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件)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_第1頁
(醫(yī)學課件)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_第2頁
(醫(yī)學課件)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_第3頁
(醫(yī)學課件)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_第4頁
(醫(yī)學課件)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血管導管相關性感染的 預防控制措施,1,在此添加您的標題,內容,前言 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對象 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目的 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內容,2,ICU醫(yī)院感染現(xiàn)狀 ICU患者使用的管道較多(監(jiān)測性、治療性、供給性、排泄性等),使用時間長,無形中增加感染的風險 國外資料報道,ICU的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較普通病人高3倍以上 國內報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 多重耐藥菌的感染情況嚴重,一、前言,3,一、前言,目標性監(jiān)測 什么是目標性監(jiān)測? 指根據(jù)醫(y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對選定目標開展的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4, 常見的目標性監(jiān)測有哪些? 1、ICU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 2、高危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 3、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監(jiān)測。 4、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 5、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監(jiān)測。 上述目標性監(jiān)測,既包括了醫(yī)院感染的主要高危人員,又包括醫(yī)院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也是目前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的主要內容和干預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5,二、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對象,被監(jiān)測患者必須是住進ICU進行觀察、診斷和治療的患者; 與ICU感染率計算有關的感染必須是發(fā)生在ICU,即患者住進ICU時,該感染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患者轉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時內發(fā)生的感染仍屬ICU感染,感染日期為轉出ICU日期。,6,7,三、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目的,1、獲得ICU醫(yī)院感染的基礎數(shù)據(jù)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包括頸靜脈、鎖骨下靜脈、股靜脈插管、PICC) 2、查找危險因素 3、根據(jù)本院特點制定相應干預措施 4、推行干預措施并進行效果評價 5、發(fā)現(xiàn)醫(yī)院感染流行和暴發(fā),7,CAUTIS VAP CRBSI,三、醫(yī)院三管監(jiān)測內容,8,(一)CAUTIS(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9,什么是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導尿管后,或者拔除導尿管48小時內發(fā)生的泌尿系感染,是醫(yī)院感染中最常見的感染類型。 感染方式主要為逆行性感染。,10,背 景,80%醫(yī)院獲得性尿路感染與留置導尿相關 15%-25%住院患者需留置導尿管 延長住院天數(shù) 增加住院費用 17%-69%通過標準操作流程可預防,11,醫(yī)療機構和醫(yī)務人員應當針對危險因素,加強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12,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年齡、性別、 患者方面 基礎疾病、免疫力 其他健康狀況等 留置時間 導尿管置入 置入方法 與維護方面 護理質量 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等,13,診斷標準,1、患者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者有下腹觸痛、腎區(qū)叩痛,伴有或不伴有發(fā)熱,并且尿檢白細胞男性5個/高倍視野,女性10個/高倍視野,插導尿管者應當結合尿培養(yǎng)。 2、留置導尿管拔出48小時內采取尿液標本的患者至 少符合以下1項: 體溫38 尿頻、尿急 排尿困難 恥骨上壓痛 肋脊角疼痛或壓痛,14,診斷標準,3、病原學診斷: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一)清潔中段尿或者導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導尿)培養(yǎng)革蘭陽性球菌菌落數(shù)10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落數(shù)10cfu/ml。 (二)恥骨聯(lián)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養(yǎng)的細菌菌落數(shù)10cfu/ml。 (三)新鮮尿液標本經離心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在每30個視野中有半數(shù)視野見到細菌。 (四)經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有尿路感染證據(jù)的。 患者雖然沒有癥狀,但在1周內有內鏡檢查或導尿管置入,尿液培養(yǎng)革蘭陽性球菌菌落數(shù)10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落數(shù)10cfu/ml,應當診斷為無癥狀性菌尿癥。,15,預防措施,1、導尿管的合理使用 2、插管無菌操作 3、正確的導尿管護理 4、管 理,16,預防措施,1、導尿管的合理使用 嚴格掌握插管指征 高危人群:女性、高齡、免疫缺陷者 留置導尿指征: 急性尿潴留或膀胱出口梗阻 危重患者需記錄精確尿量 尿失禁患者輔助開放性傷口、腹部傷口的愈合 長期體位限制(骨盆骨折) 終末期患者改善生活質量,17,預防措施,術前留置導尿指征: 行泌尿系統(tǒng)手術或泌尿生殖系統(tǒng)相關手術 手術持續(xù)時間長 手術期間有大量補液或使用利尿劑 手術期間需監(jiān)測尿量 非留置導尿指征 尿失禁患者使用留置導尿管代替日常護理 能自行排空膀胱的患者收集尿液培養(yǎng)或其他診斷 性試驗 手術患者必要時使用,不是常規(guī) 術后無禁忌癥應盡早拔管,最好在術后24小時內拔管,18,預防措施,盡量減少導尿管的留置時間 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 護士拔除不必要的導尿管,19,預防措施,2、插管無菌操作 專業(yè)醫(yī)務人員 手衛(wèi)生 無菌技術操作,20,預防措施,3、正確的導尿管護理 置管前 (1)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適應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導尿。 (2)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導尿包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不應當使用。 (3)根據(jù)患者年齡、性別、尿道等情況選擇合適大小、材質等的導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損傷和尿路感染。 (4)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當采用密閉式引流裝置。 (5)告知患者留置導尿管的目的,配合要點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項。,21,預防措施,置管時 (1)醫(yī)務人員要嚴格按照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認真洗手后,戴無菌手套實施導尿術。 (2)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技術原則留置導尿管,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粘膜。 (3)正確鋪無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無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適的消毒劑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黏膜,棉球不能重復使用。男性:先洗凈包皮及冠狀溝,然后自尿道口、龜頭向外旋轉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的原則清洗外陰,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兩側大小陰唇,最后會陰、肛門。 (5)導尿管插入深度適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無菌水,輕拉尿管以確認尿管固定穩(wěn)妥,不會脫出。 (6)置管過程中,指導患者放松,協(xié)調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應當重新更換尿管。,22,預防措施,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彎曲,保證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觸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裝置密閉、通暢和完整,活動或搬運時夾閉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應當使用個人專用的收集容器及時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時,要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觸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標本進行微生物病原學檢測時,應當消毒導尿管后,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標本送檢。留取大量尿標本時(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細菌和真菌學檢查),可以從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開導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應當常規(guī)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溶液進行膀胱沖洗或灌注以預防尿路感染。 (6)應當保持尿道口清潔,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潔后還應當進行消毒。留置導尿管期間,應當每日清潔或沖洗尿道口。