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茶文1.doc_第1頁
紅樓夢中茶文1.doc_第2頁
紅樓夢中茶文1.doc_第3頁
紅樓夢中茶文1.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樓夢中茶文化 “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描寫茶文化的篇幅廣博,細節(jié)精微,蘊意深遠,為中國小說史上所罕見。 紅樓夢描寫的是鐘鳴鼎食、詩禮簪纓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顯得富貴豪華。富貴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說第41回品茶櫳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產于安徽六安縣霍山,與龍井、天池并名,為清代貢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為賈母特備的一種名茶,一般認為指的是產于洞庭湖的“君山銀針”。清代也將其作為貢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說第63回壽怡紅開夜宴,林之孝向襲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說的“女兒茶”也是普洱茶的一個品種,是盛行清代宮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貴貢茶。第四是小說第82回中的龍井茶。第五是楓露茶,見于小說第8回奇緣識金鎖。以上5種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貢茶和名茶的狀況,堪稱“清代貢茶錄”。 “名茶還須好水泡”,在紅樓夢中,烹茶之水尤為講究,并被人們喻為廣大雅趣。賈寶玉冬夜即景的詩中曰:“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妙玉招待黛玉、寶釵、寶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飲茶這般講究的境界,可見中國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還要講究烹茶藝術。紅樓夢對此也有描寫:“妙玉自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名茶沖泡要掌握好開水溫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開水沖泡,使茶葉清醇幽香,茶葉品質又不受損壞。這些描述,不禁令人贊嘆,作者深得飲茶之道。 飲茶之道還講究配以杯、壺、盤成套茶具。紅樓夢多處描述種種精美的茶具,可謂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覽會。先說一般的茶具,小說中幾乎每一位富貴人家居室里都擺著一套精致的茶具。如賈母的花廳上,擺設洋漆茶盤里就放著舊窯十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備。女婢們用精致的茶盤托著茶盅為主人客人送茶,如寶玉的女仆襲人就用“連環(huán)洋漆茶盤”送茶水。連元妃獎給賈府兄妹的燈謎獎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更值得稱道的是妙玉櫳翠庵里的茶具。僅賈母、寶玉、黛玉來到櫳翠庵,妙玉就拿出10種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給賈母獻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小茶盤”;二是這小茶盤里裝著成窯五彩小蓋盅,這是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zhèn)官窯所產的茶具;三是給隨賈母同來的眾人的茶盞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四是煮茶的風爐;五是煮茶的茶壺;六是妙玉貯藏梅花雪水的“鬼臉青”茶甕。這些茶具積淀了多少文化底蘊?用這些茶盞飲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個遠古芬芳。 茶味服從于藝術,藝術融入于茶中,讓人們品出茶中之味,藝術之味,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絕招。紅樓夢里有不少茶詩茶聯(lián),以茶入詩詞,風格獨特,充滿濃厚生活氣息。如“烹茶水漸沸,煮酒葉難燒?!薄皩毝Σ枰驘熒芯G,幽窗棋罷措猶涼?!边@些詠茶詩(聯(lián)),把紅樓夢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 來源:搜狐社區(qū)香茗茶道迷糊月月博客自小說創(chuàng)世以來,以茶入小說不乏其例,它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反映。這雖因為茶作為極有價值的飲料,早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茶入小說究竟從何本小說開始,我未加詳考,不敢斷言。假如稍加追索的話,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中已寫到“夏侯愷死后飲茶”的故事。博異志鄭潔中寫其妻死,以茶酒祭奠之事。16傳為陶潛所著續(xù)搜神記中有“秦精采茗毛人”的神異故事,陸羽茶經加以征引:“晉武帝時,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7唐宋傳奇中也寫茶,但當時是以詩詞為尚,本文中多所引證,不細說了。明清時代小說走向成熟,不論是文言小說,還是白話長篇小說,都有許多茶事的描寫。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老殘游記18諸名著中的“茶事”描寫已為許多文章和專著提及,不再詳述。其實,如李綠園的歧路燈、文康的兒女英雄傳、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19等小說中也大量寫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為聘”、“以茶贈友”等茶風俗、茶文化。例如兒女英雄傳第15回就有一段文字描寫“飲茶”;第三十七回安公子回家后到張老家,也有一段描寫飲茶的文字。這兩回客來敬茶的描寫算是很細膩,也很生活化,頗為生動,但實在不多見。一般說來,紅樓夢之外的古典小說中寫到茶、飲茶,大多是點到為止,顯得十分空泛,談不上是一種高雅的“茶道”,完全不能與紅樓夢同日而語。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紅樓夢有關茶文化的描寫堪稱典范。 首先,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是把飲茶及其習俗,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來描寫的。他通過寫茶的種類、煎茶用水、飲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飯、以茶敬客等等,展現(xiàn)了我國十八世紀中葉封建貴族之家的風習和茶文化的深遠影響。 其次,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考察,紅樓夢所寫茶、飲茶活動,都是為他塑造人物、刻劃人物性格、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認識而服務的。同時通過這些真實的描寫,起到烘托故事氣氛、豐富小說情節(jié)的目的。