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體格檢查標準(學生版)_第1頁
全身體格檢查標準(學生版)_第2頁
全身體格檢查標準(學生版)_第3頁
全身體格檢查標準(學生版)_第4頁
全身體格檢查標準(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身體格檢查項目基本標準1.一般檢查及淋巴結的評分標準2.頭部檢查的評分標準3.頸部檢查的評分標準4.胸、肺部檢查的評分標準5.心臟檢查的評分標準6.腹部檢查的評分標準7.脊柱檢查的評分標準8.上肢檢查的評分標準9.下肢檢查的評分標準10.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的評分標準1(肌力)11.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的評分標準2(病理反射)12.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的評分標準3(感覺功能)13.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的評分標準4(反射)體格檢查評分標準—一般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與被檢者溝通、告之要進行檢查;洗手、戴口罩、帽子;器械準備;被檢查者體位;人文關懷。全身狀態(tài)檢查性別;年齡;生命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測腋溫10min,觸診橈動脈至少30s,雙手同時觸診雙側橈動脈,檢查其對稱性,計數(shù)呼吸頻數(shù)至少30s,測右上肢血壓)發(fā)育與體型;通過患者年齡、智力和體格成長狀態(tài)(包括身高、體重及第二性征)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評價發(fā)育。發(fā)育正常者,其年齡、智力與體格的成長狀態(tài)處于均衡一致營養(yǎng)狀態(tài);(簡便營養(yǎng)判斷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前臂屈側或上臂背側下1/3處皮下脂肪,直尺測量厚度)意識狀態(tài);語調與語態(tài);面容與表情;體位;(常見體位:自主體位、被動體位、強迫體位)姿勢;步態(tài);皮膚口述檢查內容:顏色、濕度、彈性、皮疹、脫屑、皮下出血、蜘蛛痣與肝掌、水腫、皮下結節(jié)、瘢痕、毛發(fā);皮膚彈性:①以左手握住受檢者右腕部;②將其上臂輕度外展;③右手拇指與示指捏起患者上臂內側肘上3~4cm處皮膚;④片刻后松手,觀察皮膚皺折平復的情況;蜘蛛痣模擬檢查并口述:選擇額部,用棉簽或火柴桿壓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輻射狀小血管網(wǎng)立即消失,去除壓力后又復出現(xiàn);眼前節(jié)角膜:檢查時用斜照光更易觀察其透明度,注意有無云翳、白斑、軟化、潰瘍、新生血管等;鞏膜:注意有無黃疸,讓被檢者向內下視,暴露其鞏膜的外上部分更容易發(fā)現(xiàn)黃疸。注意內眥部有無黃色斑塊;虹膜:虹膜紋理是否清晰,有無模糊或形態(tài)異常;瞳孔:形狀、大?。鹤⒁鈨蓚仁欠駥ΨQ,是否等大、等圓,邊緣是否規(guī)整,對光反射及調節(jié)反射有無異常等。正常人瞳孔直徑約3~4mm。邊緣整齊,兩側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有直接對光反射與間接對光反射兩種;直接對光反射:囑受檢者注視正前方;檢查者用手電簡直接照射一側瞳孔,觀察被照的瞳孔是否立即收縮;移開光源后是否很快復原;間接對光反射:囑被檢者注視正前方;檢查者以手隔開兩眼;光照一側瞳孔,觀察另一側瞳孔是否同時收縮;記錄檢查結果:對光反射靈敏、遲鈍或消失。