,23,預防措施,(7)患者沐浴或擦身時應當注意對導管的保護,不應當把導管浸入水中。 (8)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不宜頻繁更換導尿管。若導尿管阻塞或不慎脫出時,以及留置導尿裝置的無菌性和密閉性被破壞時,應當立即更換導尿管。 (9)患者出現(xiàn)尿路感染時,應當及時更換導尿管,并留取尿液進行微生物病原學檢測。 (10)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 (11)對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拔除導尿管時,應當訓練膀胱功能。 (12)醫(yī)護人員在維護導尿管時,要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24,預防措施,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時遇到阻力,是因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彎曲、伸長。致使導尿管受阻,可以使用丁卡因膠漿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減輕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約肌痙攣,利于插管成功。 尿道外括約肌痙攣 尿管刺激尿道括約肌,引起強烈收縮,此時暫不動導尿管,等數(shù)分鐘后再插管,或插管時令病人張口呵氣,必要時經尿道外口注入丁卡因膠漿5ml,再進行插管。,25,預防措施,4、管理 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已證明最有效的措施。 WHO措施: 限制導尿管留置的時間 采用嚴格規(guī)范的導尿技術 維護無菌密閉引流,26,預防措施,正確的導尿管護理 操作時適當使用標準 預防措施如手套等; 適當固定導尿管,避免導尿管移動及其對尿道牽拉,27,預防措施,保持引流系統(tǒng)密閉 (1)若出現(xiàn)污染或密閉性破壞,立即更換 (2)使用密閉的引流系統(tǒng) 保持引流通暢 (1)引流管不打結 (2)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直接接觸地面 (3)及時排空集尿袋,28,最新研究與進展表示: 全身預防抗生素的使用 膀胱沖洗 滅菌生理鹽水或抗生素滴注 引流袋中加入抗生素 抗生素包裹導尿管 每天應用抗菌劑清洗會陰 以上措施均未能表明可以降低長期留置尿管的感染率.,29,(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VAP),30,什么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VAP)?,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機械通氣48小時后 撤機拔管48小時內 新的肺實質感染 是醫(yī)院獲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最重要的類型之一,31,危險因素,1、年齡大,自身狀況差 2、有慢性肺疾病者,長期臥床,意識喪失 3、有痰不易咳出 4、機械通氣時間長,上機前已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菌素引致菌群失調 5、消化道細菌易位,長期使用H受體阻斷劑和質子泵抑制劑,胃酸缺乏易于細菌在消化道寄殖。 其中,機械通氣時間長是醫(yī)院肺炎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連續(xù)機械通氣者發(fā)生醫(yī)院內肺炎的危險性比未用機械通氣者高612倍。近來的研究還將低血壓作為判斷VAP預后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32,發(fā)病機制,上呼吸道和胃腔內定植菌的誤吸 吸入含有細菌的微粒 血行感染 由周圍臟器直接感染而來 氣管導管細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33,病原學,早發(fā)性VAP(機械通氣4天):多為敏感菌,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MSSA和敏感的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變形桿菌和粘質沙雷桿菌) 晚發(fā)性VAP(機械通氣5天):很可能是MDR細菌所致,包括銅綠假單胞菌、產ESBL的肺炎克雷伯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腸道細菌屬、嗜麥芽窄食單胞菌,以及MRSA、MRSE等 嗜肺軍團菌和真菌,34,診斷,判斷是否存在肺炎 依據(jù)病史(機械通氣48小時以上,有危險因素)、體格檢查和X線胸片等 明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35,診斷,金標準: 組織病理學有炎癥反應 肺活組織培養(yǎng)微生物陽性 臨床診斷標準(常用) 必要條件:胸片出現(xiàn)新的浸潤影 同時滿足下列兩項或兩項以上: 發(fā)熱 白細胞升高或降低 膿性痰 敏感性為69%,特異性為75%,36,簡化的臨床肺部感染評分,37,治療,1、加強人工氣道的濕化 人工氣道對呼吸道濕化的影響 粘膜纖毛運動受損-粘液潴留-痰痂-氣道梗阻-肺不張 氣管支氣管粘膜上皮炎性改變與壞死 肺部感染 合適的溫度和濕度非常重要! 2、痰液的引流: 吸痰 體位引流,38,治療,3、抗感染治療 早期正確的抗生素治療能夠使VAP患者的病死率顯著降低。由于VAP的診斷非常困難,因此,在臨床高度懷疑VAP時,應立即開始正確的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由于臨床疑為VAP的危重患者事先常常用過抗生素治療,因此在獲得培養(yǎng)結果之前選用經驗性治療方案時應考慮細菌對先前抗生素耐藥的可能。應用聯(lián)合方案治療革蘭陰性細菌加萬古霉素以覆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佳組合抗生素治療方案,待病原學培養(yǎng)結果回報后立即改用針對性的、敏感的、相對窄譜的抗生素治療,一般說最初的超廣譜治療在2472 h后即有可能改用窄譜治療。