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述評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瞻望韓玲 介入性心臟病學的理念起始于二十世紀 50年 代 , 但形成介入心臟病學則始于 70年代 Gruntzig 的 經(jīng)皮球囊血管成形術 、 Porstmann 動脈導管栓塞術 、 K ing 和 Rashkind 的房間隔缺損封堵術及 G ianturco 的血管栓塞術 。 20世紀 80年代 Palmaz 及合作者 發(fā)展了 Dotter 的構思 , 開始了球囊擴張金屬支架治 療血管狹窄的研究 。上世紀 90年代是新的介入治 療裝置發(fā)明 、 制作最多的時期 。 經(jīng)過臨床試用 , 一些 裝置已經(jīng)停止使用 , 一些經(jīng)改進后仍在臨床上應用 。 目 前 應 用 最 廣
2、 , 臨 床 效 果 及 安 全 性 最 好 的 是 Amplatzer 間隔封堵器 。進入 21世紀以來 , 一方面 對已經(jīng)開展較多的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方法及裝 置仍在研究 , 進一步提高其安全性 , 減少并發(fā)癥 , 如 血管支架治療主動脈狹窄 、 肺動脈分支狹窄 、 膜周部 室間隔缺損封堵技術等 ; 另一方面是經(jīng)皮人工瓣膜 導管置換術及復雜先心病的介入治療 。 有學者預測 在未來的 20年內(nèi) , 非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 療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1,2。一 、 經(jīng)皮人工瓣膜置換術11經(jīng)皮肺動脈瓣置換術 :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患 兒需要自右室到肺動脈的帶瓣外管道的外科治療 , 如 法洛四聯(lián)癥合
3、并肺動脈閉鎖、 永存動脈干、 大動脈轉 位、 右室雙出口等。 R oss 術式治療主動脈瓣狹窄 , 需 要用自體的肺動脈瓣替換病變的主動脈瓣 , 肺動脈處 放置一個同種異體的瓣膜。 這些手術后的患者均存 在隨時間的延長 , 外管道及瓣膜鈣化 , 右室流出道出 現(xiàn)再狹窄或關閉不全的問題。 既便是法洛四聯(lián)癥的 單純右室流出道補片術后或先天性肺動脈瓣異常的 患兒也存在同樣問題。 這些患者在其成長過程中 , 大 多因肺動脈瓣再狹窄或 (和 關閉不全需再次手術 , 而 二次手術后能否維持終生不再行手術治療又很難預 料。 因此一些學者進行了這方面介入治療的研究。 早期采用在右室流出道放置支架治療術后再狹窄
4、 , 延 遲再次外科手術的時間 , 雖是一種有效的介入方法并 已用于臨床 , 但可能引致嚴重的肺動脈返流 , 增加右 心室的容量負荷 , 最終引致右室功能不全 , 心律失常 , 甚至猝死。 雖然右室功能不全發(fā)生的時間與患者的 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遠端的狹窄及右心室肥大相關 , 但仍然使臨床應用受到了限制 3。英國 Bonhoeffer 等設計的帶瓣覆膜支架是將一 個直徑 18mm 的戊二醛處理過的牛頸靜脈瓣縫到 覆膜的球囊擴張金屬支架上 , 經(jīng)過一系列嚴格的動 物試驗后 ,Bonhoeffer/NuMed 肺動脈瓣被允許用于 臨床 。 據(jù) 2002年的報道已為 10例患者放置了此種 肺動脈瓣
5、3, 其中 7例兒童 、 3例成人 , 最小體重 24kg 。 其中 1例外科右室流出道補片 , 其余均為右 室至肺動脈外通道手術 。介入治療中使用 18F 20F 鞘管 , 全部放置 18mm 直徑的瓣膜支架 , 技術 成功率為 100%。 術后均未出現(xiàn)右室 -肺動脈外管 道狹窄或關閉不全 , 短期觀察 (1年之內(nèi) , 部分解決 了肺動脈狹窄 , 全部解決了關閉不全 。在 2004年 6月中旬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的第 7屆國際先心病及 非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研討會上 ,Bonhoeffer 等報道 58例近期成功率 100%, 但中遠期結果反映此種介 入方法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 如該裝置中的
