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孫讓古文考論
孫朱的《文錦》和《輕》建議將古代和現(xiàn)代材料與《說文》進行比較,并確定考證字的形狀、結(jié)構(gòu)和意義。有時也通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形體來指出《說文》所列古文之錯訛。如《名原·象形原始》里說:“《說文·虍部》:‘,虎文也。象形?!帧痘⒉俊?‘段若膺校從,山獸之君。從虍、從人?;⒆阆笕俗阋??!盼淖?。許書兩古文,于古未見。”(上8頁)1有時又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形體來與《說文》所列古文互證。如《名原·象形原始》:“《說文·內(nèi)部》‘,蟲也。從厹,象形?!盼淖鳌S頌橄x名,則亦當象蟲形。金文尗向敦云……又云:‘廣啟身’,以形義考之,當即禹字……上從,即象蟲形,與甲文字及《說文》古文字亦相近,可以互證?!?上13頁)《契文舉例》涉及“古文”這個概念的例子有127條之多,其中標示《說文》的有62條(不包括同條中重出的例子。如《釋文字》“止”條:“《說文·正部》:‘正,是也。從一,一以止?!肮盼淖?從二,二古文上字。又作,從一足,足亦止也?!?(72頁)未標示《說文》的65例3。一“泛稱”說2.孫詒讓“古文”的概念相對復雜,概括起來,有專指和泛稱兩類。專指時是《說文》所列古文或與籀文、篆文(小篆)相對的形體,泛稱時是《說文》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體。1.1“專指”的古文例如:“……形亦相類,但此與古文、籀、篆并異,姑識以竢考?!?《名原》下3頁)此古文、籀、篆分別指《說文》所收“昏”的古文、籀文、篆文4,當為專指。又如:“磬上字,頗似寶字古文。薛釋為窖,于形殊不類,義亦不可解……總審之,實即造之變體?!?《古籀拾遺》上41頁)5這里的“古文”指《說文》所錄“寶”之古文,亦是專指。這一類“古文”,孫詒讓在具體考釋甲骨文時,經(jīng)常使用,是本文也是我們在后面要重點加以討論的內(nèi)容。1.2“泛稱”的古文例如:“古文從手從字多互通?!?《名原》下2頁)、“古文凡國名,多注‘邑’于旁”(《名原》下3頁)、“古文言口二形多互通”(《古籀拾遺》下178頁)、“古文多省形用聲,然亦有省聲用形者。如本書高克尊‘既生霸’,‘霸’省作‘雨’;吳錄周大鼎‘趣馬’,‘趣’省作‘走’是也?!?《古籀拾遺》上52頁)等等皆是。再如:“《說文》公從八從厶會意,金刻公字多作,《韓非子·五蠹篇》‘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盼嫩袒蜃鳌!?(《古籀拾遺》上10-11頁)又如:“史讀為使。魏三體石經(jīng)《春秋左氏十五年經(jīng)》‘天王使家伯來求車?!构盼淖鳌R姟峨`續(xù)》?!?《古籀拾遺》上58頁)這兩例“古文”一指古銅印上之璽印文字,一指石經(jīng)所錄之文字,自當屬“泛稱”范疇。這種“泛稱”性的古文,孫詒讓在甲骨文研究中,大致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1.2.1非具體指稱某字之通稱性“古文”這類“古文”,沒有具體對應(yīng)的“今字”,其意義大致相當于小篆前之古文字。大都用于指稱時間跨度相對較大的古代文字的場合里。一般是通過這種“古文”的指稱來通論古文字的某種性質(zhì)或說明一個與古文字相關(guān)的事實、現(xiàn)象、理論等。如《釋人》:“是古文從二魚,小篆省從一魚,此文亦止一魚,或即小篆之濫觴與。但象形較繁,與秦篆不同?!阕C古文象形之精,小篆省變殊失其本意?!?32頁)這段話的第一個“古文”指《說文》之古文,是專指。第二個“古文”則指小篆之前的甲骨金文等古文字,意在用這種“古文”來概述古文字象形之精當?shù)奶攸c。