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_第1頁
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_第2頁
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_第3頁
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_第4頁
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老中醫(yī)經驗總結專家簡介:擅長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心肌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在診療實踐中,注重西醫(yī)診斷與中醫(yī)特色治療的密切結合,重視中醫(yī)體質學說,善于辨別器質性疾病與心理疾病。擅長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婦科等疑難雜癥,與臨床兢兢業(yè)業(yè),對科研認真嚴肅,于教學治學嚴謹。其臨床經驗學術思想簡述如下:一、主張辨證論治與專病專方相結合,認為清代名醫(yī)徐靈胎蘭臺軌范關于“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藥”的經驗是切合實際的,指出既要注意講究辨證論治的整體性精髓,也要切中病損的關鍵,立方遣藥,要著眼于提高療效,所以治療不少頑疾獲良好效果。 二、主張經方、古方、時方可因證施用,不可偏

2、廢;尤其喜用、善用真武湯合生脈飲以治療心功能不全;苓桂術甘湯合補心丹治療心悸;調胃承氣湯合益氣活血方以治療心肌梗塞;四逆散合丹參飲治療心絞痛等。三、重視活血化瘀治法的應用。認為氣血乖常乃人身疾患之大端,重病、久病多有氣滯、血瘀之嫌,活血通瘀、疏暢脈絡,??善鸪琉獯笞C的作用。尤其心腦血管病,不能只從風、火、痰、虛立論,還應著意于瘀上。四、重視芳香溫通治法的應用。認為多種疾病,包括心脈痹阻及血脈不通,每與寒凝氣滯有關,芳香溫通以開竅醒神復脈,有別于清熱開竅之安宮牛黃丸、牛黃抱龍丸等,而以辛溫、甘溫或苦溫藥物如蘇合香丸、菖蒲丸及哭來笑去散治療,??扇〉蔑@著效果。自創(chuàng)復脈湯(黨參、黃芪、肉桂、干姜、升

3、麻、柴胡、白術、當歸、陳皮、凈麻黃、細辛、制附子、炙甘草)治療以虛寒為主要表現的緩慢心律失常,提高心率效果很好。五、主張現代化與民族化并行不悖。他在臨床中體驗到古方可以治今病,認為古人經驗確有真知灼見,強調中西醫(yī)取長補短結合是發(fā)展中醫(yī)學術的重要途徑,可以增效驗,可以補不足。跟蹤國際先進技術,為我所用,有所創(chuàng)新,闡明理論,是時代賦予今人的使命,應當珍惜和負責。六、付老師在臨床診病時也喜用、善用氣藥,且坦言其處方用藥每每受到傳統(tǒng)哲學啟迪,如從董仲舒的重視元氣,領悟到元氣作為生化動力的泉源,雖稟受于先天,但尤賴后天脾胃之氣的榮養(yǎng)才能滋生、充足,因而重視調補脾胃氣機,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和“調中益氣

4、湯”等是其常用方劑,根據臨床辨證,方中生黃芪一味,可從克用至克。取其甘溫之性,升脾胃陽氣以行春生之令,對勞倦內傷,氣血虛弱而發(fā)熱的患者尤當用之。另外,“凡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護皮毛而開腠理,不令自汗”(名醫(yī)方論·柯琴),如玉屏風散等方劑,也是付老師常用的,認為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其它補氣藥如人參、紅參、黨參、太子參和西洋參等,則臨證根據病情酌情選用,如對重癥心力衰竭患者,用真武湯合保元湯及生脈散治療,重用參芪;心衰而兼不同部位瘀血者,取丹參飲和參蘇(木)飲等,方中人參可改為紅參,用量達克。七、付老師十分重視人體氣機的調理。如冠心病心絞痛和心律失常,臨床上確有不少

5、患者隨情緒變化而癥狀加重,兩脅不適,胸悶氣憋,脈弦居多。付老師認為在治療中一定要注意舒肝解郁、調理氣機,根據病情采取四逆散、逍遙散或越鞠丸結合應用,有一定佐助。另如他治療一失眠癥患者,中醫(yī)辨證屬痰熱內擾,取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之溫膽湯治療,當屬常法,但付老師在方中配入行氣開郁的枳殼、陳皮,是采用了金元朱丹溪之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收開郁化痰功效。舉凡蘇子降氣湯、四磨湯、旋復代赭湯、七氣湯等都是臨證理氣化痰之常用方。更有補氣、理氣兼施之異功散,受到付老師推舉。該方出自宋代錢乙之小兒藥證直訣,由補氣的經典方四君子湯加入一味陳皮而成,使全方補中有瀉,補而不滯,理氣

