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化學1.在下列氨基酸中堿性氨基酸是A 絲氨酸B 賴氨酸C 谷氨酸D 酪氨酸E 蘇氨酸B2.維系蛋白質分子二級結構的化學鍵是A 二硫鍵B 離子鍵C 疏水鍵D 氫鍵E 肽鍵D3.在下列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是A 半胱氨酸B 脯氨酸C 色氨酸D 精氨酸E 谷氨酸E4.維系蛋白質一級結構的主要化學鍵是A 范德華力B 二硫鍵C 氫鍵D 離子鍵E 肽鍵E5.蛋白質分子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 胱氨酸B 羥賴氨酸C 鳥氨酸D 脯氨酸E 組氨酸C6.正常成人血液中的Hb主要是A HbFB HbSC HbA 1D HbA 2E HbEC7.維系蛋白質四級結構的主要化學鍵是A 氫鍵B 肽鍵C 二硫鍵D 疏水鍵E Van der waals力D8.在下列氨基酸中疏水性氨基酸是A 組氨酸B 賴氨酸C 谷氨酸D 半胱氨酸E 丙氨酸E9.參與膠原合成后修飾的維生素是A 維生素B1B 維生素CC 維生素B6D 維生素DE 維生素AB10.具有蛋白質四級結構的蛋白質分子,在一級結構分析時發(fā)現(xiàn)A 具有一個以上N端和C端B 只有一個N端和C端C 具有一個N端和幾個C端D 具有一個C端和幾個N端E 一定有二硫鍵存在A11.HbA的亞基與O 2 結合后產生變構效應,從而A 促進-亞基與O 2 結合,抑制-亞基與O 2 結合B 抑制-亞基與O 2 結合,促進-亞基與O 2 結合C 促進其他亞基與O 2 結合D 促進-亞基與O 2 結合,同時促進-亞基與CO 2 結合EC12.促進Hb轉變?yōu)镠bO 2 的因素是A CO 2 分壓增高B 氧分壓增高C 血液H + 增高D 溫度增加E 血液pH下降B13.蛋白質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長是A 250nmB 260nmC 270nmD 280nmE 290nmD14.下列蛋白質通過凝膠過濾層析柱時,最先被洗脫的是A Mb(Mr:68500)B 血清清蛋白(Mr:68500)C 牛乳球蛋白(Mr:35000)D 馬肝過氧化氫酶(Mr:247500)E 牛胰島素(Mr:5700)D15.變性后的蛋白質,其主要特點是A 分子量降低B 溶解度增加C 一級結構破壞D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E 生物學活性喪失E16.下列有關蛋白質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蛋白質分子都具有一級結構B 蛋白質的二級結構是指多肽鏈的局部構象C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是整條肽鏈的空間結構D 蛋白質分子都具有四級結構E 蛋白質四級結構中亞基的種類和數(shù)量均不固定D17.下列有關Mb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Mb由一條多肽鏈和一個血紅素結合而成B Mb具有8段螺旋結構C 大部分疏水基團位于Mb球狀結構的外部D 血紅素靠近F8組氨基酸殘基附近E O 2 是結合在血紅素的Fe 2+ 上C18.Bohr效應的生理意義是A 提高血液運輸O 2 能力B 維持血容量C 在周圍組織促進Hb與CO 2 、O 2 結合D 在肺組織促進Hb與CO 2 結合E Hb和Mb均具有Bohr效應A19.血漿清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具有很強結合補體和抗細菌功能B 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C 清蛋白分子中有識別和結合抗原的主要部位D 血漿蛋白電泳時,清蛋白泳動速度最慢E 清蛋白可運輸鐵、銅等金屬離子B20.臨床常用醋酸纖維素薄膜將血漿蛋白進行分類研究,按照血漿蛋白泳動速度的快慢,可分為A 1 、 2 、清蛋白B 清蛋白、 1 、 2C 、 1 、 2 、清蛋白D 清蛋白、 1 、 2 、E 1 、 2 、清蛋白D21.免疫球蛋白包括如下五種A IgG、IgA、IgM、IgD、和IgEB IgA、IgG、IgC、IgD和IgEC IgG、IgA、IgM、IgN和IgED IgM、IgA、IgG、IgD和IgNE IgE、IgA、IgD、IgB和IgGA22.Hb中一個亞基與其配體(O 2 )結合后,促使其構象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此寡聚體與另一亞基與配體的結合能力,此現(xiàn)象稱為A 協(xié)同效應B 共價修飾C 化學修飾D 激活效應E 別構效應A23.一個蛋白質與它的配體(或其他蛋白質)結合后,蛋白質的構象發(fā)生變化,使它更適合于功能需要,這種變化稱為A 協(xié)同效應B 化學修飾C 激活效應D 共價修飾E 別構效應E24.分子篩(凝膠層析)分離蛋白質的依據(jù)是A 蛋白質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長280nmB 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C 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D 蛋白質多肽鏈中氨基酸是借肽鍵相連E 蛋白質溶液為親水膠體C25.電泳分離蛋白質的依據(jù)是A 蛋白質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長280nmB 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C 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D 蛋白質多肽鏈中氨基酸是借肽鍵相連E 蛋白質溶液為親水膠體B26.