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_第1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_第2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_第3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推拿治療1 潛伏期 1.1 臨床特點:腰部酸痛,活動受限,類似腰肌勞損 或腰扭傷,但有間歇性坐骨神經刺激癥狀,久坐、久 立、彎腰過久后出現,程度較輕以臀部酸痛較明顯, 臥床休息后可消失。一般無明顯特征,直腿抬高多 呈陰性,腰部觸診,僅局限性壓痛。此期提示腰椎間盤尚未突出,但纖維環(huán)已有一 定程度的損傷,髓核有自纖維環(huán)薄弱處膨出的傾向, 其程度可隨椎間壓力的增減而改變。 1.2 治療原則:以疏經活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減輕椎間壓力為主。 1.3 手法配伍: 1.3.1 推揉腰臀活血法:掌推腰臀部數遍,再用掌 或肘部揉兩側腰臀部肌肉,以患側為主,術后局部應 有溫熱感。 1.3.2 揉撥痛點舒筋法: 用雙拇指揉撥患側腰臀部 痛點,腰部以腰4一S,段為主,可觸及條索、結節(jié)或 僵硬感;臀部以環(huán)跳穴及臀中肌投影區(qū)為主。 1.3.3 重理腰骸解痙法:用雙拇指同時重力推理巧一S,段兩側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氣感強的部位可重點刺激,以解除腰肌緊張。 1.3.4 動法:可采用俯臥位腰椎后扳法;胸胯墊枕 按壓法。注意要慎用側扳法、旋腰法、屈膝屈髓法 等,以免因扭轉力或牽拉力過大而造成纖維環(huán)于薄弱處撕裂,髓核真正突出。 1.4 其它:可配合輕量級長時間的持續(xù)牽引;臥硬 板床休息以及局部熱療等。 潛伏期的腰突癥很容易與腰肌勞損或腰扭傷相 混淆,一旦誤診往往會喪失治療良機,甚至導致急性發(fā)作。2 發(fā)作期 2.1 臨床特點:處于這一期的患者具有典型的腰突 癥的癥狀與體征,診斷不難,其特點是發(fā)病急癥狀 重,尤其是腰伴下肢的疼痛較為劇烈,呈強迫體位, 拒絕他人搬動,并伴有精神緊張、失眠、心慌等癥狀, 嚴重者還可出現短時間休克或虛脫。此期提示髓核已突破纖維環(huán)、突人椎管,壓迫神 經根導致神經根血供障礙,反射性地引起局部炎癥 的暴發(fā),形成神經根水腫,從而使神經根周圍的壓力 急劇增大,這種壓力進一步影響神經根的血供而形 成惡性循環(huán)。 2.2 治療原則:以消炎止痛、鎮(zhèn)靜、安神消除神經根水腫為主。2.3 手法配伍: 2.3.1 遠端取穴鎮(zhèn)痛法:用拇指揉撥患側下肢的昆侖、太溪、承山、委中,及健側上肢的扭傷穴等,每穴 1分鐘左右,力度要稍強。術后,可使腰部軟組織得 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疼痛有所緩解。 2.3.2 重理腰骼解痙法:用雙拇指同時重力推理巧一S,段兩側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氣感強的部位可 重點刺激,以解除腰肌緊張。手法 力度要根據病人耐受力靈活掌握。 2.3.3 動法:注意本期禁用任何腰部動法。 2.4 其它:可配合甘露醇、維生素B,.B12等,靜脈滴注,以消炎脫水,還可配合持續(xù)性牽引,絕對臥床,以 減經神經根周圍的壓力,利于水腫吸收。但禁用熱 療,以免加重局部滲出。 發(fā)作期的治療力求速效,盡快緩解急性癥狀,對腰突癥的預后大有好處。