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門搖桿軸支座 說明書.._第1頁
氣門搖桿軸支座 說明書..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yè)設計(論文)氣門搖桿軸支座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夾具設計專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班級2011級機制二班姓名學號2011403010234指導教師賈偉杰荊楚理工學院畢業(yè)設計氣門搖桿軸支座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及夾具設計本次畢業(yè)設計課題是搖桿軸支座加工工藝規(guī)程與專用鏜孔夾具設計,設計中綜合應用了工程圖學,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程學,機械幾何精度設計等相關課程知識。本畢業(yè)設計在搖桿軸支座工藝規(guī)程設計過程中,詳細的分析了搖桿軸支座的加工工藝,通過工藝方案的比較與分析選擇得到了符合技術要求的工序,形成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和機械加工工序卡。本設計進行了專用夾具的設計,闡述了定位方案的選擇、夾緊方案的確定、夾具體

2、設計,運用AutoCAD完成了此專用夾具的裝配圖和夾具體的零件圖。此外,還進行了搖桿軸支座零件的和鏜夾具主要零件三維造型設計?!娟P鍵詞】零件加工工藝規(guī)程專用夾具AutoCAD5AbstractThegraduationdesigntaskisdesignofprocessandboringfixtureofrockershaftpedestal.Thisdesigniscomprehensivelyappliedtheknowledgeofcorrelatedcurriculumsuchasengineeringgraphic,mechanicaldesign,mechanicalmanufa

3、cturing,engineeringandmechanicalgeometryprecisiondesign.Thisgraduationdesigndetailedanalysisprocessofrockershaftpedestal.Processwhatisinkeepingwithtechnicalrequirementsisselectionthroughcomparingandanalyzingprocessscheme,toobtainthemachineryprocesscardandmechanicalprocessescard.Thisdesigndesignedbor

4、ingfixtureofrockershaftpedestal,expoundsaboutthepositioningschemeselection,determinetheclampingschemes.Boringmoulddesignandfixturepedestaldesign.UseAutoCADcompletedtheassemblyofthisspecialfixtureandpartdrawingoffixturebase.Inaddition,the3-Dmodelingdesignsofthepartoftherockershaftpedestal.KeyWords:Pa

5、rtsprocessing,Processflow,Internalboring,Dedicatedfixture,AutoCAD1搖桿軸支座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1)1.1零件的圖紙與工藝分析(1)1.1.1零件的作用(1)1.1.2零件的工藝分析(1)1.2工藝規(guī)程定性設計(2)1.2.1確定毛坯的類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2)1.2.2機械加工余量、工藝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2)1.2.3定位基準的選擇(3)1.2.4表面加工方法的確定(3)1.2.5工藝路線的確定(4)1.2.6確定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5)1.2.7機床設備及工藝裝備的選用(5)1.3工藝規(guī)程定量設計(6

6、)1.3.1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時的確定(6)2夾具的設計(7)2.1擬定夾具的結構方案(11)2.1.1選擇工序及其分析(11)2.1.2對夾具的設計要求(11)2.1.3加工本道工序的加工設備、刀具及量具的選擇(11)2.2定位方案及定位元件的選擇與設計(11)2.2.1定位方案的確定(11)2.2.2定位元件的設計(12)2.3導向方案及導向元件的選擇和設計(12)2.3.1導向方案(12)2.3.2導向元件設計(13)2.4鉆模板設計(13)2.5夾緊裝置設計(13)2.6夾緊力的計算(13)2.6.1夾緊力方向的確定(13)2.6.2夾緊力作用點的選擇(13)2.6.3夾緊力大小的確定(

7、13)2.7夾具體的設計(14)2.8夾具體的選擇(16)2.9誤差分析(16)2.10夾具總圖設計(17)2.10.1夾具總圖上應標注的尺寸和公差(18)2.10.2夾具的主要技術要求(18)結論(20)致謝(21)(22)參考文獻荊楚理工學院畢業(yè)設計1搖桿軸支座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零件的圖紙與工藝分析1.1.1零件的作用氣門搖桿軸支座是柴油機一個主要零件。是柴油機搖桿座的結合部孔裝搖桿軸,軸上兩端各裝一進氣門搖桿,搖桿座通過兩個13孔用M12螺桿與汽缸蓋相連,3mm軸向槽用于鎖緊搖桿軸,使之不轉動。其零件圖如下圖:圖1.1搖桿軸支座零件圖1.1.2零件的工藝分析02046mm孔的尺寸精度以