集合反射:囑被檢者兩眼注視正前方1m以外的目標(一般用檢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將目標逐漸移近距眼球約10cm處,正常人此時可見雙眼內聚,瞳孔逐漸縮?。挥涗洐z查結果:靈敏、遲鈍、消失。耳外耳:耳廓:注意外形、大小、位置和對稱性,是否發(fā)育畸形、外傷瘢痕、紅腫、瘺口、低垂耳等,是否有結節(jié);牽位和觸診耳廓有無疼痛;外耳道:皮膚是否正常,有無溢液。有無分泌物、出血、溢膿;中耳:鼓膜是否穿孔,有無溢膿;乳突:視診及按壓觸診;詢問被檢者有無壓痛;粗測聽力:在靜室內,囑被檢查者閉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側耳道;檢查者持手表或以拇指與示指互相摩擦,自1m以外逐漸移近被檢查者耳部,直到被檢查者聽到聲音為止,測量距離;同樣方法檢查另一耳;口述正常人一般在1m處可聞機械表聲或捻指聲。鼻檢查內容:包括鼻外形,有無鼻翼扇動、分泌物,中隔偏曲,鼻腔粘膜,鼻竇等;鼻竇檢查順序為上頜竇—額竇—篩竇;一般檢查方法:檢查者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受檢者兩側鼻竇,其余四指置于受檢者兩側固定頭部;上頜竇檢查方法:檢查者雙手置于受檢者兩側耳后,雙手拇指分別于左右眼眶下緣向后按壓;額竇檢查方法:檢查者雙手置于兩顳部,雙手拇指分別置于受檢者左右眼眶上方稍內,用力向后按壓;篩竇檢查方法:檢查者雙手置于受檢者兩側耳廓部,雙手拇指分別置于受檢者鼻根部與眼內角處向內后方按壓??诳谑霾z查:口唇、口腔粘膜、牙齒與牙齦(注意牙齒形態(tài)、有無齲齒、缺齒、義齒和殘根;齒齦有無紅腫、出血、溢膿及牙齦緣有無沿線等)、舌、咽部與扁桃體、喉、口腔氣味、腮腺等;咽部與扁桃體檢查方法:讓受檢者坐于椅上,頭略后仰;口張大并發(fā)“啊”音;檢查者用壓舌板壓舌前2/3與后1/3交界處;在充足的光線下,口述可見到軟腭、懸雍垂、腭弓、扁桃體、咽后壁等;咽:有無充血、分泌物。有無咽后壁淋巴濾泡增殖;扁桃體:大小、顏色、滲出物、假膜;扁桃體腫大分三度。不超過咽腭弓者為I度;超過咽腭弓者為Ⅱ度;超過咽后壁中線者為Ⅲ度??偡謧渥⒖脊伲喝掌冢耗暝氯?/p>

體格檢查評分標準—頸部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與被檢者溝通、告之要進行檢查;洗手、戴口罩、帽子;器械準備;被檢查者體位;人文關懷。頸部分區(qū)口述頸部分區(qū):頸前三角(胸鎖乳突肌內緣、下頜骨下緣、前正中線之間區(qū)域)和頸后三角(胸鎖乳突肌后緣、鎖骨上緣、斜方肌前緣之間的區(qū)域)。頸部包塊口述:注意其部位、數(shù)目、大小、質地、活動度、與鄰近器官的關系和有無壓痛等特點。頸靜脈正常頸靜脈: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時頸外靜脈常不顯露;平臥時可稍見充盈,充盈的水平僅限于鎖骨上緣至下頜角距離的下2/3以內;超過正常水平為頸靜脈充盈;在坐位或半坐位(身體呈45度)時,如頸靜脈明顯充盈、怒張或搏動,為異常征象;平臥位時若看不到頸靜脈充盈,提示低血容量狀態(tài)。頸動脈正常頸動脈:劇烈活動后可有微弱搏動,如安靜狀態(tài)下明顯搏動,多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高血壓、甲亢及嚴重貧血。頸部運動伸曲、左右轉動,觀察有無活動受限。副神經(jīng)聳肩、轉頭運動時,給予一定阻力,比較兩側肌力;一側受損,向對側轉頭及同側聳肩無力或不能,同側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縮。甲狀腺口述正常甲狀腺:位于甲狀軟骨下方和兩側,正常約15~25g,表面光滑,柔軟不易觸及。甲狀腺視診視診:觀察甲狀腺的大小和對稱性;正常人甲狀腺外觀不突出,女性在青春發(fā)育期可略增大;檢查時囑被檢查者做吞咽動作;可見甲狀腺隨吞咽動作而向上移動;如不易辨認時,再囑被檢查者兩手放于枕后,頭向后仰,再進行觀察即較明顯。