PD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中性D20的pD=7②在1LD.0中,溶解0.OlmolNaOD,其pD值為12③
1L0.01mol/L的DC1的重水溶液,PD=2④在100mL0.25mol/LDC1的重水溶液
中,加入50mL0.2mol/LNaOD的重水溶液,反應后溶液的pD=l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錯誤解答]選D。用上0、NaOH、HC1來替代題目中的D?。、NaOD、DC1,并結合水
的離子積常數(shù)、中和反應和PH等知識來推斷:因為常溫下中性溶液的PH=7,
因此中性D20的pD=7;0.Olmol/LNaOH溶液的pH=12,對應濃度的NaOD的pD=12;
0.Olmol/L的HC1的pH=2,對應的0.Olmol/L的DC1的pD=2;100mL0.25mol/L
HC1與50mL0.2mol/LNaOH中和,中和后溶液的PH=1,因此對應的100mL
0.25mol/LDC1和50mL0.2mol/LNaOD中和后溶液的PD=1
[錯誤原因]簡單機械遷移;忽視重水和普通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值的差異。
[正確解答]1)由于重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為1.6x10「因此重水中[D[=4X10-8,對
應的PD=7.6,故敘述①錯;2)在0.Olmol/LNaOD溶液溶液中,[0D]=0.01mol/L,
根據(jù)重水離子積常數(shù),可推知M]=L6xl(Tmol/L,PD值不等于12,故②敘述錯;
3)在OOlmol/L的DC1的重水溶液,ED+]=O.01mol/L,因此PD=2,③的敘述正
確;4)根據(jù)中和反應量的關系,100mL0.25mol/LDC1和50mL0.2mol/LNaOD
中和后溶液有0.Imol/L的DC1過量,因此對應溶液的PD=1,④的敘述也正確。
綜上所述,正確選項為B。
例20、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是:
+
H2A=H+HA^11++人2一回答下歹1」問題:
⑴請判斷H2A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理由是。
[錯誤解答]弱電解質理由是第二步是可逆的
[錯誤原因]對強弱電解質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正確解答]強電解質;因為H2A的第一步電離是完全的
考點12:溶液的酸堿性
例21:在室溫下,將pH=3的酸和pH=ll的堿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小于7。則該酸和堿的組合可以是()
A、硝酸和氫氧化鈉B、鹽酸和氨水
C、硫酸和氫氧化鉀D、醋酸和氫氧化鋼
[錯解]因為鹽酸與氨水反應生成鹽酸筱,醋酸錠屬于強酸弱堿鹽,在水溶液
中會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PH<7o所以本題選項為B。
[錯解原因]忽略強弱電解質電離問題。沒有注意到在該題設條件下,只有在
強酸和強堿時,酸堿才能恰好中和。
[正確解答]若對應的酸堿均為強電解質,則溶液混合后恰好呈中性。因此,
選項A、C被排除。若酸為弱酸而堿為強堿(或酸為強酸而堿為弱堿),由
于弱電解質部分電離,因此,弱酸(或弱堿)的濃度遠遠大于103moi/L,
即弱酸(或弱堿)的濃度遠遠大于堿(或酸)的濃度,等體積混合時,酸(或
堿)過量,因此溶液顯酸(或堿)性。因此,正確選項為D。
考點13:沉淀溶解平衡
例22、把Ca(0H)2放入蒸儲水,一段時間后達到如下平衡:Ca(0H)2(固體)=
Ca2++2O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給溶液加熱,溶液的PH升高
B.恒溫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晶體,則其中Ca(OH)2的固體增多
D.向溶液中加入Na2c。3溶液,則其中Ca(0H)2的固體增多
[錯誤解答]AB
[錯誤原因]不清楚Ca(0H)2(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趨勢,及飽和溶液是
該溫度時最大濃度理解不透徹。
[正確解答]C
考點14:晶體結構
例23、最近發(fā)現(xiàn)一種由鈦原子和碳原子構成的氣態(tài)團簇分子,如右圖所示。頂
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鈦原子,棱的中心和體心的原子是碳原子,它的化學式是—0
團簇分子
TiC
[錯誤解答]該物質的化學式為Ti4c4或TiC
[錯解原因]忽略指定的結構為“氣態(tài)團簇分子“,把它按常規(guī)的"晶胞''處理。
[正確解答]由于該結構為“氣態(tài)團簇分子”,給出的結構就是一個"完整''的分子,
因此結構中的每個原子都是構成分子的一部分。由于該“氣態(tài)團簇分子''結構含有
14個Ti和13個C,于是該物質的化學式為Th4G3。
化學基本理論易錯題糾錯訓練
1、元素R的最高價含氧酸的化學式為HnR(k-2,則在氣態(tài)氫化物中,R元素的化
合價為
A、12-3nB、3n-12C、3n-10D、6-3n
2、A、B、C、D、E是同周期的五種元素,A和B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呈堿
性,且堿性B>A;C和D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且酸性C>D;五種元
素所形成的簡單離子中,E的離子半徑最小,則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
是
A、CDEABB、ECDABC、BAEDCD、BADGE
3、有人認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A族的氫元素,也可以放在VHA族,下列能
支持這種觀點的是
+
A、HFB、NaHC、H30D、H202
4、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判斷,其中錯誤的是
A、被(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兩性
