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_第1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_第2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_第3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_第4頁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2019學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單元測試一、單選題L下圖為“四川省莫山地垂直由然帶諧分布示意圖二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第2頁/共11頁(1)甲表示的植被類型最可能是()A.常綠闊葉林B.針闊混交林C.熱帶雨林D.荒漠(2)影響該山地東西兩坡植被類型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海拔B.熱量C.水分D. 土壤2.下面為“某島嶼的示意團”,該島約有280萬人口,島上主峰藍山峰海拔為2256米。讀團并結合所學知識 完成下題。下列有關該島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B.河流流程短,流速急D.地勢西高東低A.河流結冰期長,含沙量小C.以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為主3,關于陸地環(huán)

2、境整體性的敘述,正確的是()A.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是獨立存在和發(fā)展的B.陸地環(huán)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其不同部分是沒有顯菩差異的C.各要素對環(huán)境的影響作用是相同的D.某個陸地環(huán)境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體的改變4 ,下團為珠穆朗瑪峰南坡帶譜的結構示意圖,表示其不同的自然帶。讀圖完成下列問題。海撥來)(1)導致-與-自然帶傾斜方向不同的主導因素是()A.-熱t(yī)-熱t(yī)B.-熱t(yī)-水分C.-水分 -水分D.-水分 -熱量(2)團中地的氣候指標最可能是()A,年均溫為1528C,年降水量為8OO15OOmmB,年均溫為612,年降水量為15OO25OOmmC.年均溫為27,年降水量為350600mmD

3、.年均溫為-23,年降水量為600800mm5,下圖為祁連山區(qū)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狀況圖。讀四,回答下面小題。(1)該流域()A.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積比值越大C深居內陸,夏季氣溫高D.降水陷海拔升高先增后減(2)該流域內陰坡林地明顯多于陽坡,主要原因可能是陰坡()A.蔡發(fā)少B.溫度高C.降水多6.讀下圖,完成題。D.坡度大第3頁供11頁(1)沿箭頭a方向由然帶的變化屬于()A.緯度地帶性規(guī)律B.經度地帶性規(guī),律C.垂直地帶性規(guī)律D.非地帶性現象(2)箭頭d方向屬于非地帶性現象,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地形B.海陸分布C.人類活動D.巖石性質7 .人們應特別重視河流上

4、、中游地區(qū)植被的恢復、保護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為()A.第一要素的變化,不僅影響當地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還會對其他地區(qū)的由然地理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B,水土流失給河流上、中游帶來的危害最大C.河流上、中游地區(qū)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上、中游一般地處干阜、半干阜地區(qū),風沙危害嚴重8 .讀“某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示意圖”,回答題。用例 一風向4森林 V草地V荒漠 二二海洋(1)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氣環(huán)流B.人類活動(2)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變過程主要體現了()A.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性 B.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9.根據下圖信息,完成下列各題。(1)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因素是

5、()A.大氣環(huán)流B.地殼運動(2)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體現了()A. 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的變化B. 一個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其他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C.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由全球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C海陸位置D.地殼運動C.地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D.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C海陸位置D .人類活動第6頁/共11頁D.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由距府海洋的運近變化引起的10 .讀“某沿海地區(qū)一山地百然帶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高山莖甸帶針葉林帚QT)針解混交林帶E31落葉畫時林帶(1)判斷該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溫帶地區(qū)B.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C.南半球溫帶地區(qū)D.南半球亞熱帶地區(qū)(2)造成該山地自然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6、是()A.緯度位置B.大氣環(huán)流C.海陸分布D.海拔高度11 .鹵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便自然地理環(huán)境呈現整體性特點,下列關于地 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時,河流搬運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洪水期時,河流攜帶大量礦物質到河口,加劇咸潮危害C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風力侵蝕作用強烈,流水侵饞作用較弱D.北美西部溫帶荒漠的沙塵被氣流攜帶到北太平洋,利于漁業(yè)資源的發(fā)展12 .讀世界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團,回答下列各題。(1)該山地位于()A.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B.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C.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D.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2)該山地迎風坡的盛行風是()A.西風B.東

7、南信風C.東北信風D.東南季風13 .地質歷史上兩次亶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的時期是()A.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14 .如圖為某山地的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試題。海拔(米)aw700060005 0004-0003 00020001 000南坡/ 3、北坡H)永久冰當帶 UJ高山膽衣帶 國高山草何帶 田曲葉林帶 H什葉胡葉混交林帶 回用綠落葉阿葉混交林帶 LD常綠矚葉林帶 因用林李雨林帶(1)圖中所示山地()A.各由然帶的界線隨季節(jié)變化而移動C.南坡冰雪帶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較低B.北坡熱量條件差,林帶上界比南坡