6、瓣 膜直徑 18mm , 對直徑稍大的右室流出道外管道尚 可應用 ; 如果管道直徑超過 22mm , 置入的瓣膜可 能出現(xiàn)關閉不全 , 因此受到原始外科手術時外管道 大小及患者體重的限制 。 如果外科手術置入已狹窄 的外管道不能用球囊充分擴張開 , 也會影響瓣膜的 適度張開 。 由于瓣膜的材料是牛頸靜脈瓣 , 其長期 功能也有待觀察 。此項技術中所用鞘管較粗 , 因此 患者體重限制在 24kg 以上 。另外此組有 12例因 殘余狹窄 (2例 、 支架移位 (3例 、 心內(nèi)膜炎 (4例 、 支架斷裂 (1例 、 胸骨壓迫 (1例 、 因患兒成長致再 狹窄 (1例 最終取出了支架 。 目前他們?nèi)栽?/p>
7、傳遞裝 置的改進 、 支架放置后的穩(wěn)定性等方面進行積極的 研究 。 近年美國 Ruiz 小組已研制出一種新的 、 大小 可選擇性的無支架肺動脈瓣 , 已用 8F 鞘給 10只豬 送入直徑 17mm 的肺動脈瓣 , 均取得成功 ,6個月 后觀察瓣膜無移位 , 且無血栓形成 。這種瓣膜是用 18作者單位 :100029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小兒心臟科兩片三角形小腸粘膜下組織固定在一個平的 、 方形 的帶倒鉤的架子上 。 這種完全人工的瓣膜有多種型 號 , 具備可回收性 、 可選擇性 、 輸送鞘管小 、 瓣膜壽命 長的優(yōu)點 2。 2004年的第 7屆國際先心病及非冠 狀動脈介入治療研討會 ,
8、對帶瓣支架治療術后右室 流出道狹窄的方法 , 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 但強調(diào)了適 應證的選擇以及與心外科醫(yī)師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 目前 , 雖然人工肺動脈瓣膜外科置換仍是首要的選 擇方法 , 但經(jīng)導管肺動脈瓣置換術的臨床成績翻開 了先心病介入治療新的一頁 。2. 經(jīng)皮主動脈瓣置換術 :無論主動脈瓣關閉不 全還是狹窄 , 最終都需外科手術換瓣治療 。尤其兒 童時期的主動脈瓣狹窄行手術瓣膜切開及導管球囊 擴張治療 , 均存在殘留主動脈瓣返流的風險 。如果 返流嚴重 , 反而加速了左心功能不全 , 需提早行外科 換瓣手術 。 因此經(jīng)導管置換主動脈瓣 , 將給患者帶 來巨大的利益 。 由于經(jīng)皮主動脈瓣置
9、換存在著較肺 動脈瓣置換更困難的問題 , 即置入的裝置不能阻礙 冠狀動脈血流 , 不能影響二尖瓣的功能 , 所置入的主 動脈瓣需承受較肺動脈瓣更高的舒張壓 , 因此這項 工作也更具有挑戰(zhàn)性 。 1992年丹麥 Anderson 等 4首次報道經(jīng)皮主動脈瓣置換技術 , 隨后曾有應用球 瓣和人工半月瓣置入的報道 。 近來也有將牛瓣及心 包瓣放置到升主動脈及降主動脈的研究 。 2002年 德國 Lutter 等 5將豬主動脈瓣固定在一個支架上 , 在 14只豬的腎上動脈或髂動脈切口 , 經(jīng) 22F 鞘管送 入升主動脈或降主動脈 。 其中 11例支架放置成功 , 2例失敗 ,1例死亡 。 并觀察到瓣膜
10、可以很好地承受 主動脈較高的舒張壓 , 且無狹窄及關閉不全 。但如 果進入臨床還需有低碎削率的可視性主動脈瓣切除 技術及濾網(wǎng)裝置 , 以避免血栓栓塞 。 Boudjemline 等 6曾將經(jīng)皮置入的肺動脈瓣裝置用于主動脈瓣 的置換 , 但由于可能引致冠狀動脈入口阻塞或影響 二尖瓣功能 , 成功率很低 。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 , 他在 原有的人工肺動脈瓣裝置的支架外固定了一個短的 自膨脹的鎳鈦合金支架 , 置于瓣膜水平但不與瓣縫 合 , 直徑 25mm , 當兩個支架張開時 , 其間的空隙留 給原始主動脈瓣 。外支架上設 3個標記 , 與內(nèi)支架 下端預留的為冠狀動脈灌注的空隙相對應 。 一旦這 3
11、個標記固定在患者自身的主動脈瓣上 , 可以隨意 調(diào)整其置入瓣膜的位置 , 避免遮蓋冠狀動脈的開口 。 他們用這種裝置成功地放置在 4只羊的主動脈瓣位 置 , 未出現(xiàn)冠狀動脈口梗阻 、 移位 , 也未影響二尖瓣 功能 。 另 4只羊采用無定位系統(tǒng)的帶瓣支架均失 敗 ,1例冠狀動脈口梗阻 ,1例影響二尖瓣功能 ,1例 位置移位 ,1例出現(xiàn)瓣周漏 。這種裝置的優(yōu)點是患 者自體的主動脈瓣可被用來作被置入瓣的定位 , 避 免冠狀動脈的阻塞 。 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瓣膜長期置 入的承受力 , 大小的可選擇性以及如何避免血栓形 成等問題 。2004年法國 Cribier 等 7報道采用他們設計 的 , 用馬心包