頸部淋巴結觸診檢查手法正確、規(guī)范:檢查時,囑被檢查者頭稍低,或偏向檢查側,放松肌肉,有利觸診;檢查左側時,考生以右手四指并攏,稍彎曲,手指緊貼被檢查部位皮膚;由淺入深進行滑動觸診;兩側均須檢查,以左手檢查右側,步驟同左側。口述檢查內容,部位正確:耳前、耳后、枕后、頜下、頦下、頸前淋巴結淺組、頸后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耳前淋巴結位于耳屏前方,耳后淋巴結位于乳突處;枕淋巴結位于枕部皮下,斜方肌起點的表面;頜下淋巴結位于下頜角下緣內側,頦下淋巴結位于頦下三角內;頸前三角區(qū)淋巴結位于胸鎖乳突肌前,舌骨下方,喉、甲狀腺及氣管頸段的前方;頸后三角區(qū)淋巴結位于胸鎖乳突肌表面,沿頸外靜脈排列;鎖骨上淋巴結:位于鎖骨與胸鎖乳突肌所形成的夾角處。淋巴結檢查:應注意其大小、質地、活動度、有無壓痛、有無竇道等。甲狀軟骨觸診觸診甲狀軟骨。甲狀腺觸診(1)甲狀腺峽部:位于環(huán)狀軟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氣管環(huán)前面;站于受檢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檢者后面用示指從胸骨上切跡向上觸摸;并請受檢者作吞咽動作;可感到此軟組織在手指下滑動,判斷氣管前軟組織有無增厚、腫大和腫塊;(2)甲狀腺側葉:前面觸診:一手拇指施壓于一側甲狀軟骨,將氣管推向對側;另一手示、中指在對側胸鎖乳突肌后緣向前推擠甲狀腺側葉,拇指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觸診,配合吞咽動作,重復檢查,可觸及被推擠的甲狀腺;用同樣方法檢查另一側甲狀腺。后面觸診:類似前面觸診。一手示、中指施壓于一側甲狀軟骨,將氣管推向對側;另一手拇指在對側胸鎖乳突肌后緣向前推擠甲狀腺,示、中指在其前緣觸診甲狀腺。配合吞咽動作,重復檢查;用同樣方法檢查另一側甲狀腺。腫大分度分三度:不能看出腫大但能觸及者為I度;能看到腫大又能觸及,但在胸鎖乳突肌以內者為Ⅱ度;超過胸鎖乳突肌外緣者為Ⅲ度。頸動脈觸診左右頸動脈觸診。氣管檢查正常人氣管位于頸前正中部;檢查時讓被檢者取舒適坐位或仰臥位,使頸部處于自然直立狀態(tài);考生將示指與環(huán)指分別置于兩側胸鎖關節(jié)上;然后將中指置于氣管之上;觀察中指是否在示指與環(huán)指中間;或以中指置于氣管與兩側胸鎖乳突肌之間的間隙,據(jù)兩側間隙是否等寬來判斷氣管有無偏移。甲狀腺聽診模擬甲狀腺腫大聽診:用鐘型聽診器直接放在腫大的甲狀腺上,聽診有無血管雜音。頸部血管聽診異常雜音:注意部位、強度、性質、音調、傳播方向和出現(xiàn)時間,以及患者姿勢改變和呼吸等對雜音的影響;頸動脈狹窄雜音特點、鎖骨下動脈雜音特點、頸靜脈雜音特點??偡謧渥⒖脊伲喝掌冢耗暝氯?/p>

體格檢查評分標準—胸肺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 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物品準備(聽診器,尺2把,標記筆);核對被檢查者信息、溝通;站被檢查者右側,被檢查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洗手;保暖(觸診前搓熱手,聽診器捂熱);體檢完畢蓋好衣物及告知病人。胸和肺的視診環(huán)境溫度適宜;充分暴露,暴露全部胸廓;上腹部暴露至臍水平(便于觀察腹式呼吸)。指出胸部體表標志:前胸部:主要骨骼標志(胸骨角、劍突、腹上角、肋間隙)、主要垂直標志線(前正中線、鎖骨中線、腋前線)及主要自然陷窩(鎖骨上窩、鎖骨下窩、胸骨上窩、腋窩);后胸部:肋脊角,肩胛線。胸廓是否對稱;有無桶狀胸、扁平胸;肋間隙有無增寬變窄;乳房是否對稱;脊柱形態(tài);呼吸運動(胸式或腹式呼吸為主);呼吸頻率;(未提及觀察30秒或以上者不得分)、呼吸節(jié)律;肺和胸膜的觸診前胸廓擴張度的檢查:考生兩手置于被檢查者胸廓下面的前側部,左右手拇指分別沿兩側肋緣指向劍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線兩側對稱部位,兩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側胸壁;囑被檢查者做深呼吸運動;觀察比較兩手的動度是否一致,以此對比被檢查者呼吸時兩側胸廓擴張度。