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培訓課件:《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_第1頁
醫(yī)院培訓課件:《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_第2頁
醫(yī)院培訓課件:《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_第3頁
醫(yī)院培訓課件:《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_第4頁
醫(yī)院培訓課件:《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婦產科的應用概述婦產科常見中醫(yī)護理技術我科常應用的中醫(yī)技術概述中醫(yī)護理工作體現(xiàn)中醫(yī)特色優(yōu)勢,是中醫(yī)醫(yī)院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中醫(y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方法和服務流程。這些技術在減輕患者病痛、促進康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于2010年7月頒發(fā)了《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自2011年以來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年的要求,推動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護理工作扎實開展,提高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護理科學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中醫(yī)護理工作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我科在院內也開展了中醫(yī)護理技術,并作為常規(guī)應用于臨床,受到孕產婦及家屬的廣泛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婦產科常見護理技術一、毫針刺法技術【目的】采用不同型號的金屬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腧穴,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具m應癥及選穴】1.痛經:①氣滯血瘀:太沖曲泉三陰交②寒凝血瘀:中極三陰交地機③濕熱瘀阻:太沖次髎中極三陰交④氣血虧虛:氣海足三里脾俞三陰交子宮2.崩漏:①血熱內擾:三陰交血海隱白曲池②氣不攝血:氣海脾俞百會足三里隱白③腎氣虧虛:腎俞關元子宮三陰交④瘀滯胞宮:中極氣沖隱白三陰交血海膈俞3.帶下:①脾虛濕困:氣海帶脈白環(huán)俞脾俞三陰交②腎陰虧虛:腎俞太溪次髎三陰交③腎陽虧虛:關元命門腎俞帶脈次髎足三里④濕熱下注:中極陰陵泉帶脈次髎4.陰挺:①氣虛:百會關元氣海維道足三里②腎虛:關元大赫照海子宮5.滯產:①氣血虛弱:足三里三陰交復溜至陰②氣滯血瘀:合谷三陰交獨陰6.胞衣不下:①氣虛:關元三陰交 獨陰②血瘀:中極氣海合谷三陰交肩井獨陰7.產后腹痛:①血虛腹痛:關元氣海膈俞足三里三陰交②寒凝腹痛:關元腎俞氣海三陰交 ③血瘀腹痛:中極歸來膈俞血二、艾條灸技術

【目的】用純凈的艾絨(或加入中藥)卷成圓形柱形的艾條,點燃后在人體表面熏烤的一種療法。適用于各種寒性病癥。治療一般選用艾條溫和灸?!具m應癥及選穴】1.痛經:①氣滯血瘀:太沖曲泉三陰交②寒凝血瘀:中極三陰交地機③氣血虧虛:氣海足三里脾俞三陰交子宮2.帶下:①脾虛濕困:氣海帶脈白環(huán)俞脾俞三陰交②腎陽虧虛:關元命門腎俞帶脈次髎足三里3.陰挺:①氣虛:百會關元氣海維道足三里②腎虛:關元大赫照海子宮4.胞衣不下:①氣虛:關元三陰交 獨陰②血瘀:中極氣海合谷三陰交肩井獨陰5.產后腹痛:①血虛腹痛:關元氣海膈俞足三里三陰交②寒凝腹痛:關元腎俞氣海三陰交 ③血瘀腹痛:中極歸來膈俞血海太沖三、拔火罐技術【目的】拔火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吸附在皮膚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現(xiàn)象的一種療法。此法具有溫通經絡、驅風散寒、消腫止痛、吸毒排膿等作用。治療一般選用留罐?!具m應癥及部位】婦科疾病:腎俞肝俞八髎中極關元三陰交血海四、耳穴壓籽

1.適應癥:失眠2.治療取穴:神門穴、心穴、皮質下3.腧穴定位法:神門穴:位于三角窩后三分之一處的上方.

心穴:位于耳岬腔正中凹陷處。皮質下:位于對耳屏內側面。五、中醫(yī)穴位催乳1.適應癥:產婦缺乳2.治療取穴:膻中穴、神封穴、乳中穴、天池穴、天溪穴、屋翳穴乳根穴、中府穴、中府穴、3.腧穴定位法:膻中穴:位于前胸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第四肋間隙。神封穴:位于第四肋間隙,距前正中線旁開2寸。乳中穴:位于乳頭正中。天池穴:位于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5寸。天溪穴:位于胸外側部,第四肋間隙,距前正中線旁開6寸。屋翳穴:第二肋間隙,距前正中線旁開4寸,乳頭直上。乳根穴:第五肋間隙,乳頭直下,乳房根底部。中府穴:第一肋間下,距前正中線旁開6寸。

六、熏洗療法技術【目的】熏洗療法是將藥物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或浸浴,以達到疏通腠理、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等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陰癢、帶下等熏洗療法技術【適應癥】適用于陰癢、帶下等。【藥物選擇】中藥熏洗方:苦參30g百部20g地膚子20g土茯苓20g

黃柏20g白鮮皮20g白花蛇草20g

水煎2000ml,先熏后洗,每晚1次,日一劑【注意事項】1.月經期、孕婦禁用坐浴。2.熏洗藥溫不宜過熱,一般為50℃~70℃,以防燙傷。3.在傷口部位進行熏洗時,按無菌技術進行。4.包扎部位熏洗時,應揭去敷料。熏洗完畢后,更換消毒敷料。5.所用物品需清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七、中藥外敷技術