分光光度測定蛋白質含量的依據(jù)是A 蛋白質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長280nmB 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C 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D 蛋白質多肽鏈中氨基酸是借肽鍵相連E 蛋白質溶液為親水膠體A27.鹽析分離蛋白質的依據(jù)是A 蛋白質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長280nmB 蛋白質是兩性電解質C 蛋白質分子大小不同D 蛋白質多肽鏈中氨基酸是借肽鍵相連E 蛋白質溶液為親水膠體E28.銅藍蛋白的主要功用是A 運輸鐵B 運輸銅C 能與細胞外血紅蛋白結合D 是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E 運輸膽紅素B29.1抗胰蛋白的主要功用是A 運輸鐵B 運輸銅C 能與細胞外血紅蛋白結合D 是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E 運輸膽紅素D30.轉鐵蛋白的主要功用是A 運輸鐵B 運輸銅C 能與細胞外血紅蛋白結合D 是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E 運輸膽紅素A31.結合珠蛋白主要功用是A 運輸鐵B 運輸銅C 能與細胞外血紅蛋白結合D 是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E 運輸膽紅素C32.肌紅蛋白分子中主要的二維結構A 氫鍵、鹽鍵、疏水鍵和二硫鍵B S形C 加熱D 雙曲線E 螺旋E33.血紅蛋白的氧解離曲線是A 氫鍵、鹽鍵、疏水鍵和二硫鍵B S形C 加熱D 雙曲線E 螺旋B34.蛋白質分子三級結構的穩(wěn)定因素A 氫鍵、鹽鍵、疏水鍵和二硫鍵B S形C 加熱D 雙曲線E 螺旋A1.下列哪一種核苷酸不是RNA的組分A TMPB CMPC GMPD UMPE AMPA2.下列哪一種脫氧核苷酸不是DNA的組分A dTMPB dCMPC dGMPD dUMPE dAMPD3.組成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是A 堿基和核糖B 核糖和磷酸C 核苷酸D 脫氧核苷和堿基E 核苷和堿基C4.在DNA和RNA分子中A 核糖和堿基都相同B 核糖和堿基都不同C 核糖不同而堿基相同D 核糖相同而堿基不相同E 核糖不同而部分堿基不同E5.下列有關雙鏈DNA中堿基含量關系哪一項是錯誤的A A+G=C+TB A+T=G+CC A+C=G+TD A=TE G=CB6.已知某DNA片段的一股堿基序列為5ACTTGC3,另一股應為A 5-CAAACG3B 5-GCAAGU3C 5-CGTTCA3D 5-ACAACG3E 5-GCAAGT3E7.自然界游離(或自由)核苷酸中磷酸最常見的是與戊糖(核糖或脫氧核糖)的哪個碳原子形成酯鍵A C-1B C-2C C-3D C-4E C-5E8.RNA是A 脫氧核糖核苷B 脫氧核糖核酸C 核糖核酸D 脫氧核糖核苷酸E 核糖核苷酸C9.DNA是A 脫氧核糖核苷B 脫氧核糖核酸C 核糖核酸D 脫氧核糖核苷酸E 核糖核苷酸B10.下列有關DNA二級結構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雙螺旋中的兩條DNA鏈的方向相反B 雙螺旋以左手方式盤繞為主C 堿基A與T配對,C與G配對D 雙螺旋的直徑大約為2nmE 雙螺旋每周含有10對堿基B11.下列有關RNA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RNA分子也有雙螺旋結構B tRNA是分子量最小的RNAC 胸腺嘧啶是RNA的特有堿基D rRNA參與核蛋白體的組成E mRNA是生物合成多肽鏈的直接模板C12.下列有關DNA變性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 磷酸二酯鍵斷裂B OD 280 增高C T m 值大,表示T=A含量多,而G=C含量少D DNA分子的雙鏈間氫鍵斷裂而解鏈E OD 260 減小D13.有關真核生物mRNA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 帽子結構是多聚腺苷酸B mRNA代謝較慢C mRNA的前體是snRNAD 3端是7甲基鳥苷三磷酸(m 7 GPPP)E 有帽子結構與多聚A尾E14.關于tRNA的描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 5端是CCAB tRNA是由10 3 核苷酸組成C tRNA的二級結構是二葉草型D tRNA富有稀有堿基和核苷E 在其DHU環(huán)中有反密碼子D15.核酸對紫外線的最大吸收峰是A 220nmB 230nmC 240nmD 250nmE 260nmE16.tRNA的3端的序列為A -ACCB -ACAC -CCAD -AACE -AAAC17.真核生物的核糖體中rRNA包括A 5S、16S和23S rRNAB 5S、5.8S、18S和28S rRNAC 5.8S、16S、18S和23S rRNAD 5S、16S、18S和5.8S rRNAE 5S、5.8S和28S rRNAB18.已知雙鏈DNA中一條鏈的A=25%,C=35%,其互補鏈的堿基組成應是A T和G60%B A和G60%C G和C35%D T和G55%E T和C35%A19.真核細胞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小體。