B、碳(At)為有色固體,HAt不穩(wěn)定;AgAt感光性很強,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
酸
C、硫酸鋸(SrSO)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
D、硒化氫(HaSe)是無色、有毒、比硫化氫穩(wěn)定的氣體
5、X元素的陽離子和Y元素的陰離子的電子層結構與氨原子相同,下列敘述正
確的是
A、X的原子序數(shù)比Y小B、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Y大
C、X的原子半徑比Y大D、X元素的最高正價比Y小
6、X、Y、Z為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核內無中子,Y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
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兩倍,Z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這三種元素可能組
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X2YZ②X2YZ3③X2YZ2@X2Y2Z4⑤X3YZ"⑥XYZs
A、①②③④B、②C、②④D、②⑤⑥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非極性分子中一定不含極性鍵
B、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非極性分子中
C、離子晶體中一定含有離子鍵
D、分子晶體中一定含有共價鍵
8、關于氫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每一個水分子內含有兩個氫鍵
B、DNA中的堿基互補配對是通過氫鍵實現(xiàn)的
C、冰、水、水蒸氣中都存在氫鍵
D、水是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化合物,這是由于氫鍵所致
9、有關晶體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晶體中分子間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穩(wěn)定
B、原子晶體中共價鍵越強,熔點越高
C、冰熔化時水分子中共價鍵發(fā)生斷裂
D、氯化鈉熔化時離子鍵未被破壞
10、2003年IUPAC(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推薦原子序數(shù)為110的元素的符
號為Ds,以紀念該元素的發(fā)現(xiàn)地(Darmstadt德國)。下列關于Ds的說法不無砸
的是
A、Ds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為7B、Ds是超鈾元素
C、Ds原子的質量數(shù)110D、Ds為金屬元素
11、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和ImolB發(fā)生反應:2A(g)+B(g)kqxC(g),
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為3%;若維持容器的容積和溫度不變,按起始物質
的量A:0.6moKB:0.3mol;C:1.4mol充入容器,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
仍為3%,則x的值可能為
A、2B、3C、4D、無法判斷
12、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恒壓反應容器中,反應2A(g)、、B(g)+2C(g)
達到平衡時,A、B和C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2moi和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
不變,對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質的量作如下調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減半B、均加倍C、均增加ImolD、均減少Imol
13、下列敘述,能肯定判斷某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的是
A、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改變B、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含量改變
C、正、逆反應速率改變D、反應物的轉化率改變
14、將1.OmolCO和1.Omol水蒸氣充入固定容積的反應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
CO(g)+H2O(g)、"C02(g)+H2(g)o達到平衡時有2/3的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
碳。在相同條件下,將1.OmolCO和2.Omol10(g)充入同一反應容器中,在相同
溫度下達到平衡后,平衡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可能是
A、22.2%B、28.2%C、33.3%D、37.8%
15、下面四個選項是四位同學在學習過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以后,聯(lián)系
化工生產(chǎn)實際所發(fā)表的看法,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在一定時間內快出產(chǎn)品
B、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可指導怎樣提高原料的轉化率
C、化學平衡理論可指導怎樣使用有限原料多出產(chǎn)品
D、利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理論都可提高化學生產(chǎn)的綜合經(jīng)濟效益