6、降逆,于平淡中建奇功。 八、付老師在學術上重視氣血相關理論,推崇人身以氣血為本,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功能)不外氣,氣血平和,陰平陽秘,則身安無??;氣血不和,陰陽失調,則疾病由生。由此而言氣血為患是疾病產生的重要本質之一。因而,在診治過程中,十分強調氣血辨證。他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離陰陽,所謂陰陽,如果以氣血二字予以概括,亦或不為過”。認為氣血辨證較之陰陽辨證更為具體、實用,它不僅可反映陰陽辨證的主要內容,而且可彌補八綱辨證之不足,氣血辨證既是辨病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又是施治中的主要依據,故在臨床上善執(zhí)氣血辨證之牛耳,結合八綱和臟腑辨證的方法診治內傷雜病,可統(tǒng)病因、病機、病性、病位于一

7、體,熔理法方藥于一爐,對臨床實踐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九、付老師治瘀之方,多取法于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如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補陽還五湯等,李東垣的復元活血湯及張錫純之活絡效靈丹亦驗。尤推崇血府逐瘀湯,譽之為活血化瘀第一方。所謂血府,乃據“脈者,血之府也”而來,故凡血液流經之處,均可以血府論治。 方中四逆散行氣,桃紅四物湯化瘀,桔梗、牛膝升降相因,疏利氣機,共奏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誠治血瘀氣滯之有效方劑。臨床上常喜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各種因病致瘀或因瘀致病的難治雜證、“胸中瘀血”,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以及顱腦病變等,屢用屢驗;在施以活血化瘀法的同時,付老師亦注重兼法的運用,臨證每能

8、根據血瘀證之兼夾和病人的體質虛實,辨證用藥,科學配伍,其大法可例舉如下。兼補:適用于血瘀兼有氣血不足者。偏氣虛者,宜益氣活血,常喜用黨參、黃芪、炙甘草等藥,方用補陽還五湯;偏血虛者,宜養(yǎng)血活血,多佐以當歸、丹參、雞血藤等藥,方選桃紅四物湯。臨床上多用于腦血管病后遺癥、心肌梗塞、動脈硬化、心肌炎后遺癥、月經紊亂等病證的治療。兼溫:用于血瘀兼有寒象者。喜用桂枝、細辛、當歸、艾葉溫經散寒,不主張用姜、附等辛熱之品,以防其辛燥耗散之性傷氣損血,方用溫經湯、當歸等溫經活血通脈,臨床上用治痛經、閉經、下肢靜脈炎、雷諾氏癥、凍瘡、變異性心絞痛及寒痹身痛等。兼清:適用于血瘀證兼有熱象者。藥如生地、丹皮、白茅根

9、,方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方中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以清熱涼血化瘀,治療因血熱內郁所致的吐衄發(fā)斑諸癥。兼通:腑實兼有瘀熱者,用之最宜。攻下藥大黃、芒硝本身即有活血化瘀作用,方可選用桃仁承氣湯祛瘀行血,通里攻下。此方原治“膀胱蓄血”,瘀血在下,陳氏多用于高血壓病或腦血管意外兼有便結者,取其活血通下之意。兼化痰:血瘀兼有痰阻之證尤宜,因為痰阻脈絡則血行不暢,化痰之品化痰散結而疏通脈絡,藥用菖蒲、大黃,方選貝母瓜蔞散(貝母、瓜蔞、天花粉、橘紅、桔梗)合失笑散(五靈脂、蒲黃)豁痰化瘀,痰瘀兼治,用于血瘀夾痰之肺心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及肥胖征等。兼利水:適用于血瘀證兼有水腫者,多用王不留行、澤蘭、益

10、母草、川牛膝等活血利水藥,用治心衰、慢性腎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病。十、付老師談效不更方。這是中醫(yī)臨床經常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也常作為尊重他人醫(yī)療成果的一種醫(yī)德。如果對服之有效的方藥,一概不加分析,無限度的盲目使用,在治療上常因超越病機,藥過病所而失誤。因此,要堅守“效不更方”時,應當考慮以下幾點:患者服藥后,部分癥狀改善,有的癥狀消失,而疾病病因、病機的實質沒有改變。如服補心丹后,口干咽燥、口舌生瘡、盜汗遺精、心悸失眠、便干尿赤等癥狀,有的改善有的消失,而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腎陰不足,心火亢盛的本質未變。2.次要癥狀改善或消失,而主要癥狀無明顯好轉。如服補心丹后,虛熱盜汗、口干咽燥、頭暈目眩、口舌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