在核小體中A rRNA與組蛋白八聚體相結合B rRNA與蛋白因子結合成核糖體C 組蛋白H1、H2、H3、和H4各兩分子形成八聚體D 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分子形成八聚體E 非組蛋白H2A、H2B、H3和H4各兩分子形成八聚體D20.有三種不同來源的DNA(A、B和C),它們的T m 值依次為83、71和85,由此推出它們的分子組成是A GC% ACBB AT% ABBAD GC% CABE GC% ABCD21.DNA變性是指A 不同的核酸鏈經(jīng)變性處理,它們之間形成局部的雙鏈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體的單鏈,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來標記其末端或全鏈C 雙股DNA解鏈成單股DNAD 單股DNA恢復成雙股DNAE 50%雙鏈DNA變性時的溫度C22.T m 值是指A 不同的核酸鏈經(jīng)變性處理,它們之間形成局部的雙鏈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體的單鏈,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來標記其末端或全鏈C 雙股DNA解鏈成單股DNAD 單股DNA恢復成雙股DNAE 50%雙鏈DNA變性時的溫度E23.DNA復性是指A 不同的核酸鏈經(jīng)變性處理,它們之間形成局部的雙鏈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體的單鏈,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來標記其末端或全鏈C 雙股DNA解鏈成單股DNAD 單股DNA恢復成雙股DNAE 50%雙鏈DNA變性時的溫度D24.核酸雜交是指A 不同的核酸鏈經(jīng)變性處理,它們之間形成局部的雙鏈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體的單鏈,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來標記其末端或全鏈C 雙股DNA解鏈成單股DNAD 單股DNA恢復成雙股DNAE 50%雙鏈DNA變性時的溫度A25.核酸探針是指A 不同的核酸鏈經(jīng)變性處理,它們之間形成局部的雙鏈B 一小段核苷酸聚合體的單鏈,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來標記其末端或全鏈C 雙股DNA解鏈成單股DNAD 單股DNA恢復成雙股DNAE 50%雙鏈DNA變性時的溫度B1.酶能加速化學反應速度的原因是A 提高產物能量B 降低反應物的能量C 提高底物的能量D 降低反應活化能E 提供反應能量D2.下列有關K m 值的敘述,哪一項是 錯誤的A K m 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數(shù)B K m 值是達到最大反應速度一半時的底物濃度C 它與酶對底物的親和力有關D K m 值最大的底物,是酶的最適底物E 同一酶作用于不同底物,則有不同的K m 值D3.精氨酸酶催化L精氨酸水解為L鳥氨酸與尿素,屬于A 絕對專一性B 相對專一性C 立體異構專一性D 化學鍵專一性E 族類專一性C4.下列有關酶催化反應的特點中錯誤的是A 酶反應在37條件下最高B 具有高度催化能力C 具有高度穩(wěn)定性D 酶催化作用是受調控的E 具有高度專一性C5.有關酶活性中心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A 酶活性中心只能是酶表面的一個區(qū)域B 酶與底物通過非共價鍵結合C 活性中心可適于底物分子結構D 底物分子可誘導活性中心構象變化E 底物的分子遠大于酶分子,易生成中間產物E6.有關結合酶概念正確的是A 酶蛋白決定反應性質B 輔酶與酶蛋白結合才具有酶活性C 輔酶決定酶的專一性D 酶與輔酶多以共價鍵結合E 體內大多數(shù)脂溶性維生素轉變?yōu)檩o酶B7.常見酶催化基團有A 羧基、羰基、醛基、酮基B 羧基、羥基、氨基、巰基C 羧基、羰基、酮基、酰基D 亞氨基、羧基、巰基、羥基E 羥基、羰基、羧基、醛基B8.關于關鍵酶的敘述正確的是A 其催化活性在酶體系中最低B 常為酶體系中間反應的酶C 多催化可逆反應D 該酶活性調節(jié)不改變整個反應體系的反應速度E 反應體系起始物??烧{節(jié)關鍵酶A9.關于共價修飾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A 代謝物作用于酶的別位,引起酶構象改變B 該酶在細胞內合成或初分泌時,沒有酶活性C 該酶是在其他酶作用下,某些特殊基團進行可逆共價修飾D 調節(jié)過程無逐級放大作用E 共價修飾消耗ATP多,不是經(jīng)濟有效方式C10.有關別構調節(jié)(或別構酶)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催化部位與別構部位位于同一亞基B 都含有一個以上的亞基C 動力學曲線呈S型曲線D 別構調節(jié)可有效地和及時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E 該調節(jié)可調整個代謝通路A11.關于同工酶的敘述哪一項是正確的A 酶分子的一級結構相同B 催化化學反應相同C 各同工酶K m 相同D 同工酶的生物學功能可有差異E 同工酶的理化性質相同B12.有關酶原激活的概念,正確的是A 初分泌的酶原即有酶活性B 酶原轉變?yōu)槊甘强赡娣磻^程C 無活性酶原轉變?yōu)橛谢钚悦窪 酶原激活無重要生理意義E 酶原激活是酶原蛋白質變性C13.磺胺藥抑菌機制不正確是A 增加二氫葉酸合成酶活性B 抑制細菌核酸合成C 磺胺藥與對氨基苯甲酸具有類似結構D 磺胺藥屬酶的競爭性抑制劑E 藥物可致四氫葉酸合成障礙A14.