下面我們分別從幾個方面具體看看茶在紅樓夢中的審美價值: (1)以飲茶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賈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現(xiàn)賈府老祖宗的身份,劉姥姥吃了油膩不懂喝茶之道鬧肚子,又在接過賈母半盞茶后說:“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濃些更好”,表明這位老人來自農村,哪里有什么飲茶的知識呢?妙玉的高談闊論,隨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連“詩禮簪纓”的榮寧二府都相比遜色,就把這位生來“金玉質”的“檻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來了。王熙鳳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爺爺時代就管理各國的來使朝貢,所以她能拿出“進貢”的暹羅茶分贈給姐妹們。這些看起來都是閑閑的一筆,但卻在小事、細節(jié)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以飲茶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 林黛玉初進賈府,小說中寫道:“黛玉也照樣嗽了口,然后盥手畢。又捧上茶來方是吃的茶?!北砻嫔峡此坪跏侵复蠹易宓娘嫴瓒Y節(jié)、規(guī)矩,其實也表現(xiàn)了黛玉的心思過人。在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觀此則知黛玉平生心思過人?!钡?回寫鳳姐吃茶時的形容:“鳳姐兒不接茶,也不抬頭”把鳳姐內心所思躍然紙上,脂批道:“神情宛肖?!?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處是第41回,妙玉因劉姥姥用了成窯茶杯:“忙命將那成窯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靖藏本眉批寫道:“妙玉僻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又在“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塌”下有庚辰本批語道:“茶下糟塌二字,成窯杯已不屑再用。妙玉真清潔高雅,然亦怪譎孤僻甚矣,實有此等人物,但罕耳?!边@一回寫妙玉的清高怪僻淋漓盡致,突出了這一人物的性格。 (3)以茶為媒介表現(xiàn)了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 王熙鳳贈茶各姊妹,這是一種表現(xiàn)。但品茶櫳翠庵,妙玉獨拉黛玉、寶釵到另屋去喝“梯己茶”,用雪水烹茶,用珍貴的茶具,最能表現(xiàn)出人物之間的關系來,不然就不必稱“梯己茶”了。至于寶玉也能“混跡”其間,那自然在妙玉心目中有不同他人之處。這些微妙的關系,在讀者面前很容易被忽略,但在作者寫時確實是別有一番心思的。 (4)字里行間滲透的強烈的對比 第17回寫寶玉到襲人家,給寶玉倒茶,襲人家當然拿不出成窯杯和“老君眉”,所以襲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葉來招待寶二爺。第77回寫寶玉去探晴雯,晴雯口渴要茶喝: 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下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像個茶碗,未到手,先就聞得油膻之氣。這是茶具,再看茶:看時,絳紅的,也不太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嘗了一嘗,并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巳。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讀之令人酸鼻!富人、窮人就連使用的茶具,飲的茶都是如此懸殊!就種無聲的對比,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難道不都是對一個制度的控訴嗎? (5)從飲茶、喝茶中看人物的知識和修養(yǎng) 古人講品茗,把飲茶提高到一種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現(xiàn)出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藝術化。所以歷來文人名士把“品”字作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謂。唐代詩人盧仝有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常被人們稱為“七碗茶歌”。20 紅樓夢中的妙玉可以說得盧仝之真?zhèn)鳎谡撈凡钑r的高論為茶史專家們稱道廣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妙玉笑道:“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 這是妙玉同寶玉斗嘴時說的話,但說明妙玉的知識和修養(yǎng)并不在寶玉、寶釵、黛玉諸人之下。如果我們聯(lián)系一下妙玉對琴理、棋理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yǎng),那就更可以看出這個人物的不凡來。 紅樓夢所描寫的茶文化范圍之廣,內容之細,作用之大,遠不止本文所述。常有人問我:“紅樓夢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中外學人去研究,而且研究了二百年還沒有完,原因究竟在哪里?”這本是一二句話說不完的,但僅就小說中所寫到的“茶道”,人們就不難明白她的魅力所在了。今天的作家們寫出的小說固然各有其成功之處,但為什么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而不能如紅樓夢久盛不衰,蔚為顯學-紅學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紅樓夢中所蘊藏的內容太豐富了,這是古今一切小說所不能相提并論的。由此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即今天的小說家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方面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又有多少知識于胸間?紅樓夢不是茶經,曹雪芹也不會以陸羽的傳人自居,但他用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紅樓夢生動形象地傳播了茶文化,而茶文化又豐富了他的小說情節(jié),深化了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強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這是一個令人贊嘆不止的事實。茶香四溢滿紅樓。1992年10月18日寫畢于京華放眼堂注釋1陸羽茶經:陸羽(公元733-840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稱桑苧翁,別號東岡子、竟陵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于公元764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初稿,后經補充訂正,于公元789年正式出版,流傳于世。茶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約七千余字。上卷四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下卷六章,“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這部茶書總結了唐以前有關茶的豐富經驗和茶文化的歷史資料,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