8、及下端面0.05mm的平面度與左右兩端面孔的尺寸+0.10精度,直接影響到進氣孔與排氣門的傳動精度及密封,213mm孔的尺寸精度,以上下兩端面的平行度0.05mm。因此,需要先以下端面為粗基準加工上端面,再以上端面為粗基準加工下端面,再把下端面作為精基準,最后加工020+0'16mm孔時以下端面為定位基準,以保證孔軸相對下端面的位置精度。由參考文獻【1】中有關孔的加工的經濟精度機床能達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要求可以達到的零件的結構的工藝性也是可行的。1.2工藝規(guī)程定性設計1.2.1確定毛坯的類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1)根據零件材料確定毛坯為鑄件,已知零件的生產綱領為1000件/年,通

9、過計算,該零件質量約為3Kg,由vv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4、表13可知,毛坯的鑄造方法選用砂型機器造型,屬大批生產。為消除殘余應力,鑄造后安排人工時效處理。由機械加工工藝手冊212可知該種鑄造公差等級為CT1011,MA-H級。1.2.2機械加工余量、工藝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2)因工件的生產類型為成批生產,毛的鑄造方法選用砂型機器造型。根據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2.3-12確定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如下表所示:表1.1各表面加工余量加工表面基本尺寸單邊余量上端面484下端面503左端面353右端面35320孔201013孔136.5確定毛坯的技術要求1、鍛件沒有裂痕。2、熱處理:滲碳0.81mm;淬火5

10、862HRC3、繪制毛坯圖2447I泊兀waiiaaw;齊paaffiE;waaaI4752圖1.2毛坯圖1.2.3定位基準的選擇精基準的選擇:氣門搖桿軸支座的下端面既是裝配基準又是設計基準,用它作為精基準,能使加工遵循基準重合的原則。©20+0.16mm孔及左右兩端面都采用底面做基準,這使得工藝路線+0.1()又遵循“基準統(tǒng)一”的原則,下端面的面積比較大,定位比較穩(wěn)定,夾緊方案也比較簡單,可靠,操作方便。粗基準的選擇:選擇零件的重要面和重要孔做基準。在保證各加工面均有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或面的加工余量盡量均勻,此外,還要保證定位夾緊的可靠性,裝夾的方便性,減少輔助時間,所以粗

11、基準為©20電mm孔。1.2.4表面加工方法的確定+°'10根據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經濟精度,確定各表面及孔的加工方法如下表1.1表面的加工方法加工表面加工方案上端面粗銑一精銑下端面粗銑一精銑左端面粗銑一精銑右端面粗銑一精銑2-13mm孔鉆孔20(+0.100.16)mm孔鉆孔一擴孔一鉸孔3mm軸向槽銑因左右兩端面均對020+o.i6mm孔有較高的位置要求,故它們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原則,減少裝次數(shù),提高加工精度1.2.5工藝路線的確定根據先面后孔,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和先粗加工后精加工的原則,將上端面的精銑和下端面的粗銑放在前面,下端面的精銑放在

12、后面,每一階段要首先加工上端面后鉆孔,左右端面上020+o.i6mm孔放后面加工。初步擬訂兩條加工路線以供參考選擇,如下:+0.1()表1.2工藝路線1工序號工序內容10鑄造20時效30銑上、下端面40銑°20mm孔左右端面50鉆、擴、鉸020mm孔60鉆2413孔70銑軸向槽80檢驗90入庫表1.3工藝路線2工序號工序內容10鑄造20時效30銑軸向槽40銑©20mm孔左右端面50鉆2"13孔60鉆、擴、鏜©20mm孔70銑上、下端面80檢驗90入庫對工藝路線1和工藝路線2進行評估,工藝路線方案的分析與比較。工藝路線1:工序集中化,工藝路線裝夾也比較多,