12、制作的 3個瓣葉縫置在球囊擴張支架 上的裝置 , 為 18例平均年齡 (78±10 歲 (5791歲 的終末期主動脈鈣化 , 又無外科瓣置換條件的患 者 , 施行了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 11例采用前向 經(jīng)房間隔穿刺后至左心房 -左心室 -主動脈的途 徑 , 除 1例瓣移位外其余全部放置成功 。 7例逆向 經(jīng)升主動脈至左心室的途徑 ,3例技術失敗 , 其中 1例改用前向法后成功 。技術成功率 89%(16/18例 。 成功病例中無一例殘余狹窄及冠狀動脈阻塞 , 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 5例中 、 重度主動脈 瓣周返流 ,3例因介入治療死亡 ,10例術后 15個 月死于非心血管
13、疾病 。 雖然這是一項臨床前期的研 究 , 仍存在鞘管過粗 (24F 、 瓣周漏等問題 , 但還是 為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置換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 驗 。二 、 復雜先心病介入治療11經(jīng)皮肺動脈環(huán)扎術 :外科肺動脈環(huán)扎術的目 的是限制肺血流 , 早期應用廣泛 。由于深低溫停循 環(huán)的臨床應用及心外科手術技術的發(fā)展 , 目前肺動 脈環(huán)扎術僅限于大分流的肌部室間隔缺損 , 復雜先 心病伴肺動脈高壓 , 如無肺動脈狹窄的右心室雙出 口 、 單心室等 。 由于肺動脈環(huán)扎術可能造成肺動脈 永久狹窄 , 使根治手術時難度增加 , 且有二次開胸的 損傷 , 因此介入性限制肺血流的技術一直是研究的 重要內(nèi)容 。
14、近 20年來主要是對經(jīng)開胸在肺動脈上 放置一個可調(diào)節(jié)的環(huán)扎裝置的研究 , 如螺旋調(diào)節(jié) 、 套 圈調(diào)節(jié)等 , 但收效甚微 , 均未被臨床承認 。 2001年 報道的動物試驗 , 開胸后于肺動脈上放置一個帶導 管的環(huán)形球囊 , 導管的另一端固定于胸外 , 經(jīng)導管的 尾端可注入或抽出鹽水以調(diào)節(jié)對肺動脈環(huán)扎的程 度 , 易于應用 , 但尚未見臨床報道 8。單純經(jīng)皮肺動脈環(huán)扎術最成功的是近年 A G A 公司特制的自膨脹 、 易回收 、 中央穿孔的鎳鈦合金裝 置 , 外形為一圓柱形 。 美國 Boucek 等曾放置肺動脈 分支內(nèi) , 限制等待心臟移植的左心發(fā)育不良患兒的 2 0 8肺血流 , 并取得臨床
15、成功 。另外 , Ruiz 等研制的新 型降落傘支架和覆膜圓錐形支架尚在進行動物試 驗 , 可以完全或部分阻斷血管內(nèi)血流 , 將來有望用于 肺動脈分支 , 主動脈 2肺動脈側支 , 動 2靜脈瘺 , 血管 瘤甚至腫瘤動脈栓塞的治療 。21單心室的介入治療 :目前單心室的外科手術 仍沿用 Fortan 術式的原理 , 即將體靜脈的血直接引 入肺動脈 , 單一的心室只完成左心室的功能 。單心 室中最復雜 、 最嚴重的是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 , Norwood 手術及心臟移植是目前可選擇的方法 。 Norwood 手術設計分 3個步驟 :I 期為將主肺動脈 近遠端處切斷 , 將近端主肺動脈與細小的升主
16、動脈 縱行切開相對縫合成一支與右心室連接的無梗阻的 主動脈根部 , 將遠端肺動脈切口處縫合 , 用一個 G ore 2Tex 血管做體 2肺循環(huán)分流 。 II 期手術可在 I 期后 1218個月做半 Fontan 手術 (Hemi 2Fontan , 即連接上腔靜脈與右肺動脈 , 閉合上腔靜脈與右房 的連接 。 6個月后完成 III 期 , 即全 Fontan 術 (全腔 靜脈吻合術 , 或為避免術后低心排在雙心房間的屏 蔽上開窗 , 稱開窗的 Fontan (Fenestration Fontan 。 如果開窗為直徑 4mm 的單孔 , 將來可能需采用介 入方法關閉 , 如為多個 2mm &
17、#215;3mm 的小孔 , 將來 有可能自然閉合 。外科手術需多次開胸 , 且死亡率 很高 。 將外科手術與介入治療相結合減少手術次 數(shù) , 并達到相同的效果 , 始終是兒科心臟介入醫(yī)生研 究的方向 。 1996年德國 Hausdorf 小組為左心發(fā)育 不全綜合征的 8例患兒 , 在 Norwood 前兩期手術 后 , 第 3期采用介入方法 , 以一覆膜支架連接下腔靜 脈及上腔靜脈 , 完成了完整的 Norwood 手術 , 隨訪 4 14個月無并發(fā)癥發(fā)生亦無死亡病例 。 2002年美 國 Cheatham 等 采 用 NuMed 公 司 的 穿 刺 針 引 導 NuMed ePTFE 覆膜