競爭性抑制作用的特點是A K m 減小,V max 減小B K m 增大,V max 增大C K m 減小,V max 增大D K m 增大,V max 不變E K m 不變,V max 減小D15.非競爭性抑制作用的特點是A K m 減小,V max 減小B K m 增大,V max 增大C K m 減小,V max 增大D K m 增大,V max 不變E K m 不變,V max 減小E16.蘋果酸脫氫酶的輔酶是A NADB FADC 磷酸吡哆醛D TPPE HSCoAA17.琥珀酸脫氫酶的輔酶是A NADB FADC 磷酸吡哆醛D TPPE HSCoAB18.GPT(或GOT)的輔酶是A NADB FADC 磷酸吡哆醛D TPPE HSCoAC19.含維生素B6的輔酶是A NADB FADC 磷酸吡哆醛D TPPE HSCoAC20.含維生素泛酸的輔酶是A NADB FADC 磷酸吡哆醛D TPPE HSCoAE1.正常人空腹時血糖水平(mmol.L)A 3.03.5B 4.05.5C 4.55.5D 5.06.0E 5.56.5C2.不能補充血糖的代謝過程是A 肌糖原分解B 肝糖原分解C 糖類食物消化吸收D 糖異生作用E 腎小管上皮細胞的重吸收作用A3.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載體是A CDPB ADPC UDPD TDPE GDPC4.糖代謝中與底物水平磷酸化有關的化合物是A 3磷酸甘油醛B 3磷酸甘油酸C 6磷酸葡萄糖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E 2磷酸甘油酸D5.含有高能磷酸鍵的糖代謝中間產物是A 6磷酸果糖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3磷酸甘油醛D 磷酸二羥丙酮E 6磷酸葡萄糖B6.一分子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能生成多少ATPA 22B 26C 30D 34E 38E7.糖原合成時每增加一個葡萄糖單位需要消耗ATP的數(shù)目A 1B 2C 3D 4E 5B8.糖酵解途徑的關鍵酶是A 乳酸脫氫酶B 果糖雙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1D 磷酸果糖激酶2E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9.糖原分子中一個葡萄糖單位經(jīng)糖酵解途徑分解成乳酸時能產生多少ATPA 1B 2C 3D 4E 5C10.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A 胰島素B 胰高糖素C 糖皮質激素D 腎上腺素E 生長素A11.下述正常人攝取糖類過多時的幾種代謝途徑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 糖轉變?yōu)楦视虰 糖轉變?yōu)榈鞍踪|C 糖轉變?yōu)橹舅酓 糖氧化分解成CO 2 ,H 2 OE 糖轉變成糖原B12.磷酸戊糖途徑的生理意義是生成A 5磷酸核糖和NADH+H +B 6磷酸果糖和NADPH+H +C 3磷酸甘油醛和NADH+H +D 5磷酸核糖和NADPH+H +E 6磷酸葡萄糖酸NADH+H +D13.下述糖蛋白的生理功用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 血型物質B 凝血因子C 轉鐵蛋白D 促紅細胞生成素E 硫酸軟骨素E14.紅細胞血型物質的主要成分是A 蛋白質B 寡糖C 脂肪酸D 核酸E 小肽B15.下述有關蛋白聚糖的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 糖胺聚糖鏈與多肽鏈以共價鍵相連B 體內重要的糖胺聚糖有六種C 蛋白聚糖主要功能是構成細胞間的基質D 基質內的蛋白聚糖,由于形成凝膠易使細胞通過E 肝素可與毛細血管壁的脂蛋白脂肪酶結合D16.下述有關糖異生途徑關鍵酶的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 丙酮酸羧化酶B 丙酮酸激酶C PEP羧激酶D 果糖雙磷酸酶1E 葡萄糖6磷酸酶B17.有關糖酵解途徑的生理意義敘述中錯誤的是A 成熟紅細胞ATP是由糖酵解提供B 缺氧性疾病,由于酵解減少,易產生代謝性堿中毒C 神經(jīng)細胞,骨髓等糖酵解旺盛D 糖酵解可迅速提供ATPE 肌肉劇烈運動時,其能量由糖酵解供給B18.位于糖酵解、糖異生、磷酸戊糖途徑,糖原合成及分解各代謝途徑交匯點上的化合物是A 6磷酸葡萄糖B 1磷酸葡萄糖C 16二磷酸果糖D 6磷酸果糖E 3磷酸甘油醛A19.短期饑餓時,血糖濃度的維持主要靠A 肌糖原分解B 肝糖原分解C 酮體轉變成糖D 糖異生作用E 組織中葡萄糖的利用D20.酵解過程中可被別構調節(jié)的限速酶是A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B 6磷酸果糖1激酶C 乳酸脫氫酶D 醛縮酶E 磷酸已糖異構酶B21.正常血糖水平時,葡萄糖雖然易透過肝細胞膜,但是葡萄糖主要在肝外各組織中被利用,其原因是A 各組織中均含有已糖激酶B 因血糖為正常水平C 肝中葡萄糖激酶K m 比已糖激酶高D 已糖激酶受產物的反饋抑制E 肝中存在抑制葡萄糖轉變或利用的因子C22.下述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組成中輔酶,不包括哪種A TPPB FADC NADD HSCoAE NADPE23.糖蛋白的多肽鏈骨架上共價連接了一些寡糖鏈,其中常見的單糖有7種,下列單糖中不常見的單糖是A 葡萄糖B 半乳糖C 果糖D 甘露糖E 巖藻糖C24.蛋白聚糖分子中含有若干糖胺聚糖,其中有二糖重復單位,體內重要的糖胺聚糖有6種,不包括A 肝素B 硫酸軟骨素C 硫酸皮膚素D 透明質酸E 神經(jīng)氨酸E25.