13、有同一個基準,相互精度比較高,機床的數(shù)量少,減少工件在工序間的運輸,減少輔助的時間。工藝路線2:裝夾的次數(shù)比較少,但是誤差較大,耗費時間,耗費材料。評估結果認為工藝路線1更加科學合理,故優(yōu)先采用工藝路線1。上述工藝路線1遵循了工藝路線擬訂的一般原則,但某些工序還有一些問題還值得進一步討論。如車上端面,因工件和夾具的尺寸較大,在臥式車床上加工時,它們慣性力較大,平衡困難;又由上端面不是連續(xù)的圓環(huán)面,車削中出現(xiàn)斷續(xù)切削容易引起工藝系統(tǒng)的震動,故改動銑削加工。1.2.6確定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根據上述原始資料和加工工藝,查表分別確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如表1-5所示。表1-

14、5機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工序號工序內容單邊余量工序尺寸表面粗糙度/mm/mmRa/“m30銑上端面2.580.53.2銑下端面2.5783.2銑©20mm孔左端面403.543.50.4銑©20mm孔右端面3.5400.450鉆017mm孔8.501712.5擴°19mm孔1.4019.86.4鉸°20mm孔0.10203.260鉆13孔6.501312.5鉆13孔6.501312.570銑軸向槽.7機床設備及工藝裝備的選用表2-1機床設備及工藝裝備的選用工序號工序內容機床設備和工藝裝備30銑上、下端面立式銑床X6132直徑D=80mm

15、銑刀游標卡尺0-200mm通用夾具40銑°20mm孔左右端面立式銑床X6132直徑D=80mm銑刀游標卡尺0-200mm通用夾具50鉆、擴、鉸°20mm孔搖臂鉆床Z3025直徑D=17.0mm麻花鉆直徑D=19.8mm擴孔鉆直徑D=20.0mm鉸刀游標卡尺0-200mm通用夾具60鉆2413孔搖臂鉆床Z3025直徑D=13.0麻花鉆游標卡尺0-200mm通用夾具70銑軸向槽X1632立式銑床三面刃銑刀游標卡尺0-200mm通用夾具由于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故加工設備適宜通用機床為主,輔以少量專用機床的流水生產線,工件在各機床上的裝卸及各機床間的傳動均由人工完成。粗銑上端面:考

16、慮到工件的定位夾緊方案及夾具結構設計等問題,采用立銑選擇X1632立式銑床。(參考文獻2表6-18),選擇直徑D為80mm立銑刀,參考表7-88H,通用夾具和游標卡尺。粗銑下端面:采用上述相同的機床與銑刀,通用夾具及游標卡尺。精銑下端面:采用上述相同的機床與銑刀,通用夾具及游標卡尺。粗銑左端面:采用臥式銑床X6132,參考表6-210,采用以前的刀具,專用夾具及游標卡尺。精銑左端面:采用臥式銑床X6132,參考表6-214,專用夾具及游鉆2X013mm孑L:采用Z3025BX10,參考表6-265,通用夾具。刀具為d為13.0mm的直柄麻花鉆,參考表7-1115。鉆018孑L:鉆孔直行為18m

17、m,選擇搖臂鉆床Z3025參考表6-265,采用錐柄麻花鉆,通用夾具及量具。1.3工藝規(guī)程定量設計1.3.1切削余量及基本工時的確定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差工序30:粗銑下端面(1)加工條件工件材料:HT200,J=170240MPa,鑄造;工件尺寸:a=13mm,l=36mm;bmax加工要求:粗銑上端面加工余量4mm機床:X51立式銑床;刀具:立銑刀。銑削寬度aW90,深度aW6,齒數(shù)z=12,故根據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表3.1,eP取刀具直徑d0=80mm。根據切削用量手冊后表3.16,選擇刀具前角Y0=0°后角a°=16,副后角a0'=8°,刃傾

