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_第1頁
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_第2頁
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_第3頁
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_第4頁
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8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七綜合零件加工數(shù)控銑床

立式數(shù)控銑床臥式數(shù)控銑床立臥兩用數(shù)控銑床項目四綜合零件加工內容導航單擊菜單顯示目錄預備知識任務一銑十字槽底板零件任務二銑槽輪板(略)任務三配合件加工任務一銑十字槽底板零件銑十字槽底板零件任務要求在數(shù)控銑床上加工如圖7-1所示的十字槽底板零件,零件材料為45鋼。零件毛坯尺寸如圖7-2所示,其上、下平面及周邊側面均已加工完成。表7-1零件檢測及評分標準表7-1零件檢測及評分標準(續(xù))任務實施Step1制訂零件的加工工藝1.零件結構及技術要求分析該零件為十字槽底板零件,零件外輪廓為正方形,形狀較為簡單。零件材料為45鋼,切削性能較好。零件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等較高。2.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分析(1)加工機床的選擇根據(jù)零件的結構及加工要求,宜選用數(shù)控銑床或立式加工中心機床。本零件選用數(shù)控銑床加工,機床系統(tǒng)選用FANUC0i系統(tǒng)或SIEMENS802D系統(tǒng)等。(2)工件的裝夾選擇己加工過的底面和側面作為定位基準,在精密機用平口虎鉗上裝夾工件,工件頂面高于鉗口15mm左右。工件底面用墊塊托起,并注意墊塊的位置,保證不會碰到鉗口。(3)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粗銑輪廓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如下:①安裝尋邊器,確定工件零點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設定零點偏置。②選用φ20粗立銑刀,粗銑輪廓至60mm×60mm×10.5mm,如圖7-3所示。圖7-3粗細輪廓圖銑75×75及4-R15圓弧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①安裝尋邊器,確定工件零點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設定零點偏置。②選用φ20粗立銑刀粗銑輪廓,留0.50mm單邊余量。③選用φ20精立銑刀半精銑輪廓,留0.10mm單邊余量。④實測工件尺寸,調整刀具參數(shù),精銑輪廓至要求尺寸,如圖7-4所示。圖7-4銑75×75及4-R15圓弧銑55×55外輪廓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①安裝尋邊器,確定工件零點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設定零點偏置。②選用φ80mm面銑刀,粗、精銑上表面至尺寸。③選用φ20mm精立銑刀半精銑輪廓,留0.10mm單邊余量。④實測工件尺寸,調整刀具參數(shù),精銑外輪廓至要求尺寸,如圖7-5所示。圖7-5銑55×55外輪廓圖銑十字槽的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①安裝尋邊器,確定工件零點為坯料上表面的中心,設定零點偏置。②選用φ12粗立銑刀,粗銑十字槽,留0.50mm單邊余量。③選用φ12精立銑刀,半精銑十字槽,留0.10mm單邊余量。④實測工件尺寸,調整刀具參數(shù),精銑十字槽至要求尺寸,如圖7-6所示。圖7-6銑十字槽(4)注意事項①使用尋邊器確定工件零點時應采用碰雙邊法。②精銑時應采用順銑法,以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③銑削加工后,需用鏗刀或油石去除毛刺,才可進行下道工序的裝夾和銑削。④只能用軟木槌或橡皮挪頭敲打工件,并應注意平行墊鐵是否有松動。3.數(shù)控加工工藝文件數(shù)控加工工量具清單見表7-2,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見表7-3。表7-2數(shù)控加工工量具清單表7-3零件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Step2參考程序粗銑、半精銑和精銑時使用同一加工程序,只需靈活利用刀具半徑補償功能調整刀具參數(shù)即可。1.粗銑輪廓主程序粗銑輪廓主程序2.銑75×75及