糖酵解糖異生共同需要A 磷酸果糖激酶2B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E 果糖雙磷酸酶1B26.僅糖異生需要的A 磷酸果糖激酶2B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E 果糖雙磷酸酶1E27.僅糖酵解需要的A 磷酸果糖激酶2B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E 果糖雙磷酸酶1C28.僅磷酸戊糖途徑需要的A 磷酸果糖激酶2B 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E 果糖雙磷酸酶1D29.糖酵解中催化不可逆反應的酶有A 葡萄糖6磷酸酶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異檸檬酸脫氫酶D 蘋果酸脫氫酶E 已糖激酶E30.糖異生途徑的限速酶是A 葡萄糖6磷酸酶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異檸檬酸脫氫酶D 蘋果酸脫氫酶E 已糖激酶B31.調節(jié)三羧酸循環(huán)的最重要的酶是A 葡萄糖6磷酸酶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異檸檬酸脫氫酶D 蘋果酸脫氫酶E 已糖激酶C32.肝糖原可以補充血糖的原因是肝臟有A 葡萄糖6磷酸酶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 異檸檬酸脫氫酶D 蘋果酸脫氫酶E 已糖激酶A1.細胞色素在呼吸鏈中傳遞電子的順序是A aa 3 bcc 1B a 3 bcc 1 aC bcc 1 aa 3D bc 1 caa 3E c 1 caa 3 bD2.在胞漿中進行的和能量代謝有關的代謝是A 三羧酸循環(huán)B 脂肪酸氧化C 電子傳遞D 糖酵解E 氧化磷酸化D3.CO和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是A 抑制cyt c中Fe 3+B 抑制cyt aa 3即細胞色素氧化酶 中Fe 3+C 抑制cyt b中Fe 3+D 抑制血紅蛋白中Fe 3+E 抑制cyt C 1 中Fe 3+B4.電子傳遞中生成ATP的三個部位是A FMNCoQ,cyt bcyt c,cyt aa 3 O 2B FMNCoQ,CoQcyt b,cyt aa 3 O 2C NADHFMN,CoQcyt b,cyt aa 3 O 2D FADCoQ,cyt bcyt c,cyt aa 3 O 2E FADcyt b,cybcyt c,cyt aa 3 O 2A5.體育運動消耗大量ATP時A ADP減少,ATP/ADP比值增大,呼吸加快B ADP磷酸化,維持ATP/ADP比值不變C ADP增加,ATP/ADP比值下降,呼吸加快D ADP減少,ATP/ADP比值恢復E 以上都不對C6.體內肌肉能量的儲存形式是A CTPB ATPC 磷酸肌酸D 磷酸烯醇或丙酮酸E 所有的三磷酸核苷酸C7.1克分子琥珀酸脫氫生成延胡索酸時,脫下的一對氫原子經(jīng)過呼吸鏈氧化生成水,同時生成多少克分子ATPA 1B 2C 3D 4E 5B8.蘋果酸穿梭作用的生理意義是A 將草酰乙酸帶入線粒體徹底氧化B 維持線粒體內外有機酸的平衡C 將胞液中NADH+H + 的2H帶入線粒體內D 為三羧酸循環(huán)提供足夠的草酰乙酸E 進行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基作用C9.關于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哪項是錯誤的A 直接供給體內所有合成反應所需能量B 能量的生成、貯存、釋放和利用都以ATP為中心C ATP的化學能可轉變?yōu)闄C械能、滲透能、電能以及熱能D ATP對氧化磷酸化作用,是調節(jié)其生成E 體內ATP的含量很少,而轉換極快A10.線粒體內膜兩側形成質子梯度的能量來源是A 磷酸肌酸水解B ATP水解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 電子傳遞鏈在傳遞電子時所釋放的能量E 各種三磷酸核苷酸D11.有關ATP合成機制的敘述正確的是A 除、亞基外,其他亞基有ATP結合部位B 在ATP合酶F 1 部分進行C F 0 部分僅起固定F 1 部分作用D F 1 、亞基構成質子通道E H + 自由透過線粒體內膜B12.有關P/O比值的敘述正確的是A 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無機磷的mol數(shù)B 是指每消耗1mol氧分子所消耗的 ATP的mol數(shù)C 是指每消耗1mol氧原子所消耗的無機磷的mol數(shù)D P/O比值不能反映物質氧化時生成ATP的數(shù)目E P/O比值反映物質氧化時所產生的NAD + 數(shù)目C13.細胞色素氧化酶(aa 3 )中除含鐵卟啉外還含有A MnB ZnC CoD MgE CuE14.有關還原當量的穿梭敘述錯誤的是A 2H經(jīng)蘋果酸穿梭在線粒體內生成3分子ATPB 2H經(jīng)磷酸甘油穿梭在線粒體內生成2分子ATPC 胞液生成的NADH只能進線粒體才能氧化成水D 2H經(jīng)穿梭作用進入線粒體須消耗ATPE NADH不能自由通過線粒體內膜D15.電子傳遞的遞氫體有五種類型,它們按一定順序進行電子傳遞,正確的是A 輔酶黃素蛋白鐵硫蛋白泛醌細胞色素B 黃素蛋白輔酶鐵硫蛋白泛醌細胞色素C 輔酶泛醌黃素蛋白鐵硫蛋白細胞色素D 輔酶泛醌鐵硫蛋白黃素蛋白細胞色素E 鐵硫蛋白黃素蛋白輔酶泛醌細胞色素B16.體內兩條電子傳遞鏈分別以不同遞氫體起始,經(jīng)呼吸鏈最后將電子傳遞給氧,生成水。這兩條電子傳遞鏈的交叉點是A cyt bB FADC FMND cyt cE CoQE17.如向離體完整線粒體中加入某一化合物后,檢測反應體系無ATP生成,而耗氧量明顯增加,說明此化合的可能是A 遞氫體類似物B 遞電子體類似物C 電子傳遞鏈抑制劑D 解偶聯(lián)劑E 抗壞血酸D18.