18、角:入s=10°,主偏角Kr=60°,過渡刃Kr=30°,副偏角Kr'=5°。(2)切削用量1)確定切削深度aP根據手冊等,選擇a=1.15mm,兩次走刀即可完成。P2)確定每齒進給量fz由于本工序為粗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可不考慮,從而可采用不對稱端機床功率為4.5kw(據簡明手冊表4.2-35,X51立式銑床)選擇:f=83.9mm/min。z3)確定刀具壽命及磨鈍標準根據切削手冊表3.7,銑刀刀齒后刀面最大磨損量為1.5mm;由于銑刀直d°=80,故刀具使用壽命T=180min(據簡明手冊表3.8)。4)計算切削速度v和每分鐘進

19、給量vcf根據切削手冊表3.16,當d=80,Z=12,aW7.5mm,fW0.18mm/z時,0pzv=98m/min,n=250r/min,v=471mm/min。各修正系數(shù)為:k=1.0,k=0.8。切削速度計ttftMVSV算公式為:vc二cvd0久kq=0.2,x=0.15,y=0.35,vvm二0.32,T=180min,TmapxvfzyvaeurzpvV其中a=38mm,a二4mm,C=245epvu=0.2,vk=k-k=1.0x0.8=0.8,vMvSvf=0.18mm/z,Z二12z將以上數(shù)據代入公式:x0.8245x125x0.218Oo.32x4x0.15x0.08x

20、0.35x72x0.2x12=142m/min確定機床主軸轉速:n=-=150r/minos兀dw根據簡明手冊表4.2-36,選擇n二300r/min,v二390mm/min,因此,實際進給cfc量和每齒進給量為:兀dn3.14x125x300v二4=m/min=118m/minc10001000f二v/nz二390/300x12mm/s二0.1mm/szcfcc5)校驗機床功率根據切削手冊表3.24,近似為P=3.3kw,根據機床使用說明書,主軸允許功率CCPcm二4.5x0.75kw二3.375kw>P。cc故校驗合格。最終確定:a二4.0mm,n二300r/min,v二390mm/

21、s,v二118m/min,f二0.1mm/zpcfcz6)計算基本工時t二L/v,L二L+y+A,l二176mm,m查切削手冊表3.26,入切量及超切量為:y+A二40mm則:T=L/v=0.64mimmf工序40粗銑左右端面:同時粗銑左右端面,圓盤銑刀一次加工完成不準調頭計算切削用量:a=2mmP由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5.53可知:f=axz=0.20x12=2.4mm/rf由切削用量手冊表9.4-8可知:各系數(shù)為所以有v二10.91m/s,n二1.35r/s,v二1.70m/sttftK二K二K二0.69mvvmnmfKsv=Ksn=Ksf=0.8V=0.34X0.69X0.8=0.19m

22、/sV二0.75r/sV=0.94mm/s取n二0.792r/s二47.5r/minn二0.792r/s二47.5r/mintVf廣1*0mm/S所以實際切削速度:兀dnv=0=14.55m/minf=152.6mm/min1000確定主軸轉速:l+1二17mml=75mm12100v.n=7r/s=545r/mm兀d0切削工時:工序50T二1+1+12二0.1minjf-nw鉆通孔018,工序步驟與工序20相同,代入數(shù)據得出結果:ae二20mm,a=0.5mmf二=163-2m/minn=960r/minv=15m/mint=1.45mincm鉸孔到020精鉸后工序尺寸為20.02±

23、;0.08,與下底面的位置精度為0.05,與左右端面的位置精度為0.06,且定位夾、緊時基準重合,故不需保證。0.06跳動公差由機床保證。粗鉸孔時因余量為1.9mm,故ap二1.9mm,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手冊表2-8V=0.4m/s=24m/min取進給量為f=002mm/r1000xvn二一兀d=380r/min故實際切削速度為:兀dn.v=w_w=15m/min1000此時作臺每分鐘進給量f應為:mf=fZn=56.25mm/minmzw計算切削基本工時:l+y+A.t=1.45mmmfm工序60鉆孔013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手冊表3-38,取f二98mm/min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手冊表3-

24、42,取v二11.1m/min1000vnd272r/min查表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4.2-15,機床為Z525,選擇轉速n二545r/min二9.08r/sw實際切削速度:nnd9.08x3.14x11v=wxw二=0.31m/s10001000Fl+1+1切削工時帶入公式:T二丄2二0.36mmjf-nw工序70銑槽:加工條件:機床:X6132立式銑床.刀具:直齒三面刃銑刀其中d二80mm,z二18計算切削用量:a=10mmp由機械加工工藝手冊表15-53,表15-55可知:a=136/minv=132.6m/minf確定主軸轉速:1000vn=nd0=375r/min=0.75min