16、已建立平衡的可逆反應,當改變條件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下列
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產(chǎn)量一定增加;
③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增加;④反應物物質的量濃度一定增加;
⑤正反應速率一定大于逆反應速率;⑥使用了催化劑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④⑥
1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反應物濃度,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shù)
增大
B、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在,若增大壓強,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從而使
反應速率增大C、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應物分
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
D、催化劑能增大單體體積內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從而成千成萬倍地增大反應速
率
18、下列溶液中導電性最強的是
A、1L0.2mol/L鹽酸B、0.1L0.2mol/L硫酸溶液
C、0.5L0.Imol/L鹽酸D、2L0.2moi/L亞硫酸溶液
19、用標準氫氧化鈉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用酚釀作指示劑,下列操作會導
致實驗結果偏高的是
A、配制標準溶液的氫氧化鈉中混有碳酸鈉
B、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滴定管的讀數(shù),其它操作均正確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偏水洗過,沒用未知液潤洗
D、滴定到終點讀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20、在一定體積PH=12的Ba(0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NaHSO1
溶液,當溶液中的Ba"恰好完全沉淀時,溶液的PH=11。若反應后溶液的體積等
于NaHSO」溶液與Ba(OH)z溶液的體積之和,則Ba(OH)/溶液與NaHSO“溶液的體積
比是
A、1:9B、1:1C、1:2D、1:4
21、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可逆反應:A(g)+
2B(g)、、C(g)達到平衡時,c(A)平=2mol/L,c(B)平=7mol/L,c(C)平
=2mol/Lo試確定B的起始濃度c(B)的取值范圍;若向容器中
繼續(xù)注入一定量的氨氣(不參與反應),足夠長的時間后,體系中B的物質的量濃
度(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混合氣體的密度o
22、有甲乙兩個容積均為1L的密閉容器,在控制兩容器的溫度相同且恒定的情
況下進行反應:2A(g)+B(g)、'xC(g),①向甲中通入4molAt2molB,達平衡
時測得其中C的體積分數(shù)為40%;②向乙中通入ImolA、0.5molB和3moiC,平衡
時測得C的體積分數(shù)為W%。試回答:(1)甲平衡時A的體積分數(shù)為;
⑵若乙慨=40%,且建立平衡的過程中乙內壓強有變化,則乂=,乙中
建立平衡時壓強的變化為(填“遞增”或“遞減”)。
⑶若乙慨=40%,且平衡時甲、乙壓強不同,則x=,平衡時甲的壓強—
乙的壓強(填“大于”或“小于”),乙平衡時。8)平=O
⑷若x=4,貝IJ慨(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
時乙中的c(A)甲中的c(A)。
參考答案
1、B2、A3、B4、D5、CD6、A7、C8、B9、BIO、ClkAB12、D、13、D14、
B15、B16、B17、CD18、B19、AD20、D
21、3WBW13;不變;增大。
22>(1)40%;(2)2、遞增;(3)3、大于、1.8mol/L;(4)大于、小于
元素化合物易錯考點及例題剖析
考點1:鹵素及其化合物
例1:下列物質在空氣中久置變質,在變質過程中既有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又有
非氧化還原反應發(fā)生的是()
A.食鹽B.漂白粉C.氯水D.綠研
分析:考慮物質在空氣中的變質,主要考慮物質自身的穩(wěn)定性及是否與空氣中的
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2025年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 生物試卷+答案
- 大班繪畫活動《美麗的衣服》
- 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教學設計
- 因式分解知識點總結模版
- 開展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方案
- 工程造價管理團隊年度工作總結
- 食管類癌的臨床護理
- 影城消防培訓試題及答案
- 銀行總行面試題目及答案
- 銀行小組面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中學生物七年級下冊新人教版期中模擬練習題(含答案)
- 倉庫7s管理制度培訓
- 復式交分道岔檢查課件
- 2025-2030中國斯特林制冷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制造業(yè)產(chǎn)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 冷庫安全培訓
- 2024-2025北師版七下數(shù)學-第五章 圖形的軸對稱-章末復習【課件】
- 物業(yè)管理答辯5分鐘
- 屋面保溫工程施工方案
- 土木工程專業(yè)就業(yè)能力展示
- 中鋁物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