18、 CP 支架 , 為 5例患兒成功地連 接起下腔靜脈與右肺動脈 , 完全可以替代 Fontan 手 術中的下腔靜脈至肺動脈的右心房內(nèi)的通道 , 使介 入性 Fontan 手術出現(xiàn)了新的曙光 2。 2004年 4月 中華兒科雜志 、 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編輯委員會主 辦的我國首屆國際先天性心臟病介入研討會上 , Cheatham 介紹了單純介入方法治療左心發(fā)育不良 綜合征 。 第一步包括 Rashkind 房間隔造孔及自肺 動脈至未閉動脈導管內(nèi)置入一個帶側孔的覆膜支 架 , 側孔對著左右肺動脈 , 既保證主動脈血流 , 又可 以限制肺動脈分支血流 。 第二步為經(jīng)皮 G lenn 分流 術 , 即經(jīng)
19、導管完成上腔靜脈與右肺動脈的連接 , 同時 完全或部分地封閉肺動脈對其分支的供血 。 最后一 步用一個覆膜支架連接下腔靜脈及肺動脈 , 完成 Fontan 手術 。采用單純介入治療或內(nèi)外科結合的 方法可以使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的患兒減少手術創(chuàng) 傷 , 減少因多次體外循環(huán)手術導致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 傷 , 提高生存率 。保持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患兒 PDA 的開放 , 是 挽救其生命的第一步 。許多年來 , 國外兒科心內(nèi)科 醫(yī)師曾試用多種支架 , 如 Palmaz 支架 、 JoMed 支架 、 A G A 鈦鎳合金自膨脹支架等放置在動脈導管處 , 替 代前列腺素 E 保持其開放 。作為 Norwood
20、 手術或 心臟移植的橋梁階段 , 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姑息方 法 。三 、 射頻穿孔術先心病需心腔之間 、 血管之間制造交通的情況 是很多的 。 如病變血管的再通 、 肌性房間隔造孔 、 閉 鎖的肺動脈瓣或主動脈瓣打孔后以便球囊擴張 。 傳 統(tǒng)的方法是使用特硬的鋼絲或穿隔穿刺針完成 , 但 此種方法易用力過猛 , 可使組織變形 , 對附近的心臟 結構造成損傷 。激光導管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或射頻電流導 管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已是成熟的技術 。 激光打 孔治療新生兒肺動脈瓣閉鎖已有成功的報道 。 射頻 電流因更能準確聚焦能量 , 因此較激光技術更安全 , 應用范圍也更廣泛 。 目前應用的射頻穿孔系
21、統(tǒng)能提 供一個短暫的 (13秒 爆發(fā)性的高能輸出功率 (57W , 可以最大限度地前向穿孔而對周圍組織 的創(chuàng)傷最小 。 另外 , 由于是高頻的 , 因此射頻電流不 刺激神經(jīng)及心肌組織 。不同強度的射頻電流 , 引致 組織凝固 , 蛋白破壞 , 組織干燥或氣化等結果 。 與射 頻消融不同的是 , 射頻穿孔所需的電流足以使組織 氣化 9。 Baylis Medical 公司生產(chǎn)的射頻穿孔設備 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的房間隔造 孔及室間隔連續(xù)的肺動脈瓣閉鎖 10,11。一組 10例 伴室間隔缺損的右室流出道閉鎖的新生兒 , 采用射 頻穿孔技術 ,7例成功地建立了右室到主肺動脈的 肌性流出
22、道 2。目前射頻技術已建立起規(guī)范的方 法 , 并有擴大適應證的趨勢 , 如完全左肺動脈起始部 閉鎖 、 外周股動脈血管重建 、 瓣下肌性或膜性狹窄 , 甚至主動脈弓斷離的介入治療 2。四 、 胎兒先心病的介入治療由于近 20年胎兒心臟超聲技術的發(fā)展 , 使胎兒 先心病介入治療成為可能 。一些研究證明 , 左心室 38發(fā)育不良與胎兒早期主動脈瓣狹窄有關 ; 右心室發(fā) 育不良與肺動脈瓣狹窄有關 。 如果妊娠早期解除了 半月瓣狹窄 , 可能促進胎兒中晚期相關心室腔的發(fā) 育 , 有可能生后保持雙心室循環(huán) , 避免只能按單心室 的解剖結構進行手術治療 。近十幾年來 , 胎兒先心 病介入治療雖然進展緩慢
23、, 但仍取得了寶貴的經(jīng)驗 。 目前臨床應用的是腹壁直接穿刺法 , 即穿刺針 經(jīng)母親腹壁 子宮壁 胎兒胸壁 胎兒心室壁進入 相關心室 , 在超聲引導下 , 沿導引鋼絲進入主動脈或 肺動脈 , 再行球囊擴張 。 總結 19891997年世界報 道的 12例主動脈瓣狹窄胎兒球囊擴張成形術 , 技術 成功 7例 , 但隨診最終僅 2例存活 12。近年來波士 頓兒童醫(yī)院在胎兒主動脈瓣狹窄的球囊擴張方面作 了很多臨床研究工作 , 技術成功率較高 , 至少有 1例 生后無主動脈瓣狹窄 , 而且左心室發(fā)育良好 。英國 也有胎兒肺動脈瓣狹窄球囊擴張技術成功的報道 。 如果左心室發(fā)育不良與胎兒時的房間隔交通不足有