8、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離運造成基帶差異大(2)該山地位于() A.喜馬拉雅山脈B.天山山脈C.祁連山脈D.昆侖山脈15 .陸地環(huán)境的芟體性表現在()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fā)展變化的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發(fā)展的, 陸地環(huán)境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因素甚至整個環(huán)境的改變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發(fā)展陸地環(huán)境某一要素的改變不會影響整個環(huán)境狀態(tài)的變化A.B.C.D.16 .讀我國某山地北坡楂被帶隨經度的變化示意圖3,完成下列各題。(1)該山地最可能是()A.陰山B.秦嶺C.天山D.祁連山C.海拔B.由東向西年降水量增加D.自西向東植被帶潛趨向簡單D.經度(2)影響該山地北坡草原帶上限分布的主要

9、因素是()A.熱量B.水分(3)關于該山北坡的敘述,正確的是()A.冰雪帶下限比南坡高C.自東向西荒漠草原帶寬度增大二、綜合題17.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讀“某區(qū)域 圖”,完成小題。(1) A, B兩地年降水量的差異()A.主要與地形阻擋有關C.主要與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有關(2) B地自然帶的分布屬于()A,緯度地帶性B.經度地帶性B.主要與洋流的性質有關D.主要與信風影響的程度有關C垂直地帶性D. D地帶性18,下田是自然景觀地域分異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內隨沿海(1)的氣候類型是,由然景觀一一一的變化產生的原因 0(2)圖中溫帶落

10、葉闊葉林,而同緯度的為溫帶荒漠,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是,這在北半球 的 (墀高或“中”或“低”)緯度比較明顯。(3)喜馬拉雅山南坡復雜的景觀變化規(guī)律近似于 (填字母:AT一T,B-T)的變化,產生的原因是 0(4)請寫出、分別代表的自然帶。;(5)寫出代表的氣候類型,其氣候特征是 o(6)福建省可能在上團的 (鎮(zhèn)代號)的自然帶范圍內。19.讀“亞洲局部地區(qū)示意圖(左團)八,結合“自然景觀(植被)分布規(guī)律模式圖(右圖)“,回谷下列問題。(1)左圖中兩地的氣候成因是,兩地更季氣候的共同特點為 0(2)左圖中地所屬鹵然帶為,地所屬自然帶為,由TTT自然景觀的更 替,體現的是 分異規(guī)律。(3)右圖中A地

11、所屬自然帶為, B地所屬自然帶為,由A-CtB自然景觀的更替,體 現的是 分異規(guī)律。答案解析部分一、羊選題1 .【答案】A2 2) C【解析】【分析】(1)四川省位于亞熱帶,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山地基帶的植被類型應與當地緯度地 區(qū)對應的水平自然帶一致,即為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溫帶與亞寒帶交界處;熱帶雨林主要 分布在赤道附近;荒漠主要分布在遠離海洋的內陸或熱帶沙漠氣候區(qū)。選A正確。(3)從圖中可以直觀 看出,該山地東坡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較多,自然帶譜多,水份條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域處于背風坡, 降水少,水份條件差,以荒漠草原為主。所以影響該山地東西坡值被類型差異的主導因素為水分。選

12、C正 確。2 .【答案】B【解析】【分析】依據圖中緯度可以看出該島分布在熱帶地區(qū),所以河流無結冰期,故A答案錯誤,以熱 帶楂被為主,故答案C錯誤,島嶼面枳較小,地勢起伏較大,所以河流流程短,流速急,枚谷案選B,島 嶼最高峰位于島嶼東部,地勢東高西低,所以D錯誤。3 .【答案】D【解析】【分析】陸地鹵然地理環(huán)境的各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A錯誤;陸地環(huán)境各個要素構成一 個統(tǒng)一的塞體,但不同區(qū)域的鹵然地理環(huán)境有明顯差異,B錯誤;由然地理環(huán)境的各個要素對自然地理環(huán) 境的影響各不相同,C錯誤;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各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某一要素發(fā)生變化,則影響 自然環(huán)境的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枚