25、切削工時:轉動自由度XZ2夾具的設計2.1擬定夾具的結構方案2.1.1選擇工序及其分析選擇工序為工序60中鉆©錯誤!未找到引用源。13mm通孔,對其的主要要求尺寸為013mm且公差要求較低,表面精度不高,則設計夾具是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夾緊方案的方便快速性。2.1.2對夾具的設計要求在保證尺寸精度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高效,且由于所選工序材料通用,生產批量較大為大批量,則設計時應該盡量結構簡單,以便迅速制成交付使用。2.1.3加工本道工序的加工設備、刀具及量具的選擇由于生產生產批量為大批量,故加工機床以通用機床為主機床:選用Z3025搖臂鉆床刀具:選用標準麻花鉆Q13麻花鉆。鉆頭米用雙頭刃磨

26、法,后角為120°。量具:因為孔的加工精度介于IT7IT9之間,可用讀量為0.02mm,測量范圍0mm100mm的游標卡尺即可。2.2定位方案及定位元件的選擇與設計2.2.1定位方案的確定根據工序加工要求,工件在夾具中的定位有兩種方案可選擇。萬案一:以20mm芯軸為定位元件限制工件4個自由度zyzy,軸肩限制1個自由度壬,底座限制保證加工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定位方案圖見圖2-1所示。萬案一:圖2-1疋位方案以底座為主要基準限制工件3個自由度xy的轉動和z的移動,以芯軸定位為次要基準限制工件2個自由度zy的移動。定位方案圖見圖2-2所示。兩種方案的比較:方案一以以20mm芯軸及軸肩定位

27、可使定位元件一體保證加工精度,裝卸方便。方案二以底座定位增加了加工誤差。由于零件的生產方式是大批量生產,要求在保證精度的前提下盡量快速裝卸,提高生產率,保正加工精度,減少工人勞動強度,故選擇方案一。2.2.2定位元件的設計根據定位方案設計定位元件結構。20mm內圓采用短柱銷定位。據表7-434選擇配合為H8/f7©116mm端面采用平面定位。902.3導向方案及導向元件的選擇和設計2.3.1導向方案由于零件是大批量生產,考慮到鉆套磨損后可以更換。所以選擇標準結構的快換鉆套。2.3.2導向元件設計鉆套的高度是指鉆套與鉆頭接觸部分的高度。據資料表7-484得鉆套與鉆模板的配合選H7/n6

28、。鉆套與襯套的配合選用F7/m6,因此根據資料表7-434確定可換鉆套為10F7X15m6X28JB/T8045.3-1995。根據資料附表3.147確定可換襯套為A10X20JB/T8045.5-1999,根據資料附表3157得配用螺釘為M6X13JB/T8045.5-1999,見圖8-4所示。圖2-4導向元件2.4鉆模板設計由于所鉆的孔在零件上的位置與鉆模板有高度要求,為工件方便裝卸。故采用翻轉式鉆模板。鉆模板以銷軸與支架連接,可在支架上翻轉。這樣當工件裝卸時只需把鉆模板向上翻就能實現(xiàn)工件的裝卸。以開口銷將銷軸固定呢在支架上。鉆模板與銷軸的配合選用M7/n6,銷軸與支架的配合選用N7/h6

29、則根據表8-17刀確定銷軸為GB882-86-12X50。根據表8-18刀確定開口銷為GB/T791-2000-4X40。2.5夾緊裝置設計定位采用心軸加大軸肩定位故可采用螺母加U型墊圈夾緊。當工件取下時只需松開螺母;拿下墊圈就可取下工件這樣適合在大批量生產中使用減少了輔助時間。2.6夾緊力的計算2.6.1夾緊力方向的確定 夾緊力的方向應該有利于工件的準確定位,而不能破壞定位。一般要求主壓緊力應該垂直于第一定位基準面。故此夾緊力的方向與13孔端面垂直。 夾緊力的方向應與工件剛度高的方向一致。 夾緊力的方向應盡可能與切削力,重力方向一致以利于減小夾緊力。2.6.2夾緊力作用點的選擇 夾緊力的作用