4–R15圓弧主程序銑75×75及

4–R15圓弧主程序3.銑上表面主程序4.銑55×55及4-R5主程序銑55×55及4-R5主程序5.銑十字槽主程序銑十字槽主程序任務三配合件加工任務引入在數(shù)控銑床上加工如圖7-33、7-34所示的配合件零件。零件材料為45鋼,其上、下平面及周邊側面已完成預加工。零件檢測及評分見表7-19。圖7-33配合件1圖7-34配合件2表7-19零件檢測及評分表零件檢測及評分表零件檢測及評分表任務實施:Step1制訂零件的加工工藝1.零件結構及技術要求分析零件為配合件,零件外輪廓為正方形,零件配合精度要求較高。2.零件加工工藝及工裝分析(1)加工機床的選擇根據(jù)零件的結構及加工要求,宜選用數(shù)控銑床或立式加工中心機床。本零件選用數(shù)控銑床加工,機床系統(tǒng)選用FANUC0i系統(tǒng)或SIEMENS802D系統(tǒng)等。(2)工件的裝夾 以底面和側面作為定位基準,工件采用機用平口虎鉗裝夾。裝夾時,鉗口內墊上合適的高精度平行墊鐵,墊鐵間留出加工型腔時的落刀間隙,裝夾后要進行工件的找正。工件裝夾后所處的坐標位置應與編程中的工件坐標位置相同。(3)加工方法及刀具的選擇 在進行配合件加工時,要合理控制好首件凸、凹結構的尺寸大小,一般取尺寸偏差的上、下偏差,為加工配合工件尺寸精度和配合精度奠定基礎。根據(jù)圖樣要求首先加工件1,然后加工件2。件2加工完成后,必須在拆卸之前與件1進行配合,若間隙偏小,可改變刀具半徑補償,將輪廓進行再加工,直至配合情況良好后方可取下件2。配合件1的加工方案為:①選用φ80mm面銑刀,粗、精銑削上表面,保證尺寸1Omm,如圖7-35所示。②選用φ11.8mm直柄麻花鉆,鉆兩工藝孔,如圖7-36所示。③選用φ14mm三刃立銑刀,粗加工兩個凹型腔,如圖7-36所示。④選用φ12mm四刃立銑刀,精加工兩個凹型腔,如圖7-36所示。配合件1圖7-35粗、精銑削上表面圖7-36鉆工藝孔、粗、精銑兩個凹型腔配合件1⑤選用φ3mm中心鉆,點孔加工,如圖7-37所示。⑥選用φ11.8mm直柄麻花鉆,鉆孔加工,如圖7-37所示。⑦選用φ12mm機用鉸刀,鉸孔加工,如圖7-37所示。圖7-37點孔、鉆孔、鉸孔配合件2的加工方案為:①選用φ80mm面銑刀,粗精銑削上平面,保證尺寸28.5mm,如圖7-38所示。②選用φ16mm三刃立銑刀,粗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如圖7-39所示。配合件2圖7-39粗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圖7-40銑削邊角料配合件2③選用φ16mm粗齒三刃立銑刀,銑削邊角料,如圖7-40所示。④鉆中間位置孔,選用φ11.8mm直柄麻花鉆,如圖7-41所示。⑤擴中間位置孔,選用φ35mm錐柄麻花鉆,如圖7-41所示。配合件2圖7-41鉆孔、擴孔圖7-42精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配合件2⑥選用φ12mm細齒四刃立銑刀,精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并保證8mm和10mm的高度,如圖7-42所示。⑦選用φ37.5mm粗銑刀,粗鏜孔至φ37.5mm,如圖7-43所示。⑧選用φ38mm精銑刀,精鏜孔至φ38mm,如圖7-43所示。配合件2配合件2圖7-44點孔、鉆孔、鉸孔圖7-45孔口R5mm圓角配合件2⑨選用φ3mm中心鉆,點孔加工,如圖7-44所示。⑩選用φ11.8mm直柄麻花鉆,鉆孔加工,如圖7-44所示。(11)選用φ12mm機用鉸刀,鉸孔加工,如圖7-44所示。(12)選用φ14mm粗齒三刃立銑刀,孔口R5mm圓角,如圖7-45所示。3.數(shù)控加工工藝文件數(shù)控加工工量具清單見表7-20,件1、件2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見表7-21、表7-22.表7-20數(shù)控加工工量具清單表7-20數(shù)控加工工量具清單表7-21件1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表7-22件2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件2數(shù)控加工工序卡step2編制數(shù)控加工程序件1和件2編程坐標系原點O均設在工件上表面中心。根據(jù)FANUC0iM系統(tǒng)數(shù)控系統(tǒng)的指令及規(guī)則,編寫加工程序。配合件1的數(shù)控加工程序(參考)1.粗加工上表面2.精加工上表面3.鉆兩個凹型腔工藝孔4.粗加工兩個凹型腔(落料)5.精加工兩個凹型腔6.點孔加工7.鉆孔加工8.鉸孔加工9.子程序00001(中間凹型腔)子程序00001(中間凹型腔)10.子程序00002(鍵形腔)配合件2的數(shù)控加工程序(參考)根據(jù)FANUC0iM系統(tǒng)數(shù)控系統(tǒng)的指令及規(guī)則,編寫加工程序。1.粗加工上表面2.精加工上表面3.粗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面粗加工兩個凸臺外輪廓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