,39,治療,4、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如果原發(fā)病不能祛除,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內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勞的。任何的治療均應圍繞在祛除原發(fā)病作出努力,只有原發(fā)病得以解除,抗感染治療才能有效進行,40,治療,5、免疫治療 雖然抗生素治療VAP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當前抗生素應用不規(guī)范,導致越來越多的多重耐藥菌株出現(xiàn),促使人們去開辟另外的感染治療途徑。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擾素作為感染治療的輔助免疫調節(jié)劑,已引起了廣泛的重視。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了基因治療,調節(jié)宿主的免疫力,優(yōu)點是直接作用于感染細胞或組織,避免全身應用蛋白質可能引的副作用 。,41,治療,7、營養(yǎng)支持 加強營養(yǎng)對于機械通氣患者,特別是VAP患者十分重要。營養(yǎng)不良患者,呼吸肌無力,很難脫機,這樣患者并發(fā)VAP是很難避免的。營養(yǎng)支持治療,包括全胃腸外營養(yǎng)、胃腸外營養(yǎng)和胃腸內營養(yǎng)同時進行或單純的胃腸內營養(yǎng),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42,治療,8、加強護理工作 在VAP的防治中護理工作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護理工作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VAP的發(fā)生,主要包括: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充分引流痰液;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呼吸機回路管道連續(xù)使用48小時后應予更換;回路管道上的冷凝水細菌濃度極高,清理時避免倒流入氣道;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可減少呼出氣帶菌氣溶膠對周圍人群的影響;呼吸機上的霧化器液所調溫度不應低于45以減少細菌污染,使用后須徹底消毒 。,43,治療,結合感染部位、疾病嚴重程度、可能病原菌種類及既往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患者的年齡、肝腎功能 本科室、地區(qū)病原菌及耐藥情況 藥代和藥效學 借鑒2005年ATS/IDSA關于HAP/VAP指南,初始經驗性抗菌藥物的選擇,44,初始抗菌藥物經驗性治療:不伴有MDR病原體感染高危因素的HAP和VAP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原體: 肺炎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敏感的腸道G桿菌 大腸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 腸桿菌屬 變形桿菌 粘質沙雷菌,推薦抗生素 頭孢曲松 或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或環(huán)丙沙星 或 氨芐西林/舒巴坦 或 厄他培南,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388416,45,初始抗菌藥物經驗性治療:伴有MDR病原體感染高危因素的遲發(fā)性HAP、VAP和HCAP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原體: MDR病原體 銅綠假單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ESBL+) 不動桿菌屬 MRSA 嗜肺軍團菌,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 抗假單胞菌頭孢菌素 或 抗假單胞菌碳青霉烯類 或 -內酰胺/-內酰胺酶抑制劑 抗假單胞菌氟喹諾酮類 或 氨基糖甙類 利奈唑胺 或萬古霉素或替考拉寧,46,VAP初始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非常重要,病程中需密切監(jiān)測微生物學變化,以指導抗菌藥物的調整,減少細菌耐藥。,47,治療,避免抗菌藥物過量 確定不是感染:停用抗菌藥物 致病菌明確,感染控制: 廣譜抗菌藥物 窄譜 抗菌藥物聯(lián)合 單用 療程,48,治療,非抗生素防治策略,一般性措施:包括手部清潔,戴手套和穿隔離衣,洗必泰口腔護理 與消化道相關控制策略:包括應激性潰瘍的預防,避免長時間留置經鼻胃管,早期的胃造瘺應用空腸營養(yǎng) 與患者體位相關策略:保持半臥位( 3045),應用動力翻身床,49,治療,與人工氣道相關策略:避免經鼻插管,維持合適氣囊壓力(2530cmH2O) 和持續(xù)聲門下吸引; 機械通氣相關策略:避免頻繁更換呼吸機管路,避免過度鎮(zhèn)靜,每日間斷喚醒和評估拔管可能; 其它措施:如強化胰島素治療(危重病人血糖控制在150mg/dl以下并警惕低血糖的發(fā)生),應用免疫增強劑等。,50,預防,頭部抬高 3045 口腔護理 q6h 每日間斷喚醒 預防應激性潰瘍 預防深靜脈血栓,51,(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CRBSI ),52,前言,血管內導管是醫(yī)院最常見的一種介入治療,尤其在ICU。這些導管為患者提供了治療所必需的靜脈通路的同時,也將患者置于發(fā)生局部或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的危險中,包括局部感染、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栓塞性靜脈炎、心內膜炎,以及其它一些遷徙性感染灶。,53,現(xiàn) 狀,據(jù)文獻報道,我國導管相關性感染率8.54%,CRBSI感染率達1.54%,54,現(xiàn) 狀,ICU中的患者,中心靜脈導管通常需要使用很長一段時間,并且導管每天都要使用若干次來給病人輸液、輸入藥物和血制品,病人就可能會有醫(yī)院獲得性病原體的定植。 