24、 關 , 還可采用介入的方法行胎兒房間隔球囊造口術 。 即使增多的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未能促進胎兒左心 室的發(fā)育 , 至少胎兒房間隔球囊造口術的成功 , 也可 以降低左心發(fā)育不良綜合征患兒生后的病死率 。 胎兒先心病介入治療方法仍在不斷改進 。 直接 穿刺法簡單 、 易行 , 但存在著嚴重的并發(fā)癥 , 如胎兒 血胸 , 心包積血 , 心 動 過 緩 及 胎 兒 死 亡 等 。英 國 K ohl 等研究的胎兒在食管超聲指導下 , 經(jīng)胎兒鏡臍 帶切開送入鞘管進行的逆行升主動脈球囊擴張成形 術已獲得動物試驗的成功 13。全世界開展胎兒先 心病介入治療的醫(yī)療單位極少 , 有待進一步總結經(jīng) 驗 。 這是一
25、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 , 需要一組具有高 度責任感的 、 高水平的兒科心內(nèi)科醫(yī)師 、 產(chǎn)科醫(yī)師 、 超聲心動圖醫(yī)師 、 心血管介入醫(yī)師 、 心外科醫(yī)師 、 麻 醉醫(yī)師 、 重癥監(jiān)護醫(yī)師等的共同努力 , 才有可能完 成 。五 、 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雖然房間隔缺損 (ASD 封堵術已收到很好的效 果 , 一些醫(yī)學中心已考慮將其作為具備適應證的 ASD 的首選治療 。自上個世紀 80年代 , 不斷有 Cardio SEAL 、 StarFL EX 及 Amplatzer 封堵器成功 關閉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報道 。 美國芝加哥大學兒童 心血管病中心報道 , 最小用于 315kg 的新生兒 。隨 之 ,
26、膜周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便成為臨床研究的 重點 。 兩年前推出的 Amplatzer 膜有部室缺不對稱 雙面?zhèn)?, 我國現(xiàn)已廣泛應用 。 由于是在肌部 VSD 封 堵器的基礎上設計的 , 并改進了傳送裝置 , 因此 , 臨 床應用的安全性 、 有效性方面表現(xiàn)了很強的優(yōu)勢 , 技 術成功率在 95%以上 。 少數(shù)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 如 溶血 、 度房室傳導阻滯 、 相鄰瓣膜關閉不全甚至死 亡等 , 仍提醒介入醫(yī)師對膜周部室間隔缺損的介入 治療還需進行規(guī)范化的訓練及嚴格的 、 科學的 、 長期 的臨床研究 。 隨著病例的增多 , 對如何減少溶血及 相鄰瓣膜關閉不全的問題已有不少可借鑒的經(jīng)驗 ,
27、但最令臨床醫(yī)師不安的是傳導阻滯 , 因為存在不可 預知性 , 少數(shù)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及 度房室傳 導阻滯具有不可逆性 。 雖然尚無遠期出現(xiàn)新的嚴重 傳導阻滯及因傳導阻滯而死亡的病例 , 但確實對患 者的生命構成了威脅 。如何選擇適應證 , 如何進一 步改進封堵裝置 , 使其對傳導系統(tǒng)的損傷更小 , 使介 入性膜周部室間隔缺損封堵治療效果更完美 , 從而 使更多的先心病患者擺脫開胸 、 體外循環(huán)以及其他 外科手術的并發(fā)癥 , 并能得到根治 , 尚有很多的研究 工作有待完成 。在心臟不停跳 、 無需體外循環(huán)的情況下 , 經(jīng)右心 房壁穿刺送入房間隔封堵器堵閉房間隔缺損或經(jīng)右 室游離壁穿刺送入室間隔
28、缺損封堵器堵閉肌部室缺 均有成功的報道 。尤其對心臟內(nèi)缺損大的小嬰兒 , 股動靜脈較細 , 不宜使用粗大鞘管者 , 可以考慮此種 方法 。 即避免了體外循環(huán)的并發(fā)癥及心肌損傷 , 又 可以避免介入治療對周圍血管的損傷 14。近年來先心病介入治療已得到飛速發(fā)展 , 甚至 出現(xiàn)外科手術與介入治療同在一個手術臺配合進行 的局面 。 以往已成熟的動脈導管未閉 , 房間隔缺損 的封堵技術 , 其封堵裝置仍在不斷地進行研發(fā) 。大 血管內(nèi)支架的設計 , 如何適用于各個年齡 , 如何解決 再狹窄問題 , 仍是研究的焦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 展 , 用于介入治療裝置中新材料 、 新設計的發(fā)現(xiàn) , 必 然使先心病