后胸廓擴張度的檢查:考生將兩手平置于被檢查者背部,約于第十肋骨水平;拇指與中線平行,并將兩側皮膚向中線輕推;囑被檢查者做深呼吸運動;比較兩手的動度是否一致。語音震顫檢查:考生將左右手掌的尺側緣或掌面輕放于被檢查者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告知被檢查者用同等強度重復輕發(fā)“yi”長音;自上而下;從內到外;兩手交叉檢查;前胸部左右各3部位、后胸部左右各4部位;比較兩側對稱部位語音震顫的異同,注意有無增強或減弱。胸膜摩擦感檢查:檢查者將左右手掌的尺側緣或掌面輕貼于被檢查者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前胸下前側部或腋中線第5、6肋間胸壁);令受檢者反復作深慢呼吸運動。肺臟的叩診間接叩診:患者平臥考生站其右側;考生一手中指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作為叩診板指;緊貼于欲叩診的部位上;另一手指自然彎曲,中指指端以垂直的方向叩診于板指上;叩擊手法正確,力量適當。叩診自鎖骨上窩開始;然后沿鎖骨中線;腋前線;自第一肋間隙;從上至下逐一肋間隙進行叩診;其次檢查側胸壁:請被檢查者舉起上臂置于頭部;自腋窩開始沿腋中線、腋后線向下叩診至肋緣;最后叩診背部:請被檢查者坐起告知其向前稍低頭、雙手交叉抱肘;由上至下進行叩診;比較兩側叩診音的變化;叩診時注意左右;上下;內外進行對比;要求逐一肋間對比左右相同位置,側部可叩完一肋間腋中線及腋后線再叩對側。肺界叩診:肺上界:自斜方肌前緣中央部開始,叩診為清音;逐漸叩向外側,當由清音變?yōu)闈嵋魰r即為肺上界的外側終點;然后再由中央部叩向內側,由清音變?yōu)闈嵋魰r即肺上界的內側終點;兩者間的寬度即為肺尖的寬度;另一側同法叩出(未做者上述得分減半)。肺下界:只需叩出肩胛線上肺下界,可在叩診肺下界移動度時叩診。肺下界移動度叩診:被檢查者取坐位向前稍低頭,雙手交叉抱肘,在平靜呼吸時;檢查者在被檢查者肩胛線上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告知被檢查者作深吸氣后在屏住呼吸的同時,沿肩胛線繼續(xù)向下叩診;當由清音變?yōu)闈嵋魰r,即為肩胛線上肺下界的最低點,做標記;當被檢查者恢復平靜呼吸后,同樣先于肩胛線上叩出平靜呼吸時的肺下界,囑被檢查者作深呼氣并屏住呼吸;再由下向上叩診,直至濁音變?yōu)榍逡魰r,即為肩胛線上肺下界的最高點,做標記;由此測量出最高點與最低點之間的距離(厘米)即為肺下界移動的范圍;同法叩診另一側。肺臟的聽診雙耳戴上聽診器耳件,右手拇指與中指控住聽診器體件;緊密而適度地置于聽診部位。聽診順序由肺尖開始,自上而下,分別檢查前胸部;側胸部;背部;應注意上下;左右;對稱部位進行對比。(前胸部沿鎖骨中線和腋前線,側胸部沿腋中線和腋后線,背部沿肩胛線)。描述:雙肺呼吸音(清);是否聞及異常呼吸音;是否聞及啰音。語音共振:告知被檢查者用同等強度重復輕發(fā)“yi”長音;比較兩側對稱部位;胸膜摩擦音:聽診器放于前下側胸壁;深呼吸;雙側對比??偡謧渥⒖脊伲喝掌冢耗暝氯?/p>

體格檢查評分標準—心臟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與被檢者溝通、告之要進行檢查;洗手、戴口罩、帽子;器械準備;被檢者體位;人文關懷。心臟視診被檢查者盡可能取臥位;正確暴露胸部,上至頸以下;下至中上腹;兩側至腋中線??忌驹诒粰z查者右側,其視線與胸部同水平開始視診;仔細觀察心前區(qū)有無隆起凹陷及異常搏動,然后正俯視整個前胸,觀察心尖搏動位置與范圍。