30、點應與支撐點“點對點”對應,或在支承點確定的區(qū)域內。以避免被破壞定位或造成較大的夾緊變形。 夾緊力的作用點應選擇在工件剛度高的位置。 夾緊力的作用點與支撐點盡可能靠近切削部位。 夾緊力的反作用力不應使夾具產生影響加工精度的變形2.6.3夾緊力大小的確定 切削力的計算查表7-214有公式:錯誤!未找到引用源。F=3.48d1.4f0.850.75fb說明:d為鉆頭直徑,單位為mmf為進給量,單位為mm/rMe=5.87d2f5o.7錯誤!未找到引用源。b錯誤!未找到引用源。b為零件強度,單位為MPa查表264有錯誤!未找到引用源。=785MPa查表5-1134切削時進給量f=(0.01-0.02

31、)d=0.09-0.18則:F=1630NM=108.2N.Mfmaxc 估算夾緊力查4P221得公式F需=KF0F0為在一定條件下由靜壓力平衡計算出來的夾緊力大小K為安全系數(shù),通常取K為1.5-2.5,此處取K=2查表7-274得公式錯誤!未找到引用源。Fo其中,F(xiàn)q為切削力,H為壓板高度,L為壓板軸線至夾緊點的距離,f為摩擦因素一般取0.1-1.5.由圖知L=22.74mmH=30mmf=0.125F二1270N0F二KF=2X1270=2540Njo則螺紋所需提供的夾緊力為2540N 螺栓直徑的選擇為加工的方便,在這里螺紋連接選用單線普通螺紋,其某些參數(shù)有:螺紋升角(1°42z

32、3°2)小于螺紋副的當量摩擦角(6.5°10.5°),即連接螺紋可滿足自鎖。查表7-584,因螺紋與心軸連接,選用45號鋼造而45號鋼的屈服極限為b$=355Mpa,在不考慮轉矩的情況下:查表5-68得其許用擠壓應力=0.8X355Mpa=284Mpa<bO=0.8XoPS查5-68(5-24)式中:F工作壓力,Nd1螺栓危險截面的直徑,mm螺栓材料的許用拉應力,Mpa即有錯誤!未找到引用源。d225.6mm1為保證螺母的直徑大小小于®36mm,且螺紋應該選擇盡量粗。據表7-22刀,確定選擇螺紋規(guī)格六角螺母M16GB/T6170-2000-M16查

33、附表3.237確定快換墊圈規(guī)格為A17X70JB/T8008.5-19992.7夾具體的設計 采用鑄造夾具體,支架與夾具體鑄成一體。此方案結構緊湊,安裝穩(wěn)定,剛性好。但制造周期長,成本略高。 采用型材夾具體的鉆模,夾具體由底座、支架以及鉆模板組成。定位心軸安放于底座上用軸承連接。鉆套安裝于鉆模板上,鉆模板采用銷軸與支架連接。此方案的夾具體為框架式結構,采用此方案的鉆模板,剛度好、質量輕、取材容易、制造方便、制造周期短、成本較低。經科學分析選用型材形夾具體鉆模。2.8夾具體的選擇圓錐滾子軸承的選擇初定圓錐滾子軸承的內徑為40mm,查表9-119選30208型圓錐滾子軸承,該軸承的基本數(shù)據為:軸承

34、內徑d=40mm軸承外徑D=80mm軸承寬度T=19.75mm基本額度載荷Cr=33.35kNC0r=30.41kN,遠大于切削力,故該30208型圓錐滾子軸承符合夾具設計要求。標記滾動軸承30208GB/T297-1994軸承內徑與軸的配合用h6軸承外徑與夾具體的配合用M6鍵的選擇,由軸徑66mm查表6-18,可確定鍵的大小鍵寬bX鍵高h=20X12(mm)。根據公式錯誤!未找到引用源。(6-1)式中:T為轉矩(Nm),T=M=108.2N.mcl為鍵的工作長度(mm),d為軸徑(mm),d=66mmh為鍵的高度(mm),h=12mm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為許用擠壓應力,查表6-28可知鍵的許