又如《釋文字》:“今甄其篆形殊異及義訓略涉隱詭者,為發(fā)疑正讀,以遺治古文大篆之學者,其形聲易識者不復出也。”(71頁)這里的“古文”指小篆之前的古文字。又如《釋文字》之“今綜列之,以質(zhì)治古文大篆之學者”(129頁)、“文字權(quán)輿出于圖畫,故古文作火字亦為半圜”(102頁)、“古文變易不居恒例如此”(104頁)、“則古文之異也”(104頁)、“古文之變也”(111頁)、“古文豕亥形略同”7(119頁),等等皆是。1.2.2具體指某字之泛稱性“古文”這類“古文”,有具體對應(yīng)的“今字”,為便于討論,我們以《說文》有無收錄相關(guān)古文為參照,從兩個方面來說明。(1)《說文》某字收錄了古文形體,但孫氏所言“古文”非《說文》之古文。如《釋人》:諸文大同小異,實即一字,即古文正字。詳《釋文字篇》8(37頁)《說文·正部》:“,是也,從止一,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古文正,從二,二古文上字。,古文正,從一足,足者亦止也?!薄墩f文》所收的兩個“正”的古文顯然與孫詒讓所述“古文”不是一回事。孫氏所說“古文”是指古代的文字形體(此指甲骨文形體)。又如《釋文字》:“”即古文“啚”字?!墩f文·部》:“啚。嗇也。從口、從,受也?!苯鹞膱D卣圖字從,與此形近。(98頁)《說文》“啚”字另有古文作“”,孫氏未引。“”與“”,形體差異太大,其來源不一樣,這也可能是孫詒讓未引《說文》古文的原因。也就是說,孫氏此條所說“古文”亦非《說文》之古文,實亦指古文字言之(具體仍是稱甲骨文等古文字形體)。(2)《說文》某字未錄古文形體,孫氏所言之“古文”。如《釋文字》:“出”字亦皆從,如“出貝”字皆作“”……考《說文·出部》作,云:“進也,象艸木益茲上出達也?!苯鹞膭t毛公鼎作、伯矩鼎作、石鼓文亦作,皆從止。與許說不同。此文從,亦即從止,與金文、石鼓符合,足徵商、周古文皆同從止。許說恐非倉、史之本恉也。(74頁)《說文》“出”字未錄古文,孫氏所言“古文”指商、周之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古文字形體。又如《釋文字》:龜文從“”諸形最多,而用各不同,今綜合箸之,以便斠覈。古文蓋象足跡形,此則以為“止”字,《說文》:“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阯,故以止為足?!睋?jù)許說是止有足義,金文大保敦降字偏旁夅從二,即象足形,又其變也。假借為行止之止。此文“止”亦皆作“”,或反書作“”,如云:“□□其雨庚”、十六之四?!啊跤昕恕酢逼呤闹?。……皆多雨而卜其止不是也。(72頁)《說文》“止”字未錄古文,孫氏所言“古文”,蓋指甲骨文等古文字。許慎對“止”字字形的分析是錯誤的,認為“止”的“足”義不是其本義,而是其表詞引申義,當然也是不正確的。孫氏據(jù)古文(甲骨文)“”,以為其“象足跡形”,極是。此類例子甚多。其它如六(6頁)、貝(8頁)、皿(53頁)、來(56頁)、欠(78頁、105頁)、昏(78頁、129頁)、(80頁)、禾(83頁)受、(89頁)、或(92)、司(93頁)、并(95頁)、(97頁)、氏(101頁)、(104頁)、壺(106頁)、少(111頁)、凡(128頁)等等皆是。1.3孫詒讓“古文”的時間范圍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孫詒讓的“古文”,具體所指,雖然比較復雜,但其指對象所含的時間則基本一致,無論是專指,還是泛稱,其時間范圍大致都在小篆之前。孫詒讓這種“古文”具體指稱的復雜性和指稱對象所含時間的一致性與孫詒讓對文字發(fā)展階段劃分的認識有直接關(guān)系。孫詒讓把小篆以前漢字的發(fā)展演變分為三個階段,認為“以《說文》所收小篆為代表的象形字,時間較晚,是后定象形字,以甲骨金文為代表的象形字,時間較早,大致可歸為原始象形字或省變象形字?!?96,100后定象形字大都不能準確體現(xiàn)造字的原始意圖,因此,它們大致可以排除在古文范圍之外。