能夠正確指出被檢查者心尖搏動在第幾肋間;在鎖骨中線內側還是外側(正常人心尖搏動在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0.5-1.0cm);能夠正確描述被檢查者心尖搏動范圍及是否正常;具體搏動范圍指劃給考官看(正常人心尖搏動范圍直徑為2.0-2.5cm)。心臟觸診被檢查者取平臥位,考生站在被檢查者右側??忌糜沂秩终崎_始檢查,置于被檢查者心前區(qū);然后用手掌尺側(小魚際)或食指、中指及環(huán)指指腹并攏同時觸診;也可用單一手指指腹觸診。心尖搏動最強點在第幾肋間;在鎖骨中線內側還是外側(正常人心尖搏動在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側0.5-1cm)。心臟震顫觸診:考生用手掌或手掌尺側小魚際平貼于心前區(qū)各個部位,以觸知有無微小的震動感。心包摩擦感觸診在心前區(qū)或胸骨左緣第3-4肋間進行;能說出使觸診滿意的條件:以收縮期;前傾體位;呼氣末更為明顯。心臟叩診被檢查者取平臥位,考生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扳指,平置于心前區(qū)擬叩診的部位,扳指與肋間平行;右手指自然彎曲,以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扳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擊方向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籍右腕關節(jié)活動均勻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富有彈性。叩擊后右手中指立即抬起;在同一部位叩診可連續(xù)2-3下。心左界: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開始叩診;由外向內至濁音出現(xiàn);逐個肋間向上;直至第2肋間。心右界:先叩出肝上界(在右鎖骨中線上由肺區(qū)從上至下叩向腹部,叩診音由清音轉為濁音即肝上界即相對濁音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間);然后于其上一肋間由外向內至濁音止;逐一肋間向上叩診,直至第2肋間。心臟聽診被檢查者取臥位或坐位,心尖區(qū)即二尖瓣區(qū);肺動脈瓣區(qū),即胸骨左緣第2肋間;主動脈瓣區(qū),即胸骨右緣第2肋間;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即胸骨左緣第3肋間;三尖瓣區(qū),即胸骨左緣第4、5肋間。自心尖區(qū)開始→肺動脈瓣區(qū)→主動脈瓣區(qū)→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三尖瓣區(qū);每個聽診區(qū)至少聽30秒以上;聽診內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變(正常、異常);心臟雜音(正常、異常);心包摩擦音等??偡謧渥⒖脊伲喝掌冢耗暝氯?/p>

體格檢查評分標準—腹部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與被檢者溝通、告之要進行檢查;洗手、戴口罩、帽子;準備用具:聽診器、記號筆、直尺或軟尺、棉簽;遮擋、保護患者隱私。體位被檢者仰臥位,雙腿屈曲,雙上肢置入軀干兩側;站在被檢者右側腹部視診從上腹部至下腹部視診全腹或從左下腹開始逆時針方向視診全腹;考生視線處于與被檢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側面沿切線方向觀察;口述視診內容:腹部外形、呼吸運動、腹部靜脈、胃腸型蠕動波、毛發(fā)分布、皮疹、癜痕等。腹部聽診將聽診器體件置于腹壁上,全面聽診各區(qū),注意上腹部、中腹部、腹部兩側及肝、脾各區(qū);口述聽診內容:腸鳴音、血管雜音、摩擦音和搔彈音等;在右下腹部聽診腸鳴音(至少1分鐘);在上腹中部聽診腹主動脈、在左、右上腹腎動脈、左右下腹髂動脈。