35、用擠壓應力為130MPa代入公式有l(wèi)錯誤!未找到引用源。14由分度盤的厚度取l=22mm。選擇圓頭平鍵20X22GB/T1096-2003緊定螺釘?shù)拇笮『蛿?shù)目支架與夾具體采用螺紋連接,選用六角頭螺栓查表7-79,標記:螺栓GB/T5782-2000-M8X40數(shù)目:2定位塊和支架采用螺釘連接,選用開槽盤頭螺釘查表7-139,標記:螺釘GB/T67-2000-M5X40數(shù)目:1排屑裝置與夾具體采用螺釘連接,選用開槽盤頭螺釘查表7-139,標記:螺釘GB/T67-2000-M5X15數(shù)目:3對定銷與夾具體采用螺釘連接,選用開槽盤頭螺釘查表7-139,標記:螺釘GB/T67-2000-M4X15數(shù)目

36、:22.9誤差分析2.9.1定位誤差的分析1)圓柱心軸Q20mmf7(0-0.030)與工件Q20mmH8(+0.0460)孔的配合為Q72(H8/f7),影響的定位誤差計算為D=r+B其中:r為基準位移誤差B為基準不重合誤差根據分析易得到B=0。查表7-124人_5§DIdD22其中: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一一孔的上極限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一一軸的下極限此值應該小于工件相應位置度公差的1/3即D=0.038mm<(0.2/3)mm=0.067mm符合要求2.9.2導向誤差的計算由表7-394得公式:ddddh+bAF6+K32+Ki+me+P(dd)rL221l其中:F固定襯套

37、中心位置可能產生最大極限偏差的因素取0.85固定襯套中心位置的偏差取±0.02即5=0.02mmLLd鉆套內孔最大直徑由Q13F7查表7-334知d=10.028mmd2可換鉆套外徑的最小尺寸由查表7-334知基本尺寸為Q15,公差選擇為m6,據附表185查得公差為(+0.015+0.006則d=13.006mm2d鉆頭最小直徑,按GB/T6135.2-1996鉆頭直徑公差為h8,據附表185查得公差為1(0-0.027則d=8.963mm1d固定襯套內孔的最大直徑,查表7-354其基本尺寸為Q13,公差選擇為F7,據附513表19查得公差為(+0.034+0.016則d=15.03

38、4mm3m可換鉆套可能產生同軸度最大極限偏差的因素,常取0.4e快換鉆套內外徑軸線的偏心量,因為其同軸度公差確定為0.005,則此時e取0.0025P為鉆頭可能產生最大間隙因素這里取0.2K為相配合件可能產生最大間隙因素這里取0.35L定位基準與加工中心孔線距離由零件圖知L為38mmh鉆套底端到工件表面的距離取11mmb工件的厚度據零件圖知b為15.9mm則A=0.033mm<(0.2/3)mm=0.067mm,符合要求。r2.9.3安裝誤差因夾具在機床上的安裝不精確而造成的加工誤差。稱為夾具的安裝誤差,因為該夾具的安裝基面為平面,沒有安裝誤差,所以AR=0mm。2.9.4夾具誤差夾具制

39、造過程中產生的誤差,經過分析夾具制造過程中的誤差在孔加工徑向方向上體現(xiàn)為徑向定位孔的誤差之和,則Aj=(0.027+0.019)=0.046mm。2.9.5加工方法誤差由選擇的加工手段造成的加工產品的誤差,此處具體體現(xiàn)為位置公差。G=0.2/3=0.067mm2.9.6保證加工精度的條件工件在加工時總加工誤差乙為上述各項誤差之和,由于誤差均為獨立隨機變量,應用概率法疊加,因此保證加工精度的條件是£2=AD+AA+AJ+AT+AGW8K222222即工件的總加工誤差工應小于工件的加工尺寸誤差SK為保證夾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防止夾具因磨損而過早報廢。上式改寫為:EAW&K-Jc即