所以李斯定小篆,變亂古籀成了漢字發(fā)展的一個關(guān)鍵時期。在孫氏看來,在這個關(guān)鍵時期之前而《說文》又沒有收錄的文字形體,就都可以泛稱之為古文。自然,許慎不可能看到的周以前的甲骨文更可以稱為古文了。如《名原·象形原始》:“金文彔伯敦說金車之飾有‘金’。金車即《周禮》巾車之金路,同姓以封者也.毛公鼎云:‘右’亦同。當為軶原始象形字,蓋古乘車兵車并以輈持衡,衡箸兩軶,以扼兩馬頸,上從一以象衡,中從以象軏,下從以象軶,其義甚精?!墩f文》車部云:‘軶,轅前也。從車,戹聲?!瘎t變?yōu)樾温曌?而無古文。蓋許君未見此字,故不免遺漏也?!?0這里古文指金文。指甲骨文的例子如《契文舉例·釋文字》:“‘貝壬’,廿八之三。‘貝一月’,百十八之一?!逶轮酢?。百五十五之四.此即‘受’之古文?!墩f文·部》:‘受,相付也。從舟省聲?!藦闹鄄皇?。”11關(guān)于“古文”的劃界問題,孫讓的這種認識具有相當?shù)拇硇?時至今日,距孫氏“古文”之論過去了一百多年,學術(shù)界對古文字的劃界也還沒有完全統(tǒng)一起來12,可見,其問題具有相當?shù)膹碗s性。二《古論》近古考釋之文2.1孫詒讓對《說文》古文的認識孫詒讓對《說文》古文的認識與他總體的“古文”觀念相關(guān)聯(lián)。這里,我們在探討孫詒讓的甲骨文考釋與《說文》古文的關(guān)系之前,先看看他對《說文》古文是如何認識的。他在《名原》中對《說文》古文的來源、時間跨度、學術(shù)價值等等做了相對集中的闡述:《說文》九千文,則以秦篆為正,其所錄古文,蓋捃拾漆書經(jīng)典及鼎彝窾識為之。籀文則出于《史篇》,要皆周以后文字也。(敘錄1頁)這是說《說文》“古文”形體來源于“漆書經(jīng)典及鼎彝窾識”,其時間大致為“周以后文字”。又在《古籀撰異》部分說:古文為李斯所變亂,漢時已無完書,《籀篇》復缺于建武之際,故其形聲義例,許君已不能盡釋。《說文》所載漢人說亦多皮傅之論。如“對”,古文本從士,不從口,而許以為漢文帝所改、及“易”下引《秘書》“日月為易”、“禿”下引王育謂“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之類。去古益遠,無從考證。然六書大義,要有然不紊者,如古象形文,其偏旁離析之,皆不能獨成一字,而凡駢合文雖重絫復道,形聲必有所取,此不易之達例也。自屢經(jīng)改竄,失其本恉,而后定象形字,強變詘曲為整齊,或依傅它字以易其原形,蓋始于晚周,而秦篆為尤甚。許書古籀重文,傳寫舛互,后人不寀所從,輒依形近字肊改之,以牽就篆法,此弊尤多。如籀文車作,龜甲文作,此半象車雙輪,半象輈持衡及兩形,而《說文》譌作,則以其偏旁與戔相近也。古文射作,象手執(zhí)弓注矢形。而篆文改作射,以其偏旁與身寸相近也……若茲之類,小學家多知之,今更以金文龜甲文校覈許書古籀,或舛誤昭然而沿襲莫辨,或義例兩通而意恉迥異,考釋家未及詳者,更僕難數(shù)。雖未必原始舊文,而較之秦篆則猶近古,略摭數(shù)名,以發(fā)疑辨例,不能盡著也。凡古文大篆譌變不可知者,儻以茲例求之,或可得其大耳。凡古文增省,篆畫小差,無關(guān)字例者皆不箸。13(《名原》下1-2頁)這是談《說文》之古文、籀文已非“原始舊文”之貌,許慎已不能盡釋之。并分析了古文、籀文失其原形之原因:“去古益遠,無從考證”、“強變詘曲為整齊”、“或依傅它字以易其原形”、或“依形近字肊改之”、“或舛誤昭然而沿襲莫辨”、“或義例兩通而意恉迥異”等等。故孫氏要作《古籀撰異》,通過甲骨文、金文以考變亂之古籀,還其近古之原形。從這些論述可以看出,孫詒讓對《說文》所收之古文持批評態(tài)度的成分多。但我們也應(yīng)該看到,孫詒讓并不是一味地批判、否定《說文》所收的古文,而是在批判中繼承,在否定中利用《說文》所錄的古文。