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18短文兩篇教案長春版.doc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18短文兩篇教案長春版.doc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上冊18短文兩篇教案長春版.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目標1. 準確把握課文內容。2. 積累一些文言實詞。教學重點難點體會文章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課時安排 2 課時教學過程孔子世家贊一、導入新課。教師飽含深情地背誦初一時學過的論語八則,吸引學生齊聲同背,從而開始教學。二、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顧、介紹孔子、司馬遷與史記。三、研讀課文。(1)學生自行朗讀課文,畫出理解有困難的詞語、句子,教師巡視,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音及停頓、語調等。(2)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疑。提示學生注意下列加點詞語。心鄉(xiāng)往之:通“向”。 適魯,觀仲尼廟 :往,去到。諸生以時習禮其家:按時。 當時則榮:當(他們)活著時。則已焉:通“歿”,死。 傳十余世:大數或度量單位等后面的零頭。學者宗之:拜為宗師。(3)學生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內容。(1)本文是司馬遷敘述孔子生平事跡后所作的評論,討論:本文行文的思路是怎樣的?明確:先引詩經中的詩句以示對孔子的敬仰之情;接著展示孔子遺風,以表向往之心;最后以君王等來襯托孔子的影響。(2)文中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從中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心鄉(xiāng)往之”是主旨句。這里可看出作者對孔子的敬仰、推崇之心。(3)作者講到“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同學們也曾學過論語中記錄的孔子的言行,你們從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樣的人?明確:學生可結合所學的孔子語錄來談。(4)“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學說在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歷史中一直深深影響著中國,即便是今天,我們中國人的生活、思想、行為仍可看到孔子學說烙下的印跡,請同學們列舉一些例子。明確: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引導。3.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齊讀課文。四、課堂小結是的,孔子學說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司馬遷在寫作史記 時已預料到了,將孔夫子稱為 “至圣”既表達了推崇之心,又 是對孔子的最高評價。五、布置作業(yè)1. 背誦本文。2. 以小組為單位閱讀史記孔子世家,寫作一篇研究文稿我看孔子。題孔子像于芝佛院一、導入新課由上次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為了維 護封建統(tǒng)治,從漢武帝開始,歷朝各代統(tǒng)治者都把孔子學說作 為正統(tǒng)思想,如果有人膽敢說出自己的主張,便被誣為異端邪 說、毀圣叛道,就要被嚴酷地制裁。在這 制統(tǒng)治下,仍有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明代的李贄便是其中之一。二、利用多媒體展示孔子故里的系列圖片及各朝代祭孔的有關文字、后世對孔子追封的稱號。三、介紹作者李贄(15271602 ),號卓吾,泉州晉江人。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與文學家。他思想解放,敢于抨擊封建社會傳統(tǒng)道德 與教義,被封建統(tǒng)治集團視為異端,屢遭迫害。后終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四、研讀課文1. 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要求讀順句子、讀準字音,畫 出不懂的詞語、句子。(2)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句。吾亦以為大圣:認為是。強不知以為知:不懂裝懂。矇聾:目不明曰矇,耳不聰曰聾。這里指道學后輩小子們只知聽信儒先父師之言而不會獨立思考,如同瞎子、聾子。(3)學生結合注釋,練習翻譯課文。2. 師生合作探究下列問 。(1)本文是一篇駁論文,駁論的主要論題是什么?是用什么來批駁的?明確:論 :“人”與“吾”皆以孔子為大圣,以老、佛為異端。以孔子自己的話作為材料,揭穿世代相傳的所謂“大圣”和“異端”,只是儒先們的臆度之言,與孔子的話并不一樣。這樣,就用有力的論據,駁倒了對方的言論。(2)作者最后一段連用四個 “從眾”有什么作用?試作簡要分析。明確:短短的幾句話中,連用四個 “從眾”,意在反復申明,事孔子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僅僅是一 “從眾”行為。 因為作者 “雖有目,無所用矣”,所以把這些話 在 “孔子像”上,與其說是 “事之”,不如說是 “批之”。(3)本文在當時被看做是“毀圣叛道”,你是 同意這種看法?結合課文,談一談作者所毀的、所叛的究竟是什么。明確:作者所毀的、所叛的并非孔子學說本身,而是后世學孔的道學家盲目崇拜孔子,用封建禮教使人們變成一個模樣, 短從而喪失個性。(4)本文將封建衛(wèi)道士的面紗徹底揭開,使人們意識到統(tǒng)治者的真正用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達到這樣的批駁效果的?明確:文章全用反語,層層剝開了“人皆以孔子為大圣”的原因。巧妙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進行批駁。3. “從眾”是治學的大忌,不“從眾”才能獲得真知灼見。然而,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又常常習慣于“從眾”,很難改變。結合你的生活、學習實際,談一談你對“從眾”的看法。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