三羧酸循環(huán)的酶位于A 線粒體外膜B 線粒體內膜C 線粒體膜間腔D 線粒體基質E 線粒體內膜F 1 F 0 復合體D19.呼吸鏈多數(shù)成分位于A 線粒體外膜B 線粒體內膜C 線粒體膜間腔D 線粒體基質E 線粒體內膜F 1 F 0 復合體B20.ATP合成部位在A 線粒體外膜B 線粒體內膜C 線粒體膜間腔D 線粒體基質E 線粒體內膜F 1 F 0 復合體E21.脂肪酸的氧化在A 線粒體外膜B 線粒體內膜C 線粒體膜間腔D 線粒體基質E 線粒體內膜F 1 F 0 復合體D22.在三羧酸循環(huán)中既是催化不可逆反應的酶,又是調節(jié)點的是A 異檸檬酸脫氫酶、酮戊二酸脫氫酶B 檸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脫氫酶C 檸檬酸合成酶D 琥珀酸合成酶E 蘋果酸脫氫酶A23.在三羧酸環(huán)中是催化不可逆反應的酶,但不是調節(jié)點A 異檸檬酸脫氫酶、酮戊二酸脫氫酶B 檸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脫氫酶C 檸檬酸合成酶D 琥珀酸合成酶E 蘋果酸脫氫酶C24.催化三羧酸循環(huán)第一步反應的酶A 異檸檬酸脫氫酶、酮戊二酸脫氫酶B 檸檬酸合成酶、琥珀酸脫氫酶C 檸檬酸合成酶D 琥珀酸合成酶E 蘋果酸脫氫酶C25.還原當量經(jīng)琥珀酸氧化呼吸鏈可得A 1分子ATPB 2分子ATPC 3分子ATPD 4分子ATPE 5分子ATPB26.還原當量經(jīng)NAD氧化呼吸鏈可得A 1分子ATPB 2分子ATPC 3分子ATPD 4分子ATPE 5分子ATPC27.胞液NADH經(jīng)蘋果酸穿梭機制可得A 1分子ATPB 2分子ATPC 3分子ATPD 4分子ATPE 5分子ATPC28.胞液NADH經(jīng)磷酸甘油穿梭機制可得A 1分子ATPB 2分子ATPC 3分子ATPD 4分子ATPE 5分子ATPB1.脂肪動員的關鍵酶是A 脂蛋白脂肪酶B 甘油一酯酶C 甘油二酯酶D 甘油三酯酶E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酶E2.脂肪酸氧化發(fā)生部位A 胞液B 線粒體C 內質網(wǎng)D 胞液和線粒體E 胞液和內質網(wǎng)D3.酮體包括A 草酰乙酸、羥丁酸、丙酮B 乙酰乙酸、羥丁酸、丙酮酸C 乙酰乙酸、羥丁酸、丙酮D 乙酰乙酸、羥丁酸、丙酮E 乙酰丙酸、羥丁酸、丙酮D4.肝臟在脂肪代謝中產生過多酮體主要由于A 肝功能不好B 肝中脂肪代謝障礙C 脂肪轉運障礙D 脂肪攝食過多E 糖的供應不足或利用障礙(糖尿病酮癥)E5.酮體不能在肝中氧化是因為肝中缺乏下列哪種酶A HMG CoA合成酶B HMG CoA還原酶C HMG CoA裂解酶D 琥珀酰CoA轉硫酶E 琥珀酸脫氫酶D6.體內脂肪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A NADPH和乙酰CoAB NADH和乙酰CoAC NADPH和丙二酰CoAD NADPH和乙酰乙酸E NADH和丙二酰CoAA7.導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A 肝內脂肪合成過多B 肝內脂肪分解過多C 肝內脂肪運出障礙D 食入脂肪過多E 食入糖類過多C8.血漿蛋白瓊脂糖電泳圖譜中脂蛋白遷移率從快到慢的(乳糜顆粒質量大最慢)順序是A 、前、CMB 、前、CMC 、前、CMD CM、前、E 前、CMC9.控制長鏈脂肪酰基進入線粒體氧化的關鍵因素是A ATP水平B 肉堿脂酰轉移酶的活性C 脂酰CoA合成酶的活性D 脂酰CoA的水平E 脂酰CoA脫氫酶的活性B(怎么算?)10.某脂肪酰CoA(200)經(jīng)氧化可分解為10mol乙酰CoA,此時可形成ATP的mol數(shù)為A 15B 25C 35D 45E 60D11.肝中乙酰CoA不能來自下列哪些物質A 脂肪酸B -磷酸甘油C 葡萄糖D 甘油E 酮體E1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體是A 軟脂酸B 硬脂酸C 花生四烯酸D 油酸E 亞油酸C13.食物脂肪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A 甘油及FAB DG及FAC MG及FAD CME TGD14.屬于必需脂肪酸是A 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B 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C 亞油酸、軟脂酸、花生四烯酸D 亞麻酸、硬脂酸、亞油酸E 亞麻酸、亞油酸、軟脂酸A15.脂酰CoA經(jīng)氧化的酶促反應順序為A 加水、脫氫、再脫氫、硫解B 脫氫、加水、再脫氫、硫解C 脫氫、硫解、再脫氫、加水D 硫解、脫氫、加水、再脫氫E 加水、硫解、再脫氫、脫氫B16.不參與甘油三酯合成的化合物為A 磷脂酸B DGC 脂酰CoAD 磷酸甘油E CDPDGE17.FA由血液中何種物質運輸A CMB LDLC HDLD 清蛋白E 球蛋白D18.1mol軟脂酸(160)徹底氧化成CO 2 和水時,凈生成ATP的mol數(shù)A 95B 105C 125D 129E 146D19.有關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 提供NADHB 提供NADPHC 使乙酰CoA進入胞液D 參與TAC的部分反應E 消耗ATPA20.腦組織在正常情況下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只有在下述某種情況下腦組織主要利用酮體A 劇烈運動B 空腹C 短期饑餓D 長期饑餓E 輕型糖尿病D21.