振水音被檢者仰臥,以一耳湊近或用聽診器置于上腹部,同時以沖擊觸診法振動胃部或搖晃被檢者身體;意義: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則提示幽門梗阻或胃擴張。叩診從左下腹開始逆時針方向至右下腹部,再至臍部。肝臟叩診右鎖骨中線。肝上界:由右鎖骨中線第2肋間向下叩向腹部。當由清音轉為濁音時,即為肝上界;確定肝下界:自臍水平沿右鎖骨中線向上叩,由鼓音轉為濁音處即是。間接叩診法檢查肝區(qū)有扣痛。胃泡鼓音區(qū)叩診在左前胸下、肋緣上叩診;向各方向叩診確定鼓音區(qū)是否存在,有無縮小。移動濁音被檢者先仰臥,自腹中部臍水平面向左側叩診,變濁時,板指固定不動,囑右側臥位,再度叩診;同樣方法向右側叩診;如何判斷。液波震顫考生以一手掌面貼于被檢查者一側腹壁;另一手4指并攏稍屈曲;用指端叩擊對側腹壁或指端沖擊腹壁,如有大量液體存在,則貼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體波動沖擊的感覺;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動傳至對側,應請另一人的手掌尺側緣壓于腹中線上協(xié)助檢查。腹部觸診用雙手搓擦法溫暖手,指甲應短。腹部緊張度站被檢者右側,前臂基本在被檢查者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被檢查者適應片刻;考生此時可感受被檢查者腹壁緊張程度,然后以輕柔動作開始觸診,觸診時應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檢查完一個區(qū)域后,考生的手應提起并離開腹壁;再以上述手法檢查下一區(qū)域;口述腹壁緊張度增加:強直呈木板狀,不易壓陷,腹壁緊張度減低:手指按壓時腹壁松軟無力,失去彈性;先從左下腹開始;逆時針方向進行淺觸診;原則上先觸診健康部位,逐步移向病痛部位;同樣方向進行深觸診。肝臟觸診單手觸診:讓被檢者做較深的腹式呼吸;然后將右手4指并攏,掌指關節(jié)伸直,與肋緣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檢查者的右鎖骨中線臍水平;隨被檢者呼氣時,手指壓向腹深部,吸氣時,手指向前上迎觸下移的肝緣;如此反復進行,并逐漸向肋緣移動,直到觸及肝緣或肋緣為止;雙手觸診:考生右手位置同單手觸診手法;用左手托住被檢查者右腰部;拇指張開置于季肋部,觸診時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緣緊貼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擴張,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觸診的效果;并在前正中線上進行一次觸診。莫菲征Murphy征檢查:左手掌平放于被檢查者右胸下部,拇指指腹勾壓于膽囊點;告知其緩慢做深吸氣;判斷Murphy征陽性:突然因疼痛而屏住呼吸或膽囊點壓痛。肝頸靜脈回流征在肝區(qū)逐步施壓;觀察頸靜脈是否充盈。脾臟觸診仰臥位觸診:左手繞過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胸下部第9~11肋處,試將其脾從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臍部,與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的力量下壓腹壁,直至觸及脾緣或肋緣;如未觸及脾臟則進行側臥位觸診:站在被檢查者右側,請被檢者取右側臥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雙手觸診法操作:左手掌置于被檢查者左腰部第9~11肋處,試將其脾臟從背腰部向腹部緊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伸直與肋緣大致呈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力量壓腹壁,直至能觸到脾緣或左肋緣。