29、的介入治療更廣泛的開展 。小兒心內(nèi) 科 、 外科 ; 成人心內(nèi)科 、 外科醫(yī)師的聯(lián)合 , 可使更多的 復雜先心病得以有效的治療 。 先心病介入醫(yī)師的責 任是重大的 , 對病人采用任何一種新的介入治療方 法 , 首先考慮的應是患者的安全及適應證 。嚴格的 基本訓練 , 科學嚴謹?shù)淖黠L 、 精湛的醫(yī)療技術以及規(guī) 范化治療是任何一種新的介入方法成功的保證 。參 考 文 獻1Rao PS 1K ern MJ 1Catheter based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 2 coronar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dults and c
30、hildren 11st ed 1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 20031111 4 0 82Levi DS , Alejos J C , Moore J M 1Future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in pediatrics 1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 , 2003, 18:792901 3Bonhoeffet P , Boudjemline Y , Qureshi SA , et al 1Percutaneous insertion of the pul
31、monary valve 1J Am Coll Cardiol , 2002, 39: 16642166914Anderson HR , Knudsen LL , Hasenkam J M 1Transluminal implantation of artificial heart valves :description of new expandable aortic valve and initial results with implantation in closed chest pigs 1 Eur Heart J , 1992,13:704270815Lutter G , Kukl
32、inski D , Berg G , et al 1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n experimental study , 1:studies on implantation 1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 2002, 123:768277616Boudjemline Y , Bonhoeffer P 1Steps torward percutaneous dorlic valve replacement 1Circulation , 2002,105:775277817Cribier A , Eltchanino
33、ff H , Tron C , et al 1Early experience with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implantation of heart valve pros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 2stage inoperable patients with calcific aortic stenosis 1J Am Coll Cardiol , 2004, 43:698270318Lebret E , Bonhoeffer P 1Folliguet TA , et al 1A new percutaneously
34、adjustable thoracoscopically implant able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1Ann Thorax Surge , 2001, 72himco N , Savard P , Shah K 1Radiofrequency perforation of cardiac tissue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1Med Boil Eng Compat , 2000, 38:5752582110Cheatham J P 1Interv