13、D項正確?!军c評】本題難度一般,知識性試題,學生只要掌握由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的表現,注意鹵然地理環(huán)境各 個要親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4 .【答案】B(2) B【解析】【分析】(1)對于珠穆朗瑪峰的南坡,既是陽坡又是夏季西南季風的迎風坡,而迎風坡降水量 最大值出現某一海拔高度范圍,同一由然帶分布的海拔高度規(guī)律為陽城高于陰坡,迎風坡高于背風坡; -自然帶傾斜特征說明熱量為主導因素,-自然帶傾斜特征說明此海拔高度范圍降水量較大, 降水量成了該區(qū)域自然帶分布的主導因素。選B正確。(2)垂直帶譜的基帶與其所處的水平自然帶一致, 地海拔較高為珠穆朗瑪峰南坡,應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0C以上,A均溫較

14、高,D均溫太低,A、 D錯;地為迎風坡,降水多,C錯;選B正確?!军c評】考查山地的垂直分異規(guī)律。5.【答案】(1) D(2) A【解析】【分析】(1)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面枳先熠大后減小,在海拔30003200米之間森林面積最 廣。裸巖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區(qū),低海拔地區(qū)所占面枳比值小。祁連山位于我國西北非季風氣候區(qū)。受地 形影響,氣溫較低。故選D。(2)該地是祁連山區(qū),陽坡溫度較高,降水較多,陰坡氣溫較低,蒸發(fā)較少,枚選A。枚谷案為:(1) D; (2) Ao【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讀圖能力以及楂被類型和對于基帶的理解(基帶上的植被可以代表附近 地區(qū)的植被特征),把我分析好圖基本問題解決了

15、。6.【答案】A(2) A【解析】【分析】【小題1】沿箭頭a方向自然帶南北方向上更替、東西方向上延伸,房于緯度地帶性規(guī)律?!拘☆}2】北美洲大陸西岸受板塊擠壓形成南北方向山脈,受地形的阻擋,沿箭頭d方向屬于非地帶性現 象?!军c評】本題難度適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自然帶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分異。7 .【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反映自然環(huán)境中的某一要素發(fā)生變化,則其他要素乃至整個自然環(huán)境都會發(fā)生變化, 即“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并非是因為河流哪個河段出現的危害更大而要重要哪個方面的問題。枚選擇A。【點評】考查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難度不大。8 .【答案】(1) D(2) D【解析】【分析】【小題1根據圖示信息

16、,該地區(qū)植被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受地形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而導致了背風坡地 區(qū)降水量減少,而導致了自然景觀的變化。枚判斷地殼運動是導致該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拘☆}2】結合上題分析,地形的變化導致了氣候的變化,而氣候的變化又引起了格被類型的變化,即“牽 一發(fā)而動全身“,.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塞體性特征。【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屬于常規(guī)性考點,能抓住團示的基本信息”地形的變化導致氣候的變化、楂被的 變化和題干的基本要求“根本原時是解題的關鍵。注意掌握鹵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差異。9.【答案】(1) B(2) A【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海陸位置,緯度位置沒有變化,大氣環(huán)流沒有改變,不是根

17、本原因。圖 示明顯變化的是地形,隨著山脈隆起,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地形變化是環(huán)境變化根本因素。(1)讀圖, 圖示信息表示,由于地形的變化,導致楂被類型的改變。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因素是地殼運動, BXto地形變化,導致迎風坡與背風坡的降水差異,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人類活動不是環(huán)境變化的根本 原因,A、C、D錯。(2)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中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的變 化,A對。圖示地理環(huán)境屬于同一個區(qū)域環(huán)境的變化,B錯。圖示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是由局部環(huán)境的變化引 起的,C錯。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中,距離海洋的遠近無明顯變化,D錯?!军c評】根據圖示信息,找出明顯變化的因素是地形。結合地

18、理環(huán)境整體性特征,分析正確選項。10.【答案】C(2) D【解析】【分析】試題考查垂克地域分異規(guī)律:(1)該山地的基帶是落葉閨葉林,應位于溫帶地區(qū);同 一自然帶,北坡分市海拔高,北坡為陽坡,該山地位于南半球,C正確。(2)隨海拔高度增加,從山麓 到山頂的水分和熱量狀況差異很大,呈現出垂直分異規(guī)律,D正確?!军c評】1判斷陽坡和陰坡、南北半球一般情況下,同一自然帶的海拔,山地陽坡高于陰坡。若知陰陽坡的南北方位,還可以判斷出南北半球。 如圖該山地自然帶南坡高于北坡,因此南坡熱量條件好,為陽坡,位于北半球。I固東帶荒漠萬沁什葉林k ? ?外俗葉知葉林2判斷山體所在熱量帶通過基帶的鹵然帶確定所處熱量帶。