【目的】中藥外敷法是指將新鮮中草藥切碎、搗爛,或將中藥末加輔形劑調勻成糊狀,敷于患處或穴位的方法稱敷藥法。【適應癥及部位】婦產科多采用中藥藥液及藥渣加熱后外敷。治療急慢性盆腔炎、腹、盆腔內炎性包快,異位妊娠包快等。外敷部位為病患部位?!舅幬镞x擇】中藥外敷方:丹參15g赤芍15g桃仁9g三棱6g

莪術6g連翹15g雙花15g當歸9g五靈脂9g烏藥9g醋元胡9g公英15g透骨草15g

清水泡1小時,裝入藥袋,高溫加熱半小時后即用。注意事項】

1.在敷藥過程中,讓病人采取適當?shù)捏w位。

2.應對敷藥部位進行清潔。

3.婦女孕期禁用有墮胎及致畸作用的藥物。

4.有過敏反應者及時對癥處理。

5.如局部出現(xiàn)水皰,應用消過毒的針刺破,外用消毒藥物,防止皮膚繼發(fā)感染。

6.進行熱敷時應把握好溫度,以免燙傷皮膚。

7.敷藥療法雖然相對安全,但對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藥后的反應,如有不適感應及時中止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8.皮膚破損處禁用刺激性藥物。

八、中藥保留灌腸【目的】將中藥煎劑自肛門灌入,保留在直腸或結腸內,通過腸黏膜吸收,達到治療目的。適應癥】婦科炎性包快、異位妊娠包快等,也可高溫降熱。【藥物選擇】中藥灌腸方:丹參20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0g莪術10g公英15g透骨草15g水煎100ml,保留灌腸,每晚1次,日一劑。【禁忌癥】急腹癥、腸道手術、腸傷寒、嚴重心腦疾患。九、穴位貼敷

【目的】穴位貼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貼敷藥物,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婦產科主要用于治療痛經。中醫(yī)技術在我科的應用1耳穴壓豆作為常規(guī)醫(yī)囑,應用到臨床。①催乳:取穴脾、胃、乳腺、內分泌。②止疼:取穴:神門,子宮,交感,內分泌。③尿潴留:在耳穴的泌尿區(qū)(腎、膀胱點),找出明顯的壓痛點,捻轉壓迫,強刺激,兩耳交替進行,每個壓痛點捻轉壓迫1分鐘。加上配穴交感、皮質下,功能化氣行水利小便。產婦產后耗氣傷血,脾胃為后天之本。取脾胃兩穴,以耳穴壓之,有益氣養(yǎng)血之功,津血同源,故可促進乳汁分泌。乳腺、內分泌是產后少乳辯證取穴的主穴,四穴綜合可使乳量增加,滿足新生兒的需要。耳穴壓豆能促進乳汁的分泌,從而促進母乳喂養(yǎng)。其方法簡便易操作,安全可靠,無痛苦,無不良反應,值得我們推廣與應用。取用的神門穴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消炎作用,是各種疼痛的止痛要穴。子宮是產婦參與分娩的最重要器官,交感穴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可緩解內臟平滑肌痙攣,對內臟有解痙鎮(zhèn)痛作用,是內臟止痛要穴。內分泌穴以調節(jié)產婦的內分泌功能,促進產程進展,為避免胎兒在產道受壓過久。刺激耳穴常規(guī)應用于分娩的產婦,是根據(jù)祖國醫(yī)學原理進行的大膽嘗試。2乳房按摩用于剖官產術后催乳和乳脹。責任護士從產后6h開始在產后3d內每日2次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乳房按摩的方法是先用45℃~55℃的濕毛巾蓋住乳根部,暴露乳頭及乳暈,熱敷和按摩時間為3~5min,邊熱敷邊用雙手指腹從乳根部順著乳腺管向乳頭方向有節(jié)奏的按摩及擠壓,穴位按摩的部位有中膻、中庭、乳根、中府、周榮、乳中,采用推、拿、揉、按的方法,每個穴位按摩30S~1min,重復循環(huán)按摩3~5次,每次按摩的時間為1O~15min,力度以產婦有酸、麻、脹、痛的感覺為準,并讓新生兒早吸吮、勤吸吮。穴位按摩是以中醫(y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纱碳と梭w特定的穴位,激發(fā)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體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技術操作,可以解除產婦的痛苦,產婦及家屬樂于接受,增強母乳喂養(yǎng)的自信心。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可以使泌乳時間提前、泌乳量增加,減輕乳房脹痛,促進母乳喂養(yǎng)。中醫(yī)護理技術具有直觀安全、經濟實用、簡便易行、易于推廣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以“安全、優(yōu)質、高效、低耗、創(chuàng)新、服務”為一體的優(yōu)勢,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醫(yī)護理與現(xiàn)代護理相結合,將使中醫(yī)護理技術越來越規(guī)范化、科學化,廣大孕產婦及家屬易于接受。開展中醫(yī)護理理論和技術培訓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中醫(yī)傳統(tǒng)療法的開展,增強治療效果,縮短病程,促進康復,患者滿意度提高,護患關系顯著改善。但是還需提高宣傳力度讓孕產婦及家屬認知和接受中醫(yī)護理,醫(yī)生在給孕產婦實施傳統(tǒng)療法前宣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