在急救過程中,一些導管可能會緊急置入,緊急情況下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往往是不現(xiàn)實的。 某些導管(如:肺動脈導管和外周動脈導管)每天都要使用若干次用來測定血液動力學指標或采集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這些都明顯增加了污染和發(fā)生感染的可能性。,55,現(xiàn)狀,一種常見的醫(yī)院感染 一種嚴重危害患者安全的醫(yī)院感染 一種引起醫(yī)療費用增加的醫(yī)院感染 一種完全可以預防的醫(yī)院感染,56,導管分類,根據(jù)插入的血管類型分為:外周靜脈導管、中心靜脈導管、動脈導管 根據(jù)使用的長短來區(qū)分:臨時的或短期的導管(在體內留置14天以內的導管)、永久的或長期的導管(留置14天以上) 根據(jù)插管的位置分為:鎖骨下靜脈、股靜脈、頸內靜脈、外周血管 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臍導管,57,血管內導管類型及用途,58,血管內導管類型及用途,59,血管內導管類型及用途,60,血管內導管類型及用途,61,導管相關性感染診斷,血管內導管相關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血管相關性感染符合下列三條之一即可進行臨床診斷: *靜脈穿刺部位有膿液排出,或有彌散性紅斑。 *延導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現(xiàn)疼痛性彌散性紅斑, 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經血管介入性操作,發(fā)熱38,局部有壓痛,無其他原因可解釋。 國內診斷標準(2001年版),62,相關臨床定義,導管定植: 對導管尖端、導管皮下段或導管接頭進行定量或半定量培養(yǎng),至少一種微生物明顯生長。 輸液相關的血流感染: 輸注液體和經皮采血同時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相同細菌而無其他部位感染證據(jù)。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指帶有血管內導管或者拔出血管內導管48小時內的患者出現(xiàn)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發(fā)熱(38)、寒顫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xiàn),除血管導管外沒有其他明顯血流感染來源。實驗室微生物學檢查顯示:有一次以上外周靜脈血培養(yǎng)細菌或真菌陽性;或者從導管段和外周血培養(yǎng)出相同種類、相同藥敏結果的致病菌。,63,常見的感染類型,常見的感染類型 導管病菌定植 局部感染 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 CRBSI ) 輸液相關的血液感染,64,常見類型的診斷,導管病菌定植,插管部位無感染征象而遠端導管半定量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病菌 15個或定量培養(yǎng)病菌濃度103,局部感染,插管局部皮膚有紅腫、壓痛或膿性分泌物,導管定量或半定量培養(yǎng)和其他靜脈抽取的血液培養(yǎng)分離到相同病原體,并且病人有血液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而無明顯的其他感染來源; 血液感染病人導管培養(yǎng)不能取得實驗室證據(jù),但如果拔取導管全身感染征象好轉,可認為是CRBSI的間接證據(jù),導管相關性血液感染,65,CRBSI危險因素,1.ICU患者:高。頻繁插入多個導管,應用特殊導管如動脈導管,經常緊急置管,頻繁使用接頭,使用時間長。 2.非ICU患者:不容忽視,尤其是數(shù)量及預防意識方面。 3、股靜脈插管是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4、增加危險性因素 置管前住院時間長 留置時間長 插管部位微生物嚴重 導管接頭污染重 頸內靜脈插管 中性粒細胞減少 早產兒 全胃腸外營養(yǎng) (TPN) 5、導管護理達不到要求,66,感染機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在穿刺時或之后,通過皮下致導管皮內段至導管尖端的細菌定植,隨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過血行播散到導管,在導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 微生物污染導管接頭和內腔,導致管腔內細菌繁殖,引起感染。,67,CRBSI治療,68,導管的處理,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應考慮臨床相關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換導管的決定,導管的種類 感染的嚴重程度 導管對于患者的意義 再次插管可能性及并發(fā)癥 更換導管和裝置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指南推薦意見:當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應立即拔除周圍 靜脈導管,并進行導管與外周血標本的培養(yǎng)(B),69,推薦意見,70,不同菌種與導管處理 CRBSI常見病原菌,鮑氏不動桿菌 20.6 表皮葡萄球菌 17.7 白色假絲酵母菌 11.9,近年,71,不同菌種與導管處理,推薦意見: 中心靜脈導管合并金葡菌感染應立即拔除導管,并明確是否并發(fā)感染性心內膜炎(B),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 10728 Am Heart J,2004; 147(3): 536-9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2; 16(2): 413-35,表皮葡萄球菌為皮膚共生菌,所致CRBSI的死亡率低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死亡率高達8.2% Clin Infect Dis, 2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