35、ention in the critically neonate and infant with 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with an intact atrial septum 1J Interv cardiol , 2001, 14:3572366111J usto RN , Nykanen D G , Williams WG , et al 1Thanscatheter perforation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s initial therapy for pulmonary valve
36、art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in the newborn 1Cathet cardiovascular Diagn , 1997, 40:4032406112K ohl T , Sharland G , Allan LD , et al 1World 2experience of percutaneous ultrasound 2guided balloon valvuloplasty in human fetuses with severe aortic valve obstruction 1Am J cardiol , 2000, 86:1
37、23021233113K ohl T , Szabo Z , Suda K , et al 1Fetoscopic and open tran 2 sumbilical fetal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in sheep 1Circulation , 1997, 95:104821053114Bacha EA , Cao QL , starr J P , et al 1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muscular ventricular sepal defects on the beating heart :Technique and results 1J Thorac cardiovascular surg , 2003,120:1718217231 (收稿日期 :2003207216 (本文編輯 :滕淑英 會議 征文 消息 第二屆中國國際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暨手術演示學術會議征文通知 由中華醫(y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 中華心血管病 雜志編輯委員會和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編輯委員會聯(lián)合舉 辦的 “ 第二屆中國國際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暨手術演示學 術會議” , 將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化學課程跨學科實踐活動案例設計與實施研究
- 生物化學(第4版)課件 第10章 基因的遺傳和表達
- 基于脾腎互贊理論從miR-335-LATS1-YAP-β-catenin通路探討補腎健脾方干預失重性OS的機制研究
- 電芯極耳超聲焊接技術及應用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領域1任務2-05.票據(jù)錄入-費用類票據(jù)
- 燈具設計創(chuàng)新
- 健康秋天的果實
- 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與護理
- 腎內(nèi)科護理教學
- 《網(wǎng)頁設計與制作》課件-第8章Dreamweaver入門
- 中小學家長會期中期末家長會253
- 驅(qū)動電機與電機控制器
- 2024年便攜式儲能行業(yè)分析報告
- 醫(yī)聯(lián)體協(xié)議書(2024版)
- 2023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tǒng)技能賽項規(guī)程
- 11 《愛蓮說》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
- 動物園野生動物馴養(yǎng)繁殖或馴養(yǎng)觀賞可行性研究報告
- 煤礦開掘技術操作規(guī)程
- 2023年上海市長寧區(qū)高三年級下冊二模英語試卷含詳解
- 肺功能進修總結匯報
- GB/T 3428-2024架空導線用鍍鋅鋼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