乙酰CoA是在線粒體內產生,而FA及Ch是在胞液內以乙酰CoA為原料進行合成的,試問乙酰CoA通過何種機制由線粒體進入胞液中A 乳酸循環(huán)B 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C 鳥氨酸循環(huán)D 三羧酸循環(huán)E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B22.合成酮體的關鍵酶A HMG CoA合成酶B HMG CoA還原酶C 琥珀酰CoA轉硫酶D 乙酰CoA羧化酶E 已糖激酶A23.酮體利用的關鍵酶是A HMG CoA合成酶B HMG CoA還原酶C 琥珀酰CoA轉硫酶D 乙酰CoA羧化酶E 已糖激酶C24.合成FA的關鍵酶是A HMG CoA合成酶B HMG CoA還原酶C 琥珀酰CoA轉硫酶D 乙酰CoA羧化酶E 已糖激酶D1.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是A HMG CoA合成酶B HMG CoA裂解酶C HMG CoA還原酶D 鯊烯環(huán)氧酶E 甲羥戊酸激酶C2.膽固醇合成的主要場所是A 腎B 肝C 小腸D 腦E 膽B(tài)3.膽固醇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能A 影響基因表達B 合成磷脂的前體C 控制膽汁分泌D 影響膽汁分泌E 控制膜的流動性E4.膽固醇體內合成的原料A 膽汁酸鹽和磷脂酰膽堿B 17羥類固醇和17酮類固醇C 膽汁酸和VD等D 乙酰CoA和NADPHE 膽汁酸D5.下列哪種物質不是甘油磷脂的成分A 膽堿B 乙醇胺C 肌醇D 絲氨酸E 神經(jīng)鞘氨醇E6.下述哪種物質是體內合成膽堿的原料A 肌醇B 蘇氨酸C 絲氨酸D 甘氨酸E 核酸C7.下列物質中參加膽固醇酯化成膽固醇酯過程的是A LCATB LDLC LPLD LDHE HMGCoA還原酶A8.甘油磷脂合成最活躍的組織是A 肺B 腦C 骨D 肝E 肌肉D9.下列有關類固醇激素合成的組織中除了某組織外,其他都是正確的A 肺B 腎上腺皮質C 睪丸D 卵巢E 腎A10.合成VLDL的主要場所是A 脂肪組織B 腎C 肝D 小腸粘膜E 血漿C11.膽固醇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是在肝中轉化為A 乙酰CoAB NADPHC 維生素DD 類固醇E 膽汁酸E12.防止膽固醇析出形成膽道結石的重要原因是膽汁中含有A 膽汁酸鹽和磷脂酰膽堿B 17羥膽固醇和17酮膽固醇C 膽汁酸和維生素DD 乙酰CoA和NADPHE 膽汁酸A13.皮質類固醇激素和睪丸酮在肝臟滅活的產物有A 膽汁酸鹽和磷脂酰膽堿B 17羥膽固醇和17酮膽固醇C 膽汁酸和維生素DD 乙酰CoA和NADPHE 膽汁酸B14.膽固醇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合成某些活性物質的前體如A 膽汁酸鹽和磷脂酰膽堿B 17羥膽固醇和17酮膽固醇C 膽汁酸和維生素DD 乙酰CoA和NADPHE 膽汁酸C15.VLDLA 運送內源性TGB 運送內源性ChC 運送外源性TGD 蛋白質含量最高E 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A16.CMA 運送內源性TGB 運送內源性ChC 運送外源性TGD 蛋白質含量最高E 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C17.LDLA 運送內源性TGB 運送內源性ChC 運送外源性TGD 蛋白質含量最高E 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B18.HDLA 運送內源性TGB 運送內源性ChC 運送外源性TGD 蛋白質含量最高E 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D19.HDL 2A 運送內源性TGB 運送內源性ChC 運送外源性TGD 蛋白質含量最高E 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呈負相關E1.下列氨基酸中不屬于必需氨基酸的是A 纈氨酸B 蘇氨酸C 賴氨酸D 蛋氨酸E 谷氨酸E2.蛋白質的消化酶主要來源于A 胃B 小腸C 膽囊D 胰腺E 肝臟D3.體內NH 3 的主要來源是A 腸道吸收B 腎臟產氨C 氨基酸脫氨基D 胺分解E 堿基分解C4.體內氨的主要去路A 合成谷氨酰胺B 合成尿素C 生成銨鹽D 生成非必需氨基酸E 參與嘌呤、嘧啶合成B5.蛋白質生理價值大小主要取決于A 氨基酸種類B 氨基酸數(shù)量C 必需氨基酸數(shù)量D 必需氨基酸種類E 必需氨基酸數(shù)量、種類及比例E6.蛋白質腐敗作用的主要產物A 氨、胺類B 胺類、硫化氫C 吲哚、氨D 苯酚、胺類E 硫化氫A7.下述哪種酶缺乏可致白化病A 酪氨酸轉氨酶B 苯丙氨酸轉氨酶C 苯丙酮酸羥化酶D 酪氨酸羥化酶E 酪氨酸酶E8.下述有關糖、脂肪、蛋白質互變的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 蛋白質可轉變?yōu)樘荁 脂肪可轉變?yōu)榈鞍踪|C 糖可轉變?yōu)橹綝 葡萄糖可轉變?yōu)榉潜匦璋被岬奶技懿糠諩 脂肪中甘油可轉變?yōu)樘荁9.下列哪種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A 谷氨酸B 賴氨酸C 亮氨酸D 甘氨酸E 蛋氨酸C10.血液中NPN的主要成分是A 尿素B 尿酸C 肌酸D 胺E 氨基酸A11.肌酸的合成原料是A 精氨酸和瓜氨酸B 精氨酸和甘氨酸C 精氨酸和鳥氨酸D 鳥氨酸和甘氨酸E 鳥氨酸和瓜氨酸B12.CPS和CPS均催化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而生成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參與尿素和嘧啶核苷酸合成,下述有關其敘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A CPS參與嘧啶核苷酸合成B CPS參與尿素的合成C N乙酰谷氨酸是CPS的別構激活劑D N乙酰谷氨酸是CPS的別構抑制劑E CPS可作為細胞增殖的指標,CPS可作為肝細胞C13.