他是非常注意借重《說文》提供的古文材料、線索來考釋甲骨文、金文等未識古文字的。他在《名原·敘錄》中就說:“今略摭金文、甲骨文、石鼓文、貴州紅巖古刻,與《說文》古、籀互相勘校,楬其岐異以箸渻變之原?!痹诩坠俏摹⒔鹞牡木唧w考釋中,孫氏也的確是這樣來實踐的。2.2孫詒讓對《說文》古文材料的利用孫詒讓在甲骨文的考釋中,利用《說文》的古文材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說文》古文單字證甲骨文單字。如“”,《釋月日》:“申”字多作“”,五之三.或作“”,二百五十之一……《說文·申部》:“申,古文作,籀文作”。金文宰(木虎)角作,王子申鼎作,與此“”兩形略同14。(2頁)這是以《說文》“申”的古文單字形體來證甲骨文的“”等就是“申”字。又如“”與“”,《釋鬼神》:“帝”字皆作“”。《說文·⊥部》:“帝,諦也,王天下之號,從二,朿聲,古文作?!贝艘远橐?與彼略同。下從米,朿形亦較備。此并謂卜于帝也。《論語·堯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孔安國注以為伐桀告天之文,帝謂天帝15。(24頁)這是以《說文》“帝”的古文單字形體來與甲骨文的“”進行比較,從而確定甲骨文的“”就是“帝”字。孫詒讓的這種比較是相當成功的,特別是孫氏摹寫的《說文》古文字形與甲骨文字形更為接近,稍作觀察,便知兩者有一種自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由于有這種可靠的、比較科學的比較,故其所得結(jié)論,多被當今學術(shù)界所采納。其他如辰、亥、回、完(讀賓)、兆、彖、家、尹、岐、庸、共、南、且16、正、旡、黃、省、旅、惠、叀、友、得、遣、為、我、求、叚、奴、僃、克、侯、畏、、豆、柙、鳳、巽、上、下等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這種比較的方法17。以這種方式利用《說文》古文的實例是孫詒讓引用《說文》古文材料的最大宗。(2)以《說文》古文偏旁推證甲骨文單字。如:“”與“(金文)”,《釋月日》:“酉”多作“”,五之四?;蜃鳌啊?廿九之一?!墩f文·酉部》:“醬,古文作”,偏旁與此略同。金文中酉爵作,形亦相近18。(2頁)這是拿“醬”的古文“”所從偏旁“酉”來推證甲骨文“”等形體即“酉”字。我們知道,《說文·酉部》“酉”條下,是收有古文的:“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屬皆從酉。,古文酉,從卯,卯為春門,萬物已出。酉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痹S慎所收酉的古文“”,顯然是有問題的,故其說解,顯系牽強附會,秋門之“酉”何以要從春門之“卯”,實無緣由,文中既說小篆“”,“象古文酉之形”,又舉酉古文作“”,實無可象之理。故商承祚曰:“據(jù)石經(jīng)及下文醬之偏旁,則此寫誤?!逼湔f極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孫氏不僅熟諳《說文》古文系統(tǒng),而且選字也非常精當?!墩f文》酉部共收8個重文,其中或體3個,籀文3個,古文2個。除開錯錄酉的古文“”之外,另外6個或體、籀文中所從的酉字大都只是小篆“”的標準寫法,與甲骨文的字形關(guān)系并不十分明顯,剩下的就只有一個“醬”的古文“”所從酉,與甲骨文酉的形體有明顯的繼承性,而孫氏就抓住了這個唯一性。又如“”與“(金文)”?!夺尪Y》:龜文自“射牢”外,紀牲牢者甚多,“牢”字皆作“”,八十之三。而作“”者尤多,十四之三、廿四之四?;蜃鳌啊?四十二之二、七十八之二.又作“”、六十四之二。作“”。百七十五之三?!墩f文·牛部》:“,閑養(yǎng)牛、馬圈也。從牛冬省,取其四周幣”,金文貉子卣作,此省作“”,與彼同。從羊者文之變也??