3 緩解期 3.1 本期持續(xù)的時間較長,仍具備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但程度較發(fā)作期大有減輕,生活可以自理,基本不影響睡眠,并有日漸減輕的趨勢。此期提示神經根水腫大有減輕。但突出的髓核與神經根之間的關系仍無明顯改變,壓迫沒有解除,脊柱內環(huán)境仍不平衡。 3.2 治療原則:以舒筋活血,整復畸形,解除神經根壓迫為主。 3.3 手法配伍: 3.3.1 推揉腰臀活血法; 掌推腰臀部數遍,再用掌或肘部揉兩側腰臀部肌肉,以患側為主,術后局部應有溫熱感。3.3.2 揉撥痛點舒筋法; 用雙拇指揉撥患側腰臀部痛點,腰部以腰4一S,段為主,可觸及條索、結節(jié)或 僵硬感;臀部以環(huán)跳穴及臀中肌投影區(qū)為主。3.3.3 重理腰骸解痙法。用雙拇指同時重力推理巧一S,段兩側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氣感強的部位可重點刺激,以解除腰肌緊張。3.3.4 揉按患肢活絡法:用雙拇指揉撥患側下肢三 陽經路線,以小腿段為重點;重撥承扶,壓殷門,揉撥 委中、承山、昆侖、太溪、足三里、陽陵泉等穴,壓放氣沖。 3.3.5 動法:可選用胸胯墊枕按腰法,腰椎旋轉復位法等。矯正脊椎畸形。但要慎用側扳法,禁用屈膝屈髓法。 3.4 其它:可配合短暫超重力牽引,并同時施以腰椎復位手法,可望較理想地解除神經根壓迫,恢復脊柱平衡。但牽引后須配合,持續(xù)性牽引和活血消炎藥物并絕對臥床4小時以上,以鞏固療效,促進損傷組織修復。如牽引后效果不理想或有反彈,可在 3 -7日后再做 1次,若反復施術 3次效果仍不理想,可能是突出物過大或神經根粘連嚴重,不可再用此 法。另外此期還可配合局部理療(包括熱療)。緩解期是按摩治療的關健階段,也是按摩醫(yī)生 可以大顯身手的階段,正確選擇好動法準確到位的 做好動法,對縮短療程是非常關鍵的。 4 康復期 4.1 臨床特點:本期根性坐骨神經痛已基本解除,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但與健側相比,仍有不適感,如腰肌僵硬,患肢肌肉萎縮或有攣縮的條索狀物,小腿及足部有麻木區(qū),以及患側發(fā)冷等,勞累與受涼后會有加重。此期提示,患側神經血管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4.2 治療原則:以舒筋活絡,溫經散寒為主。 4.3 手法配伍: 4.3.1 推揉腰臀活血法; 掌推腰臀部數遍,再用掌或肘部揉兩側腰臀部肌肉,以患側為主,術后局部應有溫熱感。 4.3.2 揉撥痛點舒筋法:用雙拇指揉撥患側腰臀部痛點,腰部以腰4一S,段為主,可觸及條索、結節(jié)或 僵硬感;臀部以環(huán)跳穴及臀中肌投影區(qū)為主。 4.3.3 重理腰骼解痙法; 用雙拇指同時重力推理巧一S,段兩側的骸棘肌5一10遍,得氣感強的部位可重點刺激,以解除腰肌緊張。 4.3.4 揉按患肢活絡法:用雙拇指揉撥患側下肢三陽經路線,以小腿段為重點;重撥承扶,壓殷門,揉撥 委中、承山、昆侖、太溪、足三里、陽陵泉等穴,壓放氣沖。4.3.5 扣、搓患肢散寒法:術者用雙掌或雙拳有節(jié)律的叩打患側,臀部及下肢膀朧經路線 3一5分鐘, 雙掌快速搓上述部位數遍,術后患肢有溫熱舒適感。 4.3.6 抬腿捏筋伸展法:術者一手托握患肢小腿向上抬高至大腿后側有緊張感時,另一手拇食指捏定 承扶穴處大筋,用力捏彈數次。 4.3.7 動法:腰椎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弓者可用墊枕按腰法;腰椎側彎者,可用旋腰法,腰椎側壓法;腰部 僵硬者可用側扳法,扳腿晃腰法;下肢活動不利者可 用屈膝屈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