腎臟觸診被檢者仰臥,兩腿屈曲,站于被檢者右側,囑被檢者做較深呼吸;考生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部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緣而稍橫向;于被檢查者吸氣時雙手夾觸診。麥氏點壓痛與反跳痛選擇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處1/3交點;用兩指尖深壓,觀察有無壓痛;停留片刻,突然抬手,觀察有無反跳痛。泌尿系壓痛點季肋點(第10肋首端)有無壓痛;上輸尿管點(臍水平腹直肌外緣)有無壓痛;中輸尿管點(髂前上棘水平與腹直肌外緣交點)有無壓痛。腹部觸覺用棉簽按自上而下、左右對比、均勻觸碰腹壁;囑被檢者示意左或右、兩側是否對稱。腹壁反射用棉簽自外向內,分別輕劃上、中、下腹壁;觀察腹壁反射并匯報。肋脊角叩擊痛:被檢者取坐位或側臥位,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處(腎區(qū)),右手握空拳用輕到中等力量叩擊左手背。肋脊點和肋腰點壓痛肋脊點(12肋與脊柱交點)壓痛;肋腰點(12肋與腰肌外緣交點)壓痛??偡謧渥⒖脊?日期:年月日

體格檢查評分標準—脊柱檢查姓名學號班級得分體檢內容分值得分準備工作與被檢者溝通、告之要進行檢查;洗手、戴口罩、帽子;器械準備;被檢者體位;人文關懷??谑霾∽儽憩F(xiàn):局部疼痛;姿勢或形態(tài)異常;以及活動度受限等;脊柱檢查方法:患者可處站立位和坐位;按視、觸、叩的順序進行。脊柱彎曲度脊柱有無前后凸:從側面觀察有四個生理彎曲,即頸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顯向前凸;骶椎則明顯向后凸;脊柱有無側彎:讓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從后面觀察脊柱有無側彎;輕度側彎時需借助觸診確定;檢查方法是檢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適當?shù)膲毫ν聞潐?,劃壓后皮膚出現(xiàn)一條紅色充血痕,以此痕為標準,觀察脊柱有無側彎;正常人脊柱無側彎。脊柱活動度頸椎:固定肩部,囑被檢者頸椎作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等動作;腰椎:固定髖部,囑被檢者腰椎作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等動作;已有脊柱外傷可疑骨折或關節(jié)脫位時,應避免脊柱活動,以防止損傷脊髓。脊柱壓痛囑被檢者取端坐位;身體稍向前傾;檢查者以右手拇指,從枕骨粗隆開始;自上而下逐個按壓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時每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無壓痛。脊柱叩擊痛直接叩擊法:囑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診錘垂直叩擊各椎體的棘突;多用于檢查胸椎與腰椎;因頸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檢查;間接叩擊法:囑患者取坐位;將左手掌置于其頭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魚際肌部位叩擊左手背。脊柱特殊試驗前屈旋頸試驗(Fenz征):囑被檢者頭頸部前屈,并左右旋轉;如頸椎處感覺疼痛,則屬陽性;多提示頸椎小關節(jié)的退行改變;搖擺試驗:平臥,屈膝、髖,雙手抱于膝前。檢查者手扶患者雙膝,左右搖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