肌墩f文·仌部》:“,古文冬字”,依小篆,牢字則從古文冬字,殆無所省。而說解云取四周幣,則又是象形,與冬古文殊不相涉。兩誼舛馳不能并立。況金文、龜文牢字咸無下橫畫,而金文井人鐘、頌鼎、頌敦霝冬字又皆作,下復不相連,許說究不可通。竊謂古文牢字止取周幣形,故或,惟變所適,故不必四合,亦非于冬得形也15。(56-57頁)這是用《說文》古文“”所從偏旁構(gòu)件“”來證明甲骨文的“牢”字不從冬。這雖不是通過冬的古文從正面證明甲骨文的“”等形體就是牢字,但實際上這種否定性證明與從正面證明有同樣的功效。排除了小篆“”所從外框之周幣形與古文“”之外框的關(guān)聯(lián)性,也就為小篆形體的“”字與甲骨文形體的“”等建立起聯(lián)系鋪平了道路。以《說文》古文偏旁證甲骨文字形的還有黎、市、睦、省、訪等字的考釋。(3)以《說文》古文構(gòu)件證甲骨文構(gòu)件。如“瓜”與“”,《釋鬼神》:“岳”字皆作“”,廿三之一,或作“”,百四十一之一?!肌墩f文·山部》:“嶽,古文作,象高形?!饼斘纳阶?詳《釋地篇》此下從與彼同,或作則其變體也。上從,銳出如山之重絫即象高形,字例最精?!墩f文》古文之譌變,上作橫弓形,與山形迥異,失其本意矣。殷都朝歌,中岳嵩高正在其畿內(nèi)。此“岳”殆即指嵩高與19?(26頁)這是通過《說文》古文“”形體的上部構(gòu)件與甲骨文“”等形體的上部構(gòu)件比較,認定被釋的甲骨文“”等形體就是“嶽”字。同時又指出古文“”上部發(fā)生了錯誤的演變,是甲骨文形體“”譌變的結(jié)果。這個分析也是相當精彩的20。(4)其他。這類的例子不多,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a.以《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徽縣特崗面試真題及答案
- 黃石教資面試真題及答案
- 榆次二模試題及答案英語
- 家具行業(yè)的市場營銷對產(chǎn)品設(shè)計的指導作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技術(shù)的質(zhì)量保障體系試題及答案
- 砂輪機安全試題及答案
- 粗苯工藝培訓試題及答案
- 家具行業(yè)的人才需求與培養(yǎng)問題試題及答案
- 民辦教育機構(gòu)2025年合規(guī)運營風險防范與品牌影響力提升分析
- 醫(yī)藥企業(yè)研發(fā)外包(CRO)模式在2025年的國際合作與本土化發(fā)展報告
- (高清版)JTGT 3832-01-2022 公路橋梁鋼結(jié)構(gòu)工程預算定額
- 2024中考地理復習知識要點提綱(-商務(wù)星球版-)
- 數(shù)字貿(mào)易學 課件 第10章 開放型全球數(shù)字貿(mào)易平臺
-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衰
- 2014-2023年高考數(shù)學真題分享匯編:概率統(tǒng)計多選、填空題(理科)(解析版)(全國通用)
- 鉛鋅礦的礦石加工與冶煉技術(shù)改進
- 2024年安徽職校(中職組)中式烹飪賽項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上海鐵路局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醫(y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關(guān)懷課件
- 招投標顧問服務(wù)協(xié)議
-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認識角》教學設(shè)計(市級公開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