19、所謂基帶,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帶,位于垂直自然帶的笈底層,如圖中, 最底層自然帶是落葉闊葉林帶,可知此山體位于暖溫帶地區(qū)。11 .【谷案】C【解析】【分析】枯水期時,河流流速慢,水量小,搬運能力降低,含沙量減少;洪水期時,河流水量大, 注入海洋水量多,咸潮危害較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少,風力侵蝕作用強烈,流水侵蝕 作用微弱;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脈阻擋,主要位于盛行西風帶,溫帶荒漠的沙塵被氣流攜帶向東吹向大西 洋,不可能吹到太平洋。12 .【答案】(1) D(2) A【解析】【分析】(1)讀圖,根據雪線,南坡雪線高,說明是陽坡,位于北半球,A、B錯。根據山麓的 海拔及植被有落葉闊葉林,說

20、明分布在溫帶地區(qū)。該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C錯,D4o (2)結合 前面分析,該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北坡是迎風坡,說明受盛行西風帶影響,盛行風是西風,A對。 中緯度地區(qū)主要是西風帶影響,沒有東北信風、東南信風影響,B、C錯。東南季風影響地區(qū),山脈甫坡 是迎風坡,D錯。13 .【答案】D【解析】【分析】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的時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原 因:環(huán)境變遷、災變事件.故答案為:D.【點評】主要考查對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質年代等考點的理解.14 .【答案】C(2) A【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由于自然帶的形成需要具備

21、一定 的水熱條件(水熱狀況達到一定范圍而不是確定的數值),因此各自然帶的界線較為固定,不會陷季節(jié)交 化而移動;根據圖中針葉林的分布范圍可知北坡林帶上界比南坡高;根據其海拔及坡面特征可判斷該山地 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冰雪帶下界較低;南北坡山麓茶帶差異的主要原 因是海拔不同導致的水熱狀況差異。綜上所述可以判斷選項C正確。(2)本題考查世界主要山脈的特征 和分布。從上髭分析可知選項A正確。15 .【答案】A【解析】【分析】組成陸地環(huán)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叉、生物、土愛)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和相 互滲透,構成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陸地環(huán)境各要耒不是孤立存在和發(fā)展的,而是作

22、為整體一部分發(fā)展變化 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xié)調一致,與環(huán)境的總體特征相統(tǒng)一.莫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個環(huán)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故選A。16 .【答案】D(2) B(3) C【解析】【分析】(1)根據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分布,山地基帶是當地水平自然帶,該山地北坡的基帶是 荒漠草原帶,因此排除秦嶺,因為秦嶺北坡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陰山、天山、祁連山北坡都是荒漠草原 帶,而天山、陰山與該山地經度不符,故該山地是祁連山。(2)祁連山北坡山腰地帶多地形雨,水分條 件決定了植被(草)的分布。選B項。(3)冰雪帶下限受山地熱量和降水等的影響,祁連山北坡緯度較 高,且為背陰

23、坡,熱量較少,北坡位于西風的迎風坡,降雪較多,因此北坡冰盲帶下限較低。北坡上自西 向東降水依次增加,帶諾趨于復雜;西部荒澧草原帶上限較高,說明荒漠草原帶寬度較大。收該題選C項。 二、綜合題17.【答案】A(2) D【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相關知識。(1)圖中A地位于安第斯山脈西側,該地常年受西風氣流影響,位于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2) B地 位于溫帶地區(qū)大陸東部,應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但由于地處安第斯山的背風坡,不易形成降水,而形成 草原景觀,因此應屬于非地帶性景觀。【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24、如生物)的知識,在做此題時要 注意緊緊結合所學知識,認真迸行分析。18.【答案】(1)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2)由沿海向內陸水分條件的變化;中(3) A;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遞減(4)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5)溫帶大陸性氣候;夏熱冬冷,氣溫年較差大,降水稀少(6)【解析】【分析】(1)位于大陸東岸亞熱帶地區(qū),用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T一T的 變化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屬于緯度地帶性,產生的原因是熱量(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不均。(2) 處于沿海地區(qū)降水較多為溫帶落葉闊葉林,而同緯度的居大陸內部降水少為溫帶荒潑,由沿海向內陸水 分條件的變化產生的。這在北半球的中緯度比較明顯。(3)垂直由然帶的變化規(guī)律與從赤道到兩極的地 域分異規(guī)律相似,即ATTT,產生的原因是陋著高度的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