40、JcW&K-EA當Jc三0時能滿足工件的加工要求。Jc值的大小還表示了夾具使用壽命的長短和夾具總圖上各項公差值確定是否合理。表2-2加工精度71.5(±0.1)對稱度為0.1D0.038mm0.052mmT0.033mm0.051mmA0mm0mmJ0.046mm0.027mmG0.067mm0.033mm£0.108mm0.0844mmJc0.092mm>0mm0.0156mm>0mm2.10夾具總圖設計2.10.1夾具總圖上應標注的尺寸和公差 最大輪廓尺寸標準夾具的最大外形輪廓尺寸。若夾具上有活動部分,則應用雙點畫線畫出最大活動范圍或標出活動部分的尺

41、寸范圍。 影響定位精度的尺寸和公差主要標注工件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中的配和尺寸1) Q20mm孔與心軸的配合據表7-434選擇配合為H8/f7圓柱銷為Q20f7mm。據附表18確定公差為(-0.013-0.028),此處配合尺寸為Q20mm(H8/f7)。2) 襯套與鉆模板之間的配合由表7-354知此配合的基本尺寸為©20mm,分析知此處配合為過盈配合。據表7-434選擇配合為H7/n6,即此處配合尺寸標注為Q20mm(H7/n6)。3) 鉆套與襯套之間的配合據表7-434選擇配合為F7/m6,此處基本尺寸由表7-334為Q15mm。此處配合精度較高。此處應標注的配合尺寸為Q15mm(

42、F7/m6)。4) 夾具與刀具的聯(lián)系尺寸標注體現(xiàn)為導向元件與定位元件間的位置尺寸,一般只需要標注出鉆套與定位元件間的位置尺寸。鉆套中心軸線與心軸中心軸線距離基本尺寸為67mm。據表7-404查得公差為(+0.05-0.05)則此公差為67mm(+0.05-0.05)。5) 夾具與機床連接部分的尺寸其主要標注確定夾具在機床上正確位置的連接部分尺寸。夾具圖見9-1所示;圖2-5夾具圖2.10.2夾具的主要技術要求鉆套公差與配合鉆套內外圓的同軸度,因鉆套內徑公差等級課確定為H6。據內徑小于13mm查表7-334可知其公差值為0.005mm.鉆套的位置尺寸與相互位置精度鉆套的中心軸線對定位面或對夾具的

43、安裝基面應保持相應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鉆套中心線與加工基面有垂直度公差要求。由表7-334可知其公差值為0.02o鉆套中心線對夾具安裝基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主要技術要求1)定位表面對其夾具安裝基面的平行度2)鉆套中心線對定位表面或對夾具的安裝基面的垂直度3)定位表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4)定位表面和鉆套中心線對找正基面的垂直度夾具元件的常用材料及熱處理由表7-584確定1)定位心軸材料:45鋼熱處理55-60HRC2)壓緊螺釘、螺母材料:45鋼熱處理35-40HRC3)鉆套材料:T10A熱處理58-64HRC4)襯套材料:T10A熱處理58-64HRC5)夾具體材料:HT200熱處理時效6)支架材料:

44、HT200熱處理時效7)分度盤材料:T10A熱處理58-64HRC8)對定銷材料:T10A熱處理58-64HRC9)排屑板材料:45鋼熱處理35-40HRC結論本次設計是在完成大學學習后進行的一次設計,是對所學的工程圖學,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工程學,機械幾何精度設計等大學課程的一次深入的綜合性的總復習,也是一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訓練,能夠使我們的知識掌握更牢,并能提升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yè)的學生,最基本也是最實用的就是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定和工裝夾具的設計。通過畢業(yè)設計,我更為深入的掌握了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和工裝夾具設計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本畢業(yè)設計在搖桿軸支座工藝規(guī)程設計過程中,詳細的分析了搖桿軸支座的加工工藝,通過工藝方案的比較與分析選擇得到了符合技術要求的工序,形成了機械加工夾具設計。在夾具的設計過程中完成了鏜孔夾具總體結構方案,定位元件與夾緊裝置的設計,鏜模與夾具體的設計,以及繪制裝配圖,零件圖和主要零件的三維造型。通過設計對所學各課程的一次深入的綜合性的總復習,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