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_第1頁
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_第2頁
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_第3頁
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_第4頁
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知提煉,致虛極守靜篤,領悟人生大道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中最偉大的哲學名著,沒有之一, 此書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人文等領域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圣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行量最多的 文化名著。為了更好的認識此書,了解老子的深沉哲思,哲學詩畫特意為大家整理了此篇, 一起來學習,品讀,感悟并踐行“道”的真諦。01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意思是,人要善良,生亦柔弱,死亦剛強。天道不會親近某個人,但常常贈與那 些心存善良之人。又或是,天道的法則是沒有親疏遠近的,但它總會偏向那些有 德行的善人。02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老天并不

2、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來隨意犧牲。03老子: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 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不崇尚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 使人民不做盜賊。不顯露足以引起貪欲的事物,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擾亂。因 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 需求,軟化人民的偏執(zhí)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zhí)成見、 不生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于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以得到全 面的治理。04

3、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若可以言說,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事物如果可以命名的話,就不是 真正的事物。名之所以為名,原因是名在變化中顯現。其包含的哲理是,世間一 切規(guī)律或人類所定義和理解的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的; 世間一切道理或真理也不是絕對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的,虛虛實實 而又實實虛虛。05老子: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 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意思是,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

4、 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那萬物紛紛蕓蕓,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 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于生命。復歸于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 規(guī)律就叫做智慧,不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自然 規(guī)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 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06老子: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以尊貴卑賤的理念來治理天下,這樣的帝王和普通人一樣,擔負不起治 理天下的重責。一個愛天下像愛自己的人,可以托起整個天下。07老子:大國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為其

5、靜也,故 宜為下。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意思是,大國像水一樣,是向下流淌的。它既像一個大海,容納一切,又像一座 雪山,向下游源源不斷供給水源。大國就好像天下的雌性,是天下所有人的交往 對象,如同一個交往中心。雌性總是用安靜勝過雄性,這是因為其處在天下雌柔 守靜的位置,雄性被其吸引而自動過來,所以大國要像雌性一般最好居于下。大 國用謙讓的方式對待小國,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任和依賴;小國用謙讓的方式對 待大國,那么小國自身就可能爭取到大國的支持和幫助。08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再大的樹木,也是從一顆小樹苗開始長起來的;再高的塔臺,也是用泥土一點點 堆

6、積起來的。無論做什么事,只要不斷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點點, 若能堅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獲的。09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 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最好的行為像自然界的水一樣呵護大家。水善于滋潤萬 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 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恪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 夠善于發(fā)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

7、 所以沒有過失,也就不會埋怨他人。10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 臣。意思是,大道被毀壞了,才會有仁義道德的出現;追逐名利的謀略智謀出現了, 就會產生狡詐、虛偽的事;父子、兄弟、夫婦不和睦的時候,才會顯出慈孝之道 的好處;國家在動蕩混亂的時候,忠臣才能顯現。老子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 性,否極泰來,有得必有失,而有失也必有得。結語 天下道理雖多,但道德經卻用5000個字把它們全部概括,迄今為止,中國 古代的哲學書恐怕沒有一本能超越道德經。而中國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除 了從道德經中去找尋,再無其他更好的書了。老子雖然騎著青牛離去了,但 只要你讀懂道德經

8、,能悟道,誰又說他真的遠去了呢?時光流逝,千年煙云, 道依然如影隨形,遍滿虛空,無人無事能出道外!運動有運動之道,休息有休息 之道,學習有學習之道;貓有貓道,樹有樹道,人有人道。世間萬物皆有各自的 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是客觀歷史規(guī)律,是人心所向之大道。希望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都能明白老子大道的真實內涵,運用于自己做人的道路 中去。文章的最后,附贈一位網友總結的道與一的關系:大道名同,至簡為一。同則一,一則同。同與一,互為道形。凡以同為道者,則 得一之形。凡以一為道者,則得同之形。一同同一,互為內外,互為道形。欲知 形之一,以同為道,推演則知。欲知形之同,以一為道,鋪列即明。形,常先于 道為人所覺,概假人目之觀,須臾則覺。道,常無形,存亙古,非人一日可察。 十年明一象,百年明一道,千年造新象,萬年知永在之大道。求道者眾,得道者 寡。于人,一壽促,二假目,三無數。數者,可錄眾象于帛,存百千年,一象察 千年,大道不遠矣。大道,常無名無形。此無名,非真無名,因其自為其名,有名仍似無名。此無形, 非真無形,因其自為其存,非他之有形各物均難狀之。人以目視物之形而識物, 人以何識無形之道?唯借其名,因大道之名即大道之存,大道之存即大道之名。 其名同其存,二者實為一。故大道之名,吾暫以一”為表。念時之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