體內某些胺類在生長旺盛組織(胚胎、腫瘤)中含量較高,它是調節(jié)細胞生長的重要物質,該胺是A ?;撬酈 多胺C 組胺D 氨基丁酸E 5羥色胺B14.氨在血液中主要運輸形式是A 丙氨酸和谷氨酰胺B 谷氨酸和丙氨酸C 瓜氨酸和精氨酸D 半胱氨酸和瓜氨酸E 組氨酸和賴氨酸A15.氨在肝中合成尿素的主要中間物質A 丙氨酸和谷氨酰胺B 谷氨酸和丙氨酸C 瓜氨酸和精氨酸D 半胱氨酸和瓜氨酸E 組氨酸和賴氨酸C16.組胺的前體是A 鳥氨酸B 谷氨酸C 組氨酸D 色氨酸E 蘇氨酸C17.氨基丁酸的前體是A 鳥氨酸B 谷氨酸C 組氨酸D 色氨酸E 蘇氨酸B18.精脒、精胺的前體是A 鳥氨酸B 谷氨酸C 組氨酸D 色氨酸E 蘇氨酸A 19.5羥色胺的前體是A 鳥氨酸B 谷氨酸C 組氨酸D 色氨酸E 蘇氨酸D20.SAM生成過程是A 甲硫氨酸循環(huán)B 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C 谷氨?;h(huán)D 鳥氨酸循環(huán)E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A21.氨基酸的吸收通過A 甲硫氨酸循環(huán)B 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C 谷氨酰基循環(huán)D 鳥氨酸循環(huán)E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C22.NH 3 由肌肉向肝中運輸是通過A 甲硫氨酸循環(huán)B 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C 谷氨?;h(huán)D 鳥氨酸循環(huán)E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E23.骨骼與心肌細胞中的脫氨基方式A 甲硫氨酸循環(huán)B 嘌呤核苷酸循環(huán)C 谷氨?;h(huán)D 鳥氨酸循環(huán)E 丙氨酸葡萄糖循環(huán)B24.參與一碳單位代謝的維生素是A 維生素B 1B 維生素B6C 維生素PPD 葉酸E 泛酸D25.參與氧化脫氨的維生素是A 維生素B1B 維生素B6C 維生素PPD 葉酸E 泛酸C26.參與轉氨基的維生素是A 維生素B1B 維生素B6C 維生素PPD 葉酸E 泛酸B27.參與輔酶A組成的維生素是A 維生素B1B 維生素B6C 維生素PPD 葉酸E 泛酸E1.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途徑首先合成的是A XMPB IMPC GMPD AMPE CMPB2.細胞內含量較多的核苷酸是A 5ATPB 3ATPC 3dATPD 3UTPE 3dUTPA3.嘌呤堿基的C 8 來自于A N 5 -CH=NH-FH 4B N 5 -CH 3 -FH 4C N 10 -CHO-FH 4D N 5 ,N 10 -CH 2 -FH 4E N 5 ,N 10=CH-FH 4E4.嘌呤環(huán)中的N 7 來源于A AlaB AspC GlnD GluE GlyE(嘌呤類物質變成尿酸).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謝的終產物是A 尿素B 尿酸C 胺D 肌酐E 丙氨酸B6.嘧啶環(huán)中的兩個氮原子是來自于A 谷氨酰胺和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用機械制造行業(yè)技術專利分析-全面剖析
- 高效服務器冷卻系統(tǒng)設計-全面剖析
- 新型重鉻酸鹽材料的開發(fā)與性能研究-全面剖析
- 虛擬現(xiàn)實康復訓練-第4篇-全面剖析
- 食品批發(fā)市場可持續(xù)發(fā)展-全面剖析
- 2025-2030年中國農業(yè)機械散熱器行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及投資價值深度調研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公共建筑裝飾市場發(fā)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 2025合同制員工管理策略
- 2025廢鐵采購合同樣本
- 2025貨車銷售代理合同書范本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DL∕T 860.10-2018 電力自動化通信網(wǎng)絡和系統(tǒng) 第10部分:一致性測試
- 2024多級AO工藝污水處理技術規(guī)程
- 電影鑒賞評論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山東藝術學院
- (新版)碳排放管理員(高級)職業(yè)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JGJ144-2019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標準
- JB-T 8236-2023 滾動軸承 雙列和四列圓錐滾子軸承游隙及調整方法
- 春天就是我童聲合唱譜
- MOOC 計算機網(wǎng)絡-河南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項